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9680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的一种便携式风扇例如包括壳体组件和第一离心叶轮,所述第一离心叶轮安装在所述壳体组件内,所述壳体组件设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一挡板;在所述便携式风扇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挡板延伸形成遮挡区域;在所述便携式风扇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挡板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一离心叶轮之间、且所述第一离心叶轮位于所述遮挡区域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在第一离心叶轮与第一出风口之间设置第一挡板,从第一出风口进入壳体组件内的毛发因第一挡板的遮挡作用不会接触到第一离心叶轮,因而在第一离心叶轮高速旋转过程中毛发不会被第一离心叶轮缠绕拉扯,藉此可以提高产品使用的安全性以及延长离心风机的使用寿命。使用寿命。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便携式风扇


[0001]本技术涉及风扇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风扇。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人们越来越追求更加便利的生活,为了满足户外活动或其他生活场景需要享受风扇的需求,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便携式风扇例如挂脖风扇、手持风扇、挂腰风扇、头戴风扇等,便携式风扇的出现实现了在户外环境即可随时随地吹风的效果。
[0003]现有的便携式风扇通常包括壳体组件和容置在壳体组件内部的离心风机,壳体组件设置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连通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蜗壳,离心风机位于蜗壳内。为了增大风力,通常设计为蜗壳的排风口直接面向壳体组件的出风口,从而缩短风道的长度。然而,该种蜗壳的排风口直接面向壳体组件出风口的设计,使得离心风机的叶片直接暴露于壳体组件的出风口处,从而使得毛发等异物容易从壳体组件的出风口进入到蜗壳内并接触离心风机的叶片,一旦离心风机开始工作,进入到蜗壳内的毛发会被高速旋转的离心风机的叶片缠绕拉扯,不仅存在绞发风险,威胁用户安全,而且还容易导致离心风机无法工作、甚至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为防绞发、提高产品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风扇(10),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组件(11)和第一离心叶轮(13a),所述第一离心叶轮(13a)安装在所述壳体组件(11)内,所述壳体组件(11)设有第一出风口(1110a)和第一挡板(1115a);在所述便携式风扇(10)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挡板(1115a)延伸形成遮挡区域;在所述便携式风扇(10)的高度方向上,所述第一挡板(1115a)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1110a)与所述第一离心叶轮(13a)之间、且所述第一离心叶轮(13a)位于所述遮挡区域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风扇(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1115a)为弧形挡板,所述第一挡板(1115a)具有相对的第一端(11151)和第二端(11152),所述第一端(11151)相对于所述第二端(11152)更靠近所述第一出风口(1110a)。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风扇(10),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组件(11)还包括风道(1113),所述风道(1113)包括第一风道(1113a)和第二风道(1113b),所述第一风道(1113a)位于所述第一挡板(1115a)远离所述第一出风口(1110a)的一侧,所述第二风道(1113b)位于所述第一挡板(1115a)邻近所述第一出风口(1110a)的一侧,所述第一挡板(1115a)的第一端(11151)延伸到相对的第二端(11152)形成所述遮挡区域,所述第二端(11152)与所述风道(1113)的侧壁之间形成连通口(11130),所述连通口(11130)连通所述第一风道(1113a)和所述第二风道(1113b)。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风扇(10),其特征在于,壳体组件(11)还设有导流片(1119),所述导流片(1119)的一端邻近所述连通口(11130)设置、另一端朝向所述第一挡板(1115a)的所述第一端(11151)弯曲延伸至所述第二风道(1113b)内;和/或,所述壳体组件(11)还设有导流部(1117),所述导流部(1117)朝向所述第一出风口(1110a)倾斜延伸,所述导流部(1117)自所述第一风道(1113a)内穿过所述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