【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燃煤孔隙结构及燃烧热的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燃煤燃烧之前的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燃煤孔隙结构及燃烧热的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煤炭总产量的一半甚至更多的用于燃煤火力发电,然而燃煤在燃烧发电过程中,由于燃煤结构的不同其发电效率也不同,如果前期对燃煤的处理不到位或者不合理,将导致后期燃煤的发电效率较低,进而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而燃煤的发电效率和煤孔隙率有关,孔隙率大的煤,内表面积大,吸附性能高,化学反应好。煤孔隙率是指煤的毛细孔体积占总体积的百分率,煤中孔隙根据孔径可分为微孔、中孔、大孔、裂隙。褐煤中以大孔占多数,长焰煤、不黏煤以中孔为主,肥煤、焦煤等以微孔为主。煤孔径大小决定了煤层透气性。煤的孔径和孔容积分布可用氦密度法、压泵法或氮等温吸附法测定。
[0003]然而现有技术中鲜少有对于煤孔隙率的处理,对于煤孔隙率的研究多数为测量方法、表征方法等,而对于燃煤的前处理包括煤脱硫技术、干燥等,对于如何燃煤孔隙结构、孔隙率以及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燃煤孔隙结构及燃烧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原煤进行第一次浸泡处理,将第一次浸泡后的原煤进行第一次干燥处理,第一次干燥后的原煤进行破碎处理;破碎后的煤进行第二次浸泡处理,第二次浸泡后的煤进行第二次干燥处理,干燥至煤的含水量降低至要求值后将处理后的煤输送至燃煤系统进行发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次浸泡处理的浸泡液为水,浸泡温度为T1,浸泡时间为t1,第一次浸泡后的燃煤的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均降低至原煤的二分之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浸泡温度T1为30
‑
45℃,浸泡时间为t1为14
‑
21天。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浸泡后的煤以及原煤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的表征方法为:R
e
=23.62I
S50
‑
2.69R
t
=2.92I
S50
其中,R
e
为抗压强度,R
t
为抗拉强度,I
S50
为煤系岩石的点载荷强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煤系岩石的点载荷强度I
S50
的计算方法为:I
S50
=FI
S
其中,F为几何修正因子,I
S
为煤未经修正的点载荷强度指数,P为煤的破坏载荷,D
e
为煤的等价岩芯直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几何修正因子F的确定方法为:F=(D
e
/50)
0.4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子文,仇丹,钟岳峰,孔松,韩风双,杨玥,毛智波,罗科锋,刘一平,李茹,余瑞睿,李佳琪,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