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隐蔽式出楼顶的楼梯间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涉及一种隐蔽式出楼顶的楼梯间。
技术介绍
[0002]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
2014中5.5.3条规定,“建筑的楼梯间宜通至屋面,通向屋面的门或窗应向外开启”。根据上述规范规定,现有技术均采用封闭的楼梯间伸出大屋面,满足楼梯间的防水、防火等要求。
[0003]然而,有些建筑物地处特殊限高区域下,楼梯间突出屋面便会超过限高要求,对于项目的落地产生重大影响。并且,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
‑
2014中6.4.1.1条规定,“楼梯间应能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并宜靠外墙设置”,为满足规范要求,楼梯间一般会靠外墙设置,在屋顶上会形成明显高出大屋面的局部建筑物,对整体外立面形象产生破坏。同时,若出屋面的楼梯间数量较多,综合下来增加面积较多,会占用地上建筑面积和容积率的指标。
[0004]显然,现有的在楼顶上建立凸出楼顶建筑一层房屋高度的楼梯间的做法越来越难以满足限高、采光通风以及面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蔽式出楼顶的楼梯间,包括:双跑楼梯(1)、楼顶地面上翻梁(2),所述双跑楼梯(1)分为上梯段(3)和下梯段(4),所述上梯段(3)与所述下梯段(4)通过休息台(5)连接,所述上梯段(3)的上端连接至楼顶(6)的地面,所述下梯段(4)的下端连接至顶层(7)的地面,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梯段(3)的正上方设有露天的楼顶出口(8),所述楼顶地面上翻梁(2)在所述楼顶(6)的地面上将所述楼顶出口(8)环绕在内,所述楼顶地面上翻梁(2)的梁顶高于楼顶(6)的地面30~50cm;所述休息台(5)与上梯段(3)的连接处设有集水坑(9),所述集水坑(9)的上沿与休息台(5)的地面平齐,所述集水坑(9)上盖有格栅状的盖板(10),所述集水坑(9)的底部通过雨水管道(11)连通至市政雨水排水网;所述上梯段(3)与楼顶(6)的地面连接处设有楼顶楼梯平台(12),所述楼顶楼梯平台(12)与楼顶地面上翻梁(2)的梁顶平齐,所述上梯段(3)的台阶与楼顶楼梯平台(12)对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蔽式出楼顶的楼梯间,其特征在于,所述楼顶地面上翻梁(2)上设有防护栏杆(13),所述防护栏杆(13)不高于楼顶(6)的女墙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隐蔽式出楼顶的楼梯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梯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军,陈卓,于芳,郭霆飙,刘月超,王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