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请求保护一种组合连衣裙,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衣服本体和披肩,且披肩可拆卸地设置于衣服本体上,同时衣服本体包括构成衣服本体上半部分的上衣体和构成衣服本体下半部分的下裙体,且上衣体由针织面料制成,并下裙体由梭织面料制成;而且下裙体环绕设置在上衣体外周,且上衣体设置有布袢,并且布袢至少为两个并分别位于上衣体的左肩部和右肩部,且布袢内穿设有肩带,且肩带两端穿过布袢后与下裙体相连。通过上衣体肩部设置有肩带,且肩带两端和下裙体连接,从而将下裙体的部分重量由肩带承受,进而达到分散承重点的目的,并防止使用过程中由于承重导致的使用针织面料的上衣体拉伸变形甚至破损,从而保障衣服的耐久度和美观度。度和美观度。度和美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连衣裙
[0001]本技术涉及服装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组合连衣裙。
技术介绍
[0002]连衣裙是一种将上衣和裙子连接成一体的服装,并深受女性喜爱。目前,市场上的衣物面料以针织和梭织为主。而随着服装设计的发展,着装成为自由自在体现个性化的一种表达方式,此时,单一的针织、梭织服装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消费者对服装美观性和舒适性双重品质的追求,因而近年来,针、梭织面料的组合设计应运而生。
[0003]同时梭织是由经纬交织而成,而针织是由一个线圈不断套结而成,因此针织面料有一定的弹性,质地较软,适合贴身衣物,而梭织质地较硬,较为耐磨,因此在针、梭织面料组合成连衣裙时,会使用针织面料作为贴身的上半身面料,并将梭织面料作为裙体面料。但这样的设置会使针织面料容易被下端偏重的梭织面料拉伸变形,从而影响美观,甚至交接处的针织面料容易在承受拉力后损坏并破洞,因而无法提供足够的耐久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针织面料制成的上半身不易形变损坏的组合连衣裙。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组合连衣裙,包括衣服本体和披肩,且披肩可拆卸设置在衣服本体上,所述衣服本体包括构成衣服本体上半部分的上衣体和构成衣服本体下半部分的下裙体,且上衣体由针织面料制成,并且下裙体由梭织面料制成;
[0007]所述下裙体环绕设置在上衣体外周,且上衣体设置有布袢,所述布袢至少为两个并分别位于上衣体的左肩部和右肩部,且布袢内穿设有肩带,并且肩带两端穿过布袢后与下裙体相连。
[0008]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肩带可在布袢内前后滑动,并且披肩上设置有四合扣母扣,所述肩带上设置有四合扣公扣,并且布袢上设置有洞,使得四合扣母扣穿过洞和四合扣公扣固定,进而使得披肩和肩带可拆卸固定。
[0009]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肩带两端设置有连接头,且连接头包括前端和后端,并且前端的直径大于后端的直径;
[0010]所述下裙体上设置有连接条,且连接条靠近连接头一侧设置有入口和限位槽,并且入口和限位槽相互连通,其中入口的宽度大于前端的直径,且限位槽包括内口和外口,并且内口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前端的直径,且外口宽度大于后端的直径并小于前端的直径,当前端从入口进入并上移至内口时,后端随之移动至外口内从而将连接头设置于连接条上。
[0011]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条靠近连接头的一侧还设置有移动槽,且移动槽位于限位槽和入口之间并与限位槽和入口互相连通,并且限位槽至少为两个;
[0012]当前端从入口进入并沿着移动槽移动时,后端随之沿移动槽的开口移动从而可选
择将后端移动至不同的外口内。
[0013]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裙体在连接条处设置有边缘布,且边缘布能对连接条进行遮挡。
[0014]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裙体正面设置有V字型开口,并且V字型开口顶部两端分别和两个肩带连接。
[001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衣服本体还包括腰带,且腰带设置在下裙体靠近腰部的外周,并且腰带能拉紧使得腰部位置上的下裙体和上衣体贴合。
[001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裙体靠近下摆部分的内侧设置有弹力环,且弹力环通过魔术贴设置在下裙体内侧并撑起下裙体。
[0017]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力环为弹力条连接而成,且弹力条两端分为拆卸端和固定端,所述固定端设置有固定块,且固定块内开有滑槽,并且拆卸端能插入滑槽内;
[0018]所述滑槽上方开设有与滑槽连通的螺纹孔,且拆卸端对应螺纹孔开设有固定孔,并有固定件穿过螺纹孔和固定孔后将拆卸端固定在固定块上,从而将弹力条连接而成弹力环。
[0019]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1、本技术通过上衣体肩部设置有肩带,且肩带两端和下裙体连接,从而将下裙体的部分重量由肩带承受,进而达到分散承重点的目的,并防止使用过程中由于承重导致的使用针织面料的上衣体拉伸变形甚至破损,从而保障衣服的耐久度和美观度。同时通过设置可拆卸连接的披肩,提高了连衣裙对于不同条件使用的适配性,而且披肩可以遮挡布袢等连接结构,使得穿着连衣裙更加典雅端庄。
[0021]2、本技术通过腰带的设置,在用腰带束缚下裙体和上衣体的时候,可增加下裙体重量受力点的同时使得下裙体和上衣体更加贴合,穿着更加精神美观。
[0022]3、本技术通过连接头和连接条的设置,在实现了肩带和下裙体可拆卸连接的同时,对于不同女性的需求,通过连接头在连接条内的移动来调节肩带的位置,也可以形成交叉设置,提高美观度和适用性。
[0023]5、本技术通过弹力环的设置,使得连衣裙的下裙体可以撑起,从而提高了下裙体的美观性的同时,并增加了下裙体下端的重量,进而使得风吹动时下裙体不宜被掀起,减少走光的可能。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一种组合连衣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为上衣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边缘布拉下后下裙体连接条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连接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5为连接条结构示意图
[0029]图6为弹力环和下裙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为弹力环固定装置截面图。
[0031]附图标记:1、上衣体;2、下裙体;21、连接条;212、入口;213、限位槽;2131、内口;
2132、外口;214、移动槽;22、边缘布;3、布袢;31、四合扣母扣;4、肩带;41、连接头;411、前端;412、后端;5、腰带;6、披肩;61、四合扣公扣;7、弹力环;71、固定端;72、拆卸端;73、固定块;731、滑槽;732、螺纹孔;74、固定件;8、条形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虚线”表示内部,表面看不见的结构。
[0033]如图1
‑
图7所示,一种组合连衣裙,包括衣服本体和披肩6,且披肩6可拆卸地设置于衣服本体上,而且衣服本体包括构成衣服本体上半部分的上衣体1和构成衣服本体下半部分的下裙体2,且上衣体1由针织面料制成,并且下裙体2由梭织面料制成。
[0034]同时下裙体2环绕设置在上衣体1外周,且上衣体1设置有布袢3,并且布袢3至少为两个并分别位于上衣体1的左肩部和右肩部,同时布袢3内穿设有肩带4,且肩带4两端穿过布袢3后与下裙体2相连。
[0035]由于左肩部和右肩部都有布袢3,所以对应有两根肩带4,而且布袢3可沿着上衣体1外侧肩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连衣裙,其特征在于,包括衣服本体和披肩,且披肩可拆卸地设置于衣服本体上,所述衣服本体包括构成衣服本体上半部分的上衣体和构成衣服本体下半部分的下裙体,且上衣体由针织面料制成,并且下裙体由梭织面料制成;所述下裙体环绕设置在上衣体外周,且上衣体设置有布袢,所述布袢至少为两个并分别位于上衣体的左肩部和右肩部,且布袢内穿设有肩带,并且肩带两端穿过布袢后与下裙体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连衣裙,其特征在于,所述肩带可在布袢内前后滑动,并且披肩上设置有四合扣母扣,所述肩带上设置有四合扣公扣,并且布袢上设置有洞,使得四合扣母扣穿过洞和四合扣公扣固定,进而使得披肩和肩带可拆卸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连衣裙,其特征在于,所述肩带两端设置有连接头,且连接头包括前端和后端,并且前端直径大于后端的直径;所述下裙体上设置有连接条,且连接条靠近连接头的一侧设置有入口和限位槽,并且入口和限位槽相互连通,其中入口的宽度大于前端的直径,且限位槽包括内口和外口,并且内口的宽度大于或等于前端的直径,且外口宽度大于后端的直径并小于前端的直径,当前端从入口进入并上移至内口时,后端随之移动至外口内从而将连接头设置于连接条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合连衣裙,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条靠近连接头的一侧还设置有移动槽,且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加军,陈嫔,毛兴云,黄海,傅伟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森马服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