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啮合齿轮泵的电机机壳、电机以及内啮合齿轮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8564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内啮合齿轮泵的电机机壳、电机以及内啮合齿轮泵。其中,电机机壳包括中空的圆柱体结构,电机机壳的底面上开设有轴孔,供电机的转轴穿出,其中,在电机机壳的底面上围绕轴孔的区域设置有第一下沉槽和第二下沉槽,第一下沉槽与内啮合齿轮泵的吸油窗口对应,用于形成内啮合齿轮泵的吸油腔;第二下沉槽与内啮合齿轮泵的压油窗口对应,用于形成内啮合齿轮泵的压油腔;在电机机壳的底面上,在第一下沉槽与轴孔之间开设有一凹槽,凹槽将第一下沉槽与轴孔连通,以使吸油腔内的油液能够经凹槽流入轴孔。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机机壳外端面上开设有凹槽,能够将油液腔室中的油液引入轴孔中,起到润滑转轴和散热的效果。起到润滑转轴和散热的效果。起到润滑转轴和散热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啮合齿轮泵的电机机壳、电机以及内啮合齿轮泵


[0001]本申请涉及电机
,特别地涉及一种内啮合齿轮泵的电机机壳、电机以及内啮合齿轮泵。

技术介绍

[0002]电机作为动力装置,能够产生驱动转矩,电机一般包括定子、转子以及容置定子和转子的机壳。转子的转轴通过机壳上的轴孔穿出后与内啮合齿轮泵中的主动轮连接,转轴相对于轴孔转动,其中轴孔与转轴之间需要紧密配合,达到密封要求,以防止外部油液进入电机内部污染定子和转子,并且由于对轴孔与转轴之间具有密封性的要求,转轴相对于轴孔的转动更容易产生大量多余的热量和磨损,长时间作业会影响电机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内啮合齿轮泵的电机机壳、电机以及内啮合齿轮泵,通过在电机机壳底面的外端面上设置凹槽,将少量油液引入至机壳的轴孔处,既不影响密封性,又能够达到润滑和散热的目的,有利于提高电机性能和寿命。
[0004]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内啮合齿轮泵的电机机壳,电机机壳包括中空的圆柱体结构,电机机壳的底面上开设有轴孔,供电机的转轴穿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啮合齿轮泵的电机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机壳包括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电机机壳的底面上开设有轴孔,供电机的转轴穿出,其中,在所述电机机壳的底面上围绕所述轴孔的区域设置有第一下沉槽和第二下沉槽,所述第一下沉槽与内啮合齿轮泵的吸油窗口对应,用于形成内啮合齿轮泵的吸油腔;所述第二下沉槽与内啮合齿轮泵的压油窗口对应,用于形成内啮合齿轮泵的压油腔;在所述电机机壳的底面上,在所述第一下沉槽与所述轴孔之间开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将所述第一下沉槽与所述轴孔连通,以使所述吸油腔内的油液能够经所述凹槽流入所述轴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机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轴与所述轴孔之间套设有油封的情况下,所述吸油腔内的油液经所述凹槽流至所述转轴与所述油封的内圈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机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孔的外侧周向边缘具有倒角的情况下,所述凹槽将所述第一下沉槽与所述倒角的倒角面连通,以使所述吸油腔内的油液经所述凹槽流至所述轴孔与所述油封的内圈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小于或等于所述倒角面的垂直高度,或者,所述凹槽的底面高于所述倒角的底面。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机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孔的外端面周向具有凸缘的情况下,所述凹槽将所述第一下沉槽与所述凸缘连通,以使所述吸油腔内的油液经所述凹槽流至所述轴孔与所述油封的内圈之间,其中所述凸缘用于限制所述油封向轴孔外侧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下沉槽与所述第二下沉槽均是弧形槽,其中,所述第一下沉槽包括第一内弧与第一外弧,所述第一内弧与所述第一外弧的圆心不重合,所述第一内弧的弧长小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思维王怀东赵晋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睿驰同利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