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轨电车单边导向复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8901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有轨电车单边导向复轨装置,包括一对复轨器,复轨器包括近似梯形的面板,设置在面板正面且位于近似梯形的一腰边沿的导向件;面板正面包括沿近似梯形高度方向设置的通过槽;其中,导向件设置在一对复轨器中的相对内侧。面板背面还包括与通过槽位置重合的凸起限位件。还包括设置在面板近似梯形的底部边沿,且相对于面板正面向下倾斜的副板。导向件朝向面板的一侧设置有坡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特别适用于有轨电车在无砟槽型轨的复轨救援,结构简单便携,可由人力在不借助其它交通工具的情况下进行短距离搬运;操作简便,无需外部电源或燃油输入作动力可实现有轨电车救援复轨的功能,具备快速救援复轨的能力。具备快速救援复轨的能力。具备快速救援复轨的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轨电车单边导向复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救援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轨电车单边导向复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轨电车在越来越多的城市正在快速发展,有轨电车的车轮、转弯半径、道岔号码均较地铁或国铁更小,因此更容易脱轨,许多城市在建设有轨电车系统时采用了自带护轨的槽型钢轨,以减少脱轨情况的发生,但依然无法避免脱轨的发生。因此,提高轻度事故救援复轨速度,以保障后续列车运营,降低社会影响是有轨电车领域的重要课题。
[0003]现有的轨道交通中复轨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为人字形复轨器复轨,这项技术广泛应用于有砟轨道的复轨救援中,但其无法直接应用在有轨电车槽型轨的复轨救援中,原因如下:1、人字形复轨器在轨道上的定位是依赖翼板对整个轨头的廓形进行匹配,这种定位方式在槽型轨上无法使用;2、使用时要求复轨器下方必须填满石砟,而有轨电车的轨道为无砟轨道。
[0004]其二为液压复轨系统,主要包括利用液压千斤顶顶升脱轨车辆转向架,再使用横移机构和枕木配合,件转向架移至正常位置,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1、系统所涉及的装置较多,整体质量较重,一般需要配备专门的救援车和较多的工作人员才能使用;2、救援时间较长,由于系统本身的组成复杂,操作繁琐,导致即使在系统未出故障的情况下也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救援;3、成本昂贵,无论是系统本身的采购成本,还是救援时的使用成本,都较高。因此一般适用于情况较为严重的脱轨救援。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轨电车单边导向复轨装置。
[0006]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有轨电车单边导向复轨装置,包括一对复轨器,所述复轨器包括近似梯形的面板,设置在所述面板正面且位于近似梯形的一腰边沿的导向件;所述面板正面包括沿近似梯形高度方向设置的通过槽;其中,所述导向件设置在一对复轨器中的相对内侧。
[0008]在一些较优的实施例中,所述面板背面还包括与所述通过槽位置重合的凸起限位件。
[0009]在一些较优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面板近似梯形的底部边沿,且相对于面板正面向下倾斜的副板。
[0010]在一些较优的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件朝向面板的一侧设置有坡面。
[0011]有益效果
[0012]本技术特别适用于有轨电车在无砟槽型轨的复轨救援,使用简单,无需其他辅助装置的配合;结构简单便携,可由人力在不借助其它交通工具的情况下进行短距离搬
运;操作简便,无需外部电源或燃油输入作动力可实现有轨电车救援复轨的功能,具备快速救援复轨的能力。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中一种较优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中一种较优实施例的前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中一种较优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中一种较优实施例的轴侧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中一种较优实施例的A

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技术中一种较优实施例在槽型轨上放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7为本技术中一种较优实施例在槽型轨上放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8为本技术中一种较优实施例在B

B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9为本技术中一种较优实施例在槽型轨上放置时有轨列车的行驶方向示意图;
[0022]图中:1、面板;2、导向件;3、通过槽;4、凸起限位件;5、副板;6、槽型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有轨电车单边导向复轨装置,如图1

图9所示,包括一对复轨器,所述复轨器包括近似梯形的面板1,设置在所述面板1正面且位于近似梯形的一腰边沿的导向件2;所述面板1正面包括沿近似梯形高度方向设置的通过槽3;其中,所述导向件2设置在一对复轨器中的相对内侧。
[0025]所述面板1的平面形状为头小尾大的近似梯形形状,大尾部为车轮进入的开口。本技术利用抬高逼近的原则来使车轮复轨,起复时主要利用面板1逼着轮缘提升高度,再利用导向件2调整车轮方向,将脱轨的轮对导入槽型轨6的轨槽中。使用时所述通过槽3与轨槽位置重合,以方便后续未脱轨轮对通过。
[0026]槽型轨6的应用是为了解决有轨电车的车轮、转弯半径、道岔号码均较地铁或国铁更小,因此更容易脱轨的问题,其自带护轨可以减少脱轨情况的发生,但由于其形状与普通钢轨存在较大区别,因此导致常用的人字形复轨器无法与钢轨廓形匹配。本技术的使用并不依赖槽型轨6的外轮廓进行定位,只需将其放置在轨面上,使通过槽3与轨槽位置重合即可。在一些较优的实施例中,为了使复轨器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更高,并增加在放置时的定位精度,考虑在所述面板1背面设置所述通过槽3位置重合的凸起限位件4。该凸起限位件4的轮廓与槽型轨6的轨槽相配合,在放置复轨器时将凸起限位件4放置于轨槽中即可完成安装。此时,通过槽3两侧的面板1与轨面及硬质路面接触,起到稳固的承力作用。应当理解的是,根据不同的轨道建设情况,轨道间与轨道外的硬质路面的高度差可能不同,本领
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面板1背面分别与轨面及路面的接触位置,如图5所示,面板1背面在轨道内的高度与轨面及路面高度形成了高度差,采用设置台阶的方式解决。
[0027]在另一些较优的实施例中,为了使轮缘攀上轨面时更为顺畅,考虑在所述面板1近似梯形的底部(及尾部)边沿设置相对于面板1正面向下倾斜的副板5。
[0028]应当说明的是,面板1尾部在轨槽两侧的大小决定了本技术可适用的脱轨距离,而面板1长度(即从头部到尾部的通长)决定了本技术可适用的轨道曲线半径,在一些较优的实施例中,考虑整个复轨器的重量因素进而限制复轨器面板1的尺寸,所述适用的列车脱轨距离不大于220mm且脱轨区域的曲线半径大于300m。
[0029]在另一些较优的实施例中,为了减少轮缘与导向件接触时所产生的应力,所述导向件朝向面板的一侧设置有坡面,所述坡面的倾斜角度与有轨电车轮缘的倾角大致相同,优选为110度,这样可以增大导向件与轮缘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接触时产生的应力。
[0030]下面就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作一次完整叙述:
[0031]1、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轨电车单边导向复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复轨器,所述复轨器包括近似梯形的面板(1),设置在所述面板(1)正面且位于近似梯形的一腰边沿的导向件(2);所述面板(1)正面包括沿近似梯形高度方向设置的通过槽(3);其中,所述导向件(2)设置在一对复轨器中的相对内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轨电车单边导向复轨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国希李向红孙永全钟俊杰高凯峰崔大宾王木子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