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絮凝剂制备伞形给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9017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絮凝剂制备伞形给料装置,包括:罐体,设置于所述罐体内部下方的辅助机构,设置于所述罐体内部上方的伞形给料机构,设置于所述罐体内部中部的调节机构与清洁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伞形给料机构,絮凝剂药液经过管体进入至环状管,将溶液均匀布置在伞形装置上后,药液在通过外伞形板与罐体的间隙,沿罐壁缓慢进入,有效防止水锤的产生,避免其絮凝剂的高分子链的断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清洁机构,第二马达带动转轴转动,其刮杆随之转动,从而使毛刷在外伞形板表面清洁,可在使用后,及时清洁外伞形板,便于后续使用,提高了设备的功能性。提高了设备的功能性。提高了设备的功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絮凝剂制备伞形给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给料装置
,具体是一种絮凝剂制备伞形给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絮凝剂主要应用于给排水和污水处理领域。絮凝剂主要是带有正(负)电性的基团和水中带有负(正)电性的难于分离的一些粒子或者颗粒相互靠近,降低其电势,使其处于不稳定状态,并利用其聚合性质使得这些颗粒集中絮凝成团,并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其分离出来,达到清洁水的目的,目前废水处理所使用的絮凝剂一般是无机絮凝剂粉末,需配制成絮凝剂溶液后使用。
[0003]现有经过本专利技术人检索发现授公告号为:CN204841041U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絮凝剂制备伞形给料装置,由于絮凝剂给料管位于浓密机给料井的内部,而浓密机矿浆入料先经过脱气槽再进入给料井后,给料速度会比较小,又因为絮凝剂的布料孔分布在浓密机给料井内部不同的位置,絮凝剂从不同位置的布料孔溢出可以充分与矿浆混合。
[0004]上述的给料装置虽然解决了混合的问题,但在具体使用中还存在以下问题,其一,在使用时,不能够熟化好的絮凝剂溶液缓慢均匀进入到絮凝剂成品槽,以至于会有水锤的产生,进而使絮凝剂的高分子链的断裂,其二,在使用时,功能较为单一,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絮凝剂制备伞形给料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絮凝剂制备伞形给料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在使用时,不能够熟化好的絮凝剂溶液缓慢均匀进入到絮凝剂成品槽,以至于会有水锤的产生,进而使絮凝剂的高分子链的断裂,和在使用时,功能较为单一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絮凝剂制备伞形给料装置,包括:
[0008]罐体,设置于所述罐体内部下方的辅助机构,设置于所述罐体内部上方的伞形给料机构,设置于所述罐体内部中部的调节机构与清洁机构;
[0009]所述辅助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罐体内部两侧下方的支撑座,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撑座顶部一侧的第一转轮,其两个第一转轮经过两个皮带与两个第二转轮之间构成传动连接,且两个第二转轮均通过轴承与两个支撑座顶部另一侧转动连接,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转轮顶端的螺杆,螺纹连接于两个所述螺杆外部的筒体,设置于两个所述筒体顶端的连接板,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转轮顶端的连接柱,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连接柱顶端的蜗轮,固定安装于所述罐体两侧下方的电机,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电机输出端的蜗杆,其两个蜗杆一端均贯穿至罐体的内部,并且两个蜗杆与两个蜗轮之间为啮合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伞形给料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罐体顶部左侧的两个支架,设置于两个所述支架上的管体,其管体一端贯穿至罐体的内部并与环状管固定连接,开设于所述环状管底部的一组出液孔,设置于所述罐体内部上方的外伞形板,其两个连接板与外伞形板内侧壁固定连接。
[0011]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环状管底部的一组出液孔为等距设置。
[0012]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开设于所述外伞形板上的腔体,固定安装于所述腔体顶部两侧的第一马达,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马达输出端的卷轮,缠绕于两个所述卷轮上的绳体,两个所述绳体的一端均与内伞形板的顶部两侧连接。
[0013]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伞形板的外部大小与外伞形板上的腔体大小相适配。
[0014]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清洁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所述腔体顶部中部的第二马达,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马达输出端的转轴,其转轴一端贯穿至外伞形板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所述转轴外部上方的刮杆,设置于所述刮杆上的毛刷。
[0015]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刮杆与外伞形板的表面相接触。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本技术,通过设置伞形给料机构,絮凝剂药液经过管体进入至环状管,将溶液均匀布置在伞形装置上后,药液在通过外伞形板与罐体的间隙,沿罐壁缓慢进入,有效防止水锤的产生,避免其絮凝剂的高分子链的断裂。
[0018]2、本技术,通过设置辅助机构,经过两个电机的运行,使其两个蜗杆驱使两个蜗轮正反转动,其两个第一转轮产生正反转动,经过两个皮带的配合,使其两个第二转轮转动,进而使两个螺杆正反转,从而使两个筒体在两个螺杆外部上下移动,随之使外伞形板上下移动,可在使用时,根据所需将外伞形板调节至合适的高度。
[0019]3、本技术,通过设置调节机构,两个第一马达带动两个卷轮正反转动,使其两个绳体一端带动内伞形板在腔体内部移动,可在使用时调节外伞形板与罐体内壁之间的间隙。
[0020]4、本技术,通过设置清洁机构,第二马达带动转轴转动,其刮杆随之转动,从而使毛刷在外伞形板表面清洁,可在使用后,及时清洁外伞形板,便于后续使用,提高了设备的功能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一种絮凝剂制备伞形给料装置的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一种絮凝剂制备伞形给料装置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一种絮凝剂制备伞形给料装置中伞形给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一种絮凝剂制备伞形给料装置图3中A部分结构放大示意图。
[0025]图5为一种絮凝剂制备伞形给料装置中环状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罐体;2、辅助机构;201、支撑座;202、第一转轮;203、皮带;204、第二转轮;205、螺杆;206、筒体;207、连接板;208、连接柱;209、蜗轮;210、电机;211、蜗杆;3、伞形给料机构;301、支架;302、管体;303、环状管;304、出液孔;305、外伞形板;4、调节机构;401、腔体;402、第一马达;403、卷轮;404、绳体;405、内伞形板;5、清洁机构;501、第二马达;502、转
轴;503、刮杆;504、毛刷。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请参阅图1~图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絮凝剂制备伞形给料装置,包括:
[0029]罐体1,设置于罐体1内部下方的辅助机构2,设置于罐体1内部上方的伞形给料机构3,设置于罐体1内部中部的调节机构4与清洁机构5;
[0030]具体的,设置的辅助机构2用于调节外伞形板305的使用高度,设置的伞形给料机构3用于防止出现水锤的现象,设置的调节机构4用于调节外伞形板305与罐体1内壁之间的间隙,设置的清洁机构5,可在使用后及时清洁。
[0031]辅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絮凝剂制备伞形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设置于所述罐体(1)内部下方的辅助机构(2),设置于所述罐体(1)内部上方的伞形给料机构(3),设置于所述罐体(1)内部中部的调节机构(4)与清洁机构(5);所述辅助机构(2)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罐体(1)内部两侧下方的支撑座(20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两个所述支撑座(201)顶部一侧的第一转轮(202),其两个第一转轮(202)经过两个皮带(203)与两个第二转轮(204)之间构成传动连接,且两个第二转轮(204)均通过轴承与两个支撑座(201)顶部另一侧转动连接,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二转轮(204)顶端的螺杆(205),螺纹连接于两个所述螺杆(205)外部的筒体(206),设置于两个所述筒体(206)顶端的连接板(207),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第一转轮(202)顶端的连接柱(208),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连接柱(208)顶端的蜗轮(209),固定安装于所述罐体(1)两侧下方的电机(210),固定连接于两个所述电机(210)输出端的蜗杆(211),其两个蜗杆(211)一端均贯穿至罐体(1)的内部,并且两个蜗杆(211)与两个蜗轮(209)之间为啮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絮凝剂制备伞形给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伞形给料机构(3)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罐体(1)顶部左侧的两个支架(301),设置于两个所述支架(301)上的管体(302),其管体(302)一端贯穿至罐体(1)的内部并与环状管(303)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蕊蔺福强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森焱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