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脂塑形美容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9844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个人护理用具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减脂塑形美容仪,其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上的按摩头组件及分别设置于壳体内的电池模组、控制模组、气泵组件和连通组件,所述按摩头组件包括装设于壳体上的安装座及分别设置于安装座上的电刺激组件、吸杯组件和通气组件。使用者的皮肤被负压吸入吸杯组件的内腔内;通过电刺激组件对使用者的皮肤释放EMS或微电流,EMS肌肉电刺激技术通过刺激肌肉运动,让肌肉更加紧致,同时能促进血液循环;微电流促进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和蛋白质的合成,让皮肤更加紧致;同时能通过负压将使用者皮肤毛孔内的脏污一并带出体外,提高减脂塑形美容仪的实用性和护肤效率。用性和护肤效率。用性和护肤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脂塑形美容仪


[0001]本技术涉及个人护理用具
,尤其是指一种减脂塑形美容仪。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光疗、美妆、美容仪器等方面的产品,女性消费者常常会花费很多时间去护肤和美容,因此家用便携式的美容仪器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女性消费者的喜爱。减肥仪或者减脂仪主要是通过杯罩吸附皮肤再通过加热模块对被吸附的皮肤进行加热,增加血液循环、消除身体水肿、提高新陈代谢,从而达到消除橘皮组织,进而达到减肥的目的。然而现有的减肥仪或者减脂仪的功能单一、实用性差、使用率低,美容护肤效率低。因此,缺陷十分明显,亟需提供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脂塑形美容仪。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减脂塑形美容仪,其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上的按摩头组件及分别设置于壳体内的电池模组、控制模组、气泵组件和连通组件,所述按摩头组件包括装设于壳体上的安装座及分别设置于安装座上的电刺激组件、吸杯组件和通气组件;所述通气组件经由连通组件与气泵组件连通;所述通气组件与吸杯组件的内腔连通;所述电刺激组件、气泵组件分别与控制模组电连接;所述电池模组用于给电刺激组件、气泵组件和控制模组供电。
[0006]进一步地,所述吸杯组件与安装座的周向侧壁可拆卸地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电刺激组件包括多个分别装设于安装座上的电极头,多个所述电极头沿通气组件的中心轴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电极头用于直流电或交流电;所述电极头与控制模组电连接,所述电池模组用于给电极头供电。
[0008]进一步地,所述直流电或交流电具体为EMS或微电流。
[0009]进一步地,所述气泵组件包括气泵本体及电磁阀,所述连通组件包括三通管、一端与通气组件连通的软管一、一端与气泵本体连通的软管二及一端与电磁阀连通的软管三,所述软管一、软管二、软管三的另一端分别与三通管的三个管口连通;所述电池模组用于给气泵本体和电磁阀供电,所述气泵本体和电磁阀分别与控制模组电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通气组件包括设置于安装座上的通气通道及设置于通气通道的进气口处的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用于对进入通气通道的进气口处的空气进行过滤;所述通气通道的出气口与连通组件连通。
[0011]进一步地,所述通气通道包括通道一及连通于通道一的通道二,所述通道一的直径小于通道二的直径,所述通道一的出气口与连通组件连通;所述通道一和通道二均呈圆柱状。
[0012]进一步地,所述减脂塑形美容仪还包括密封件二,所述密封件二用于密封吸杯组件与安装座的连接处之间的间隙。
[0013]进一步地,所述按摩头组件还包括装设于安装座上的红外发热器,所述红外发热器与控制模组电连接,所述电池模组用于给红外发热器供电。
[0014]进一步地,所述按摩头组件还包括装设于安装座上的LED灯组件,所述LED灯组件位于壳体与安装座之间。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气泵组件将吸杯组件的内腔内的气体抽出,使得吸杯组件的内腔内形成负压,使用者的皮肤被负压吸入吸杯组件的内腔内;通过红外发热器发射红外线并对使用者吸入吸杯组件的内腔内的皮肤进行热疗,同时能通过负压将使用者皮肤毛孔内的脏污一并带出体外,有效清洁皮肤;还可通过控制模组控制电刺激组件同步开启,通过电刺激组件对使用者的皮肤释放微电流或/和EMS微电流,微电流或/和EMS微电流会作用于对使用者的皮肤并对使用者的皮肤进行按摩,加速皮肤微循环,排出废物,促进精华和化妆水的吸收,皮肤循环加快能进一步增强红外发热器的发热效率。按摩头可实现多种功能的美容护肤功能,提高减脂塑形美容仪的实用性和护肤效率。选择不同形状或大小的吸杯本体与安装座连接,对使用者的局部肌肤进行精准有效的美容。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全剖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壳体;2、按摩头组件;3、电池模组;4、控制模组;5、气泵组件;6、连通组件;7、安装座;8、通气组件;9、电刺激组件;10、吸杯组件;11、红外发热器;12、气泵本体;13、电磁阀;14、三通管;15、密封件二;16、电极头;17、LED灯组件;81、通气通道;82、过滤组件;83、通道一;84、通道二;85、密封件一;86、过滤套;87、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2]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减脂塑形美容仪,其包括壳体1、设置于壳体1上的按摩头组件2及分别设置于壳体1内的电池模组3、控制模组4、气泵组件5和连通组件6,所述按摩头组件2包括装设于壳体1上的安装座7及分别设置于安装座7上的电刺激组件9、吸杯组件10、通气组件8和红外发热器11,所述吸杯组件10与安装座7的周向侧壁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通气组件8经由连通组件6与气泵组件5连通;所述通气组件8与吸杯组件10的内腔连通;所述电刺激组件9、红外发热器11、气泵组件5分别与控制模组4电连接;所述电池模组3用于给电刺激组件9、红外发热器11、气泵组件5和控制模组4供电。
[0023]具体地,所述吸杯组件10包括多个形状大小不同的吸杯本体;多个所述吸杯本体能分别与安装座7可拆卸地连接;所述电刺激组件9用于产生向皮肤释放微电流;所述红外发热器11用于产生红外线并能通过红外线进行加热。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将吸杯组件10装设于安装座7的周向侧壁上,通气组件8、安装座7、红外发热器11、电刺激组件9分别容置于吸杯组件10的内腔内,将吸杯组件10与使用者的皮肤紧密贴合后,控制模组4控制气泵组件
5启动,气泵组件5通过连通组件6和通气组件8将吸杯组件10的内腔内的气体抽出,使得吸杯组件10的内腔内形成负压,使用者的皮肤及皮下组织被负压吸入吸杯组件10的内腔内,使用者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在负压状态下,使用者的微血管会扩展,从而达到增加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消除橘皮组织和身体水肿的作用;然后通过控制模组4控制红外发热器11发射红外线并对使用者吸入吸杯组件10的内腔内的皮肤及皮下组织进行热疗,从而对使用者皮肤和肌肉进行放松并增加使用者的代谢速率,同时能通过负压将使用者皮肤毛孔内的脏污一并带出体外,有效清洁皮肤;还可通过控制模组4控制电刺激组件9同步开启,通过电刺激组件9对使用者的皮肤释放微电流或EMS,微电流或EMS会作用于对使用者的皮肤并对使用者的皮肤进行按摩,EMS肌肉电刺激技术通过刺激肌肉运动,让肌肉更加紧致,同时能促进血液循环;微电流促进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和蛋白质的合成,让皮肤更加紧致。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实际需求,通过控制模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脂塑形美容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设置于壳体(1)上的按摩头组件(2)及分别设置于壳体(1)内的电池模组(3)、控制模组(4)、气泵组件(5)和连通组件(6),所述按摩头组件(2)包括装设于壳体(1)上的安装座(7)及分别设置于安装座(7)上的电刺激组件(9)、吸杯组件(10)和通气组件(8),所述通气组件(8)经由连通组件(6)与气泵组件(5)连通;所述通气组件(8)与吸杯组件(10)的内腔连通;所述电刺激组件(9)、气泵组件(5)分别与控制模组(4)电连接;所述电池模组(3)用于给电刺激组件(9)、气泵组件(5)和控制模组(4)供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脂塑形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杯组件(10)与安装座(7)的周向侧壁可拆卸地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脂塑形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刺激组件(9)包括多个分别装设于安装座(7)上的电极头(16),所述电极头(16)用于释放直流电或交流电;多个所述电极头(16)沿通气组件(8)的中心轴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电极头(16)与控制模组(4)电连接,所述电池模组(3)用于给电极头(16)供电。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脂塑形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或交流电具体为EMS或微电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脂塑形美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泵组件(5)包括气泵本体(12)及电磁阀(13),所述连通组件(6)包括三通管(14)、一端与通气组件(8)连通的软管一、一端与气泵本体(12)连通的软管二及一端与电磁阀(13)连通的软管三,所述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晓川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雅思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