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能减震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墙体
,尤其是涉及一种消能减震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墙体主要包括承重墙与非承重墙,主要起围护、分隔空间的作用;墙承重结构建筑的墙体,承重与围护合一,骨架结构体系建筑墙体的作用是围护与分隔空间,墙体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具有保温、隔热、隔声、防火、防水的能力。
[0002]目前,地震灾害的频繁发生和人们对生命财产保证需求的提高,对建筑抗震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框架结构墙体多采用多孔砖和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通过减轻墙体重量、提高墙体的结构强度,来减少地震对人们的生命财产损害。
[000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墙体作为完整的结构体,当地震波传递至墙体时,墙体易出现较大幅度的晃动,导致墙体易出现开裂、倒塌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提高墙体的抗震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消能减震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消能减震墙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消能减震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能减震墙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1),所述墙体(1)包括上墙体(11)和下墙体(12),所述上墙体(11)和下墙体(12)沿竖直方向堆叠,所述下墙体(12)的端面设置有卡接块(2),所述上墙体(11)的端面开设有供卡接块(2)卡接的卡接槽(3),所述下墙体(12)卡接在上墙体(11)内形成墙体(1),所述卡接槽(3)的尺寸大于卡接块(2)的尺寸,所述卡接槽(3)的底壁承接在卡接块(2)的顶壁,所述卡接块(2)和卡接槽(3)侧壁之间设置有金属阻尼器(4);所述上墙体(11)相对滑动设置在下墙体(12)上,所述上墙体(11)的滑动方向平行于下墙体(12)的高度方向,减震墙体还包括第一驱动件(5),所述第一驱动件(5)用于地震波带动上墙体(11)和下墙体(12)相对滑移时、驱使所述上墙体(11)朝向背离下墙体(12)的方向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能减震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阻尼器(4)设置有多个,所述金属阻尼器(4)的一端铰接在卡接块(2)上,另一端铰接在对应的卡接槽(3)侧壁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能减震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件(5)包括设置在上墙体(11)内的螺杆(51),所述螺杆(51)螺纹连接在上墙体(11)内,所述螺杆(5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上墙体(11)的高度方向,所述螺杆(51)背离上墙体(11)的端部抵接在下墙体(12)的端面上,所述第一驱动件(5)还包括用于驱动螺杆(51)转动的第二驱动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消能减震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设置在卡接块(2)端面上的齿条(52),所述上墙体(11)内转动设置有与齿条(52)啮合的第一齿轮(53),所述第一齿轮(53)的转动轴线平行于上墙体(11)的宽度方向;所述上墙体(11)内设置有换向轴(54),所述换向轴(54)的长度方向平行于上墙体(11)的厚度方向,所述换向轴(54)上套设有安装套(55),所述第一齿轮(53)和安装套(55)之间设置有第一传送带(56),所述安装套(55)和螺杆(51)之间设置有相互啮合的锥齿轮(57)。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消能减震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套(55)包括套设在换向轴(54)上的第二轴套(551)和套设在第二轴套(551)上的第一轴套(552),所述第一传送带(56)套设在第二轴套(551)和第一齿轮(53)之间,所述第一轴套(552)上设置有驱动块(553),所述驱动块(553)的截面呈三角形,所述第二轴套(551)内开设有环形槽,所述驱动块(553)位于环形槽内,所述环形槽内设置有多个被动块(554),多个所述被动块(554)沿环形槽均匀排布,所述驱动块(553)位于相邻被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鹏,刘健,周琦,杨阳,范若琦,谭金想,刘荣裕,林焕然,彭奕涛,秦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席得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