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流道连接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9920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流道连接组件,其包括进水接头以及与进水接头连接的多流道管中管,多流道管中管形成独立的三个流道,进水接头具有用于给三个流道分别输入不同类型水流的三个进水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多流道管中管采用管中管结构,具有体积小、便于安装的优点。便于安装的优点。便于安装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流道连接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厨卫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多流道连接组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能输出不同类型的水流的集成龙头已逐步成为一种趋势,现有的这种集成龙头需要根据输出的不同类型的水流的数量来分别设置独立流道,也就需要使用至少两根分散的管体来进行连接,这样会带来以下问题:
[0003]1、这些管体管件占用的安装空间大,这会导致集成的龙头主体的尺寸要很大,这样龙头主体才能有足够的空间来穿置这些管体;
[0004]2、这些管体在安装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缠绕,影响管体的抽拉使用;
[0005]3、在消费者安装集成龙头时,这些管体的每根管体都需要进行连接操作,安装上比较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流道连接组件,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0007]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0008]一种多流道连接组件,其包括多流道管中管和进水接头;所述多流道管中管包括外管、内管组、以及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包括外连接头和设置在外连接头内的内连接件,外连接头与内连接件之间形成过水通道,内连接件具有第一内连接头和第二内连接头;所述内管组包括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内连接件的第一内连接头和第二内连接头,第一内管内部形成与第一内连接头相通的第一内流道,第二内管内部形成与第二内连接头相通的第二内流道;所述外管套置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且外管的第一端连接外连接头,外管与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之间形成与过水通道相通的外流道;所述进水接头与连接接头相连,进水接头设有第一进水接口、第二进水接口和第三进水接口,第一进水接口与第一内连接头连通,第二进水接口与第二内连接头连通,第三进水接口与过水通道连通。
[0009]所述进水接头还设有外连接口,外连接口内设有第一内连接口和第二内连接口,第一内连接口和第二内连接口分别与第一进水接口和第二进水接口连通,外连接口与第一内连接口和第二内连接口之间形成与第三进水接口相通的过水水道;所述多流道管中管的外连接头与外连接口相连且过水通道与过水水道相通,多流道管中管的第一内连接头和第二内连接头分别与第一内连接口和第二内连接口对接连通。
[0010]所述第一进水接口与第一内连接口相交连通,第二进水接口与第二内连接口相交连通,所述第三进水接口通过进水接头内部设置的连接水道与过水水道相通,第三进水接口和过水水道相对设置。
[0011]所述第一内连接头与第一内连接口之间夹设第一密封圈,第二内连接头与第二内连接口之间夹设有第二密封圈,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一体成型形成密封件,内连接件
设有供密封件嵌合的嵌槽。
[0012]所述进水接头的外连接口套设有连接螺母,连接螺母与外连接头螺纹连接。
[0013]所述连接接头还包括连接环,连接环设置在外连接头中,连接环连接外连接头和内连接件,连接环设有过水口。
[0014]所述内连接件设有环槽,所述外连接头内壁设有挡沿;所述连接环的内侧嵌合于环槽中,连接环设有与挡沿卡接的卡扣。
[0015]所述多流道管中管还包括衔接接头;所述衔接接头设有第一内衔接头、第二内衔接头以及连接第一内衔接头和第二内衔接头的外衔接头,外衔接头与外管的第二端相连,外衔接头开设有与外流道相通的过水穿孔,第一内衔接头和第二内衔接头分别与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的第二端连接相通。
[0016]所述的一种多流道连接组件还包括与外衔接头连接的出水头;所述出水头设有第一出水水道和第二出水水道,第一出水水道与第一内衔接头对接连通,第二出水水道与第二衔接接头和过水穿孔连通。
[0017]所述出水头为起泡器或厨房花洒。
[0018]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0019]1、本技术的多流道管中管形成了独立的第一内流道、第二内流道和外流道,且第一内流道、第二内流道和外流道可通过连接接头的第一内连接头、第二内连接头和过水通道分别接入不同类型的水流,这使得多流道管中管的第一内流道、第二内流道和外流道能独立输送不同类型的水流,使得不同类型的水流不会相互污染,满足需要独立输送不同类型的水流的集成龙头的需求;
[0020]2、本技术多流道管中管的外管套置内管组的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这使得外管与内管组重叠设置而有助于减小多流道管中管的体积,从而使得多流道管中管的安装空间占用小而有利于降低集成龙头的龙头主体的尺寸和便于穿过台面用于安装集成龙头的安装孔,同时该多流道管中管也便于抽拉使用;
[0021]3、本技术的多流道管中管的连接接头包括外连接头和设置在外连接头内的内连接件,连接接头与外管连接,内连接件的第一内连接头和第二内连接头分别连接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这样设置使得外连接头与内连接件重叠设置而有助于减小连接接头的体积,以便于连接接头穿过集成龙头的龙头主体和穿过台面用于安装集成龙头的安装孔;
[0022]4、本技术的进水接头与多流道管中管的连接接头连接简单、方便,且能使得不同类型的水流分别输入多流道管中管的第一内流道、第二内流道和外流道。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结构分解图;
[002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组合剖视图一;
[002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组合剖视图二;
[002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结构分解图;
[0029]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组合剖视图一;
[0030]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组合剖视图二;
[0031]图9为本技术的多流道管中管的结构分解图;
[0032]图10为本技术的外连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11为本技术的内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12为本技术的连接环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13为本技术的衔接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14为本技术的进水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7]标号说明:
[0038]多流道管中管1,过水通道1301,第一内流道101,第二内流道102,外流道103,外管11,外管接头111,内管组12,第一内管121,第二内管122,连接接头13,外连接头131,挡沿1311,内连接件132,第一内连接头1321,第二内连接头1322,环槽1323,定位柱1324,嵌槽1325,连接环133,过水口1331,卡扣1332,衔接接头14,第一内衔接头141,第二内衔接头142,外衔接头143,过水穿孔1431,
[0039]进水接头2,第一进水接口21,第二进水接口22,第三进水接口23,外连接口24,第一内连接口25,第二内连接口26,过水水道27,连接水道28,定位孔29,
[0040]快接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流道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流道管中管和进水接头;所述多流道管中管包括外管、内管组、以及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包括外连接头和设置在外连接头内的内连接件,外连接头与内连接件之间形成过水通道,内连接件具有第一内连接头和第二内连接头;所述内管组包括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的第一端分别连接内连接件的第一内连接头和第二内连接头,第一内管内部形成与第一内连接头相通的第一内流道,第二内管内部形成与第二内连接头相通的第二内流道;所述外管套置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且外管的第一端连接外连接头,外管与第一内管和第二内管之间形成与过水通道相通的外流道;所述进水接头与连接接头相连,进水接头设有第一进水接口、第二进水接口和第三进水接口,第一进水接口与第一内连接头连通,第二进水接口与第二内连接头连通,第三进水接口与过水通道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流道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接头还设有外连接口,外连接口内设有第一内连接口和第二内连接口,第一内连接口和第二内连接口分别与第一进水接口和第二进水接口连通,外连接口与第一内连接口和第二内连接口之间形成与第三进水接口相通的过水水道;所述多流道管中管的外连接头与外连接口相连且过水通道与过水水道相通,多流道管中管的第一内连接头和第二内连接头分别与第一内连接口和第二内连接口对接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流道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接口与第一内连接口相交连通,第二进水接口与第二内连接口相交连通,所述第三进水接口通过进水接头内部设置的连接水道与过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信贵林谋拥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方特卫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