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学需氧量用回流冷凝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8448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化学需氧量用回流冷凝管,包括回流冷凝管,所述回流冷凝管整体为管状结构,其下端为蒸汽进口,上端为蒸汽出口;所述回流冷凝管内腔的蒸汽进口以及蒸汽出口通过蒸汽回流管路相连通;所述回流冷凝管的内部与蒸汽回流管路之间连接为循环水腔,所述循环水腔的下部设有循环水进口,且上部设有循环水出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分析化学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专利技术适应不同湿度环境下的化学需氧量消解回流;通过增加冷凝水收集盘,解决了湿度较大环境回流冷凝管外壁凝结的冷凝水滴入消解液的问题,从而消除了冷凝水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冷却效率高,消解液体积相对恒定,测试结果准确性高;通过球形和蛇形回流管路。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化学需氧量用回流冷凝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分析化学检测
,特别是一种化学需氧量用回流冷凝管。

技术介绍

[0002]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COD,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水体中溶解性物质与悬浮物所消耗的强氧化剂重铬酸钾相对应的氧的质量浓度,以mg/L计。它是表示水体中还原性物质的综合指标。水体中的COD过高,表明有机物污染是很严重,会破坏环境和生物群落的平衡,引起水体恶化。因此,COD是污水处理厂的一个重要的参数,也是环保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
[0003]中国规定在地表水、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监测分析中,COD是各级环境监测部门水质监测中的必测项目。目前,COD的测定方法大多依据HJ828

2017《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标准。其主要操作过程就是在水样中加入氧化剂和催化剂,经沸腾回流2h后,然后进行滴定。在此操作过程中,待测水样需进行长时间消解,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消解液体积应相对恒定,需要配备回流装置。
[0004]目前,全自动化学需氧量分析仪用回流装置有水冷和风冷两种,风冷回流装置顶端设有储水槽,装置内设有倒刺结构,配备大功率工业风扇进行制冷;水冷回流装置采用球形或蛇形,外接循环水进行冷却,回流冷却效率相对较高。
[0005]根据上述标准的要求,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回流冷凝管或回流管,其中包含毛刺性回流冷凝管,球形水冷管以及设有水冷球泡部的回流冷凝管,然而,上述现有的回流冷凝管均属于水冷型,其一般采用球形或蛇形内管,外接循环水进行冷却。在湿度较大环境,水冷回流冷凝管的外壁容易凝结大量冷凝水,冷凝水中的污染物沾染到回流冷凝管与消解杯的接口处,造成测试结果异常。同时,球形或蛇形回流冷凝管冷凝效率仍有不足,消解液的体积无法保证相对恒定,造成测试结果异常。
[0006]因此,目前需要一种结构简单、冷凝效率高、能有效避免回流冷凝管外壁的凝结水污染消解样品的用于化学需氧量检测的回流冷凝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化学需氧量用回流冷凝管,解决了现有的在湿度较大环境,水冷回流冷凝管的外壁容易凝结大量冷凝水,冷凝水中的污染物沾染到回流冷凝管与消解杯的接口处,造成测试结果异常。同时,球形或蛇形回流冷凝管冷凝效率仍有不足,消解液的体积无法保证相对恒定,造成测试结果异常。
[0008]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化学需氧量用回流冷凝管,包括回流冷凝管,所述回流冷凝管整体为管状结构,其下端为蒸汽进口,上端为蒸汽出口;
[0009]所述回流冷凝管内腔的蒸汽进口以及蒸汽出口通过蒸汽回流管路相连通;
[0010]所述回流冷凝管的内部与蒸汽回流管路之间连接为循环水腔,所述循环水腔的下部设有循环水进口,且上部设有循环水出口;
[0011]所述回流冷凝管下部外壁套设有冷凝水收集盘,所述冷凝水收集盘为圆形且内凹的结构,与回流冷凝管侧壁成锐角,能更好地防止凝结水进入样品杯,从可收集回流冷凝管外壁上的凝结水。
[0012]优选的,所述蒸汽回流管路由多个球形内管以及蛇形内管组成,且蛇形内管的末端其中一个球形内管与蛇形内管连通。
[0013]优选的,所述球形内管为3

5个,多个所述球形内管之间均通过收缩的管口相通,这样使得水汽聚集在该球形内管中,并减缓水汽上升并进入下一球形内管中。
[0014]优选的,所述回流冷凝管的蒸气出口沿回流冷凝管向下约四分之一处,设有定位卡环。
[0015]优选的,所述蒸汽进口位于回流冷凝管下端,与样品杯相通,述蒸汽出口位于回流冷凝管上端,与大气相通。
[0016]优选的,所述回流冷凝管的循环水进口、循环水出口与回流冷凝管侧壁成锐角,方便水管连接。
[0017]优选的,所述定位卡环与回流冷凝管一体成型,以更好的固定回流冷凝管。
[0018]优选的,所述回流冷凝管下端球形蒸汽进口的外壁,设有密封圈卡槽。
[0019]优选的,所述蒸汽进口为球形,所述蒸汽出口为锥形,并且密封圈材质为聚四氟乙烯,以耐受消解产生的高温。
[0020]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制作的一种化学需氧量用回流冷凝管,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化学需氧量用回流冷凝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蒸汽冷凝口,11、蒸汽出口,12、蒸汽进口,2、循环水腔,21、循环水出口,22、循环水进口,3、蒸汽回流管路,31、球形内管,32、蛇形内管,4、定位卡环,5、冷凝水收集盘,6、密封圈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化学需氧量用回流冷凝管。
[0024]通过本领域人员,将本案中所有电气件与其适配的电源通过导线进行连接,并且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控制器,以满足控制需求,具体连接以及控制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中,各电气件之间先后工作顺序完成电性连接,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不在对电气控制做说明。
[0025]实施例:一种化学需氧量用回流冷凝管,包括回流冷凝管,回流冷凝管整体为管状结构,其下端为蒸汽进口12,上端为蒸汽出口11;
[0026]回流冷凝管内腔的蒸汽进口12以及蒸汽出口11通过蒸汽回流管路3相连通;
[0027]回流冷凝管的内部与蒸汽回流管路3之间连接为循环水腔2,循环水腔2的下部设有循环水进口22,且上部设有循环水出口21;
[0028]回流冷凝管下部外壁套设有冷凝水收集盘5,冷凝水收集盘5为圆形且内凹的结构,与回流冷凝管侧壁成锐角,能更好地防止凝结水进入样品杯,从可收集回流冷凝管外壁
上的凝结水。
[0029]具体的,为了解决具有更强冷凝效果所带来的回流冷凝管外壁,易于形成的凝结水下流污染滴定瓶管口,在回流冷凝管下部外壁套设冷凝水收集盘5,该冷凝水收集盘5为圆形且内凹的结构,可收集回流冷凝管外壁上的凝结水,解决了湿度较大环境回流冷凝管外壁凝结的冷凝水滴入消解液的问题,从而消除了冷凝水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0030]作为优选的,更进一步的,蒸汽回流管路3由多个球形内管31以及蛇形内管32组成,且蛇形内管32的末端其中一个球形内管31与蛇形内管32连通。
[0031]具体的,本装置利用蛇形内管32具有更长的热交换长度、球形内管31具有更大的热交换体积的特点,将回流冷凝管的蒸汽进口12连通蛇形内管32,蒸汽出口11连通球形内管31。由于消解产生的初始蒸气温度最高,但产生速度较为均匀或缓慢,因此进入蛇形内管32,更长的热交换通路能迅速地降低将初始温度。一旦还未凝结的蒸汽继续上升至上部的球形内管31,由于降低的温度使得其上升速度和气体压力逐渐降低,膨胀的球形内管31能够容纳更多的水汽,并且尽可能在水汽溢出回流冷凝管之前将所有水汽均凝结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化学需氧量用回流冷凝管,包括回流冷凝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冷凝管整体为管状结构,其下端为蒸汽进口(12),上端为蒸汽出口(11);所述回流冷凝管内腔的蒸汽进口(12)以及蒸汽出口(11)通过蒸汽回流管路(3)相连通;所述回流冷凝管的内部与蒸汽回流管路(3)之间连接为循环水腔(2),所述循环水腔(2)的下部设有循环水进口(22),且上部设有循环水出口(21);所述回流冷凝管下部外壁套设有冷凝水收集盘(5),所述冷凝水收集盘(5)为圆形且内凹的结构,与回流冷凝管侧壁成锐角,能更好地防止凝结水进入样品杯,从可收集回流冷凝管外壁上的凝结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化学需氧量用回流冷凝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回流管路(3)由多个球形内管(31)以及蛇形内管(32)组成,且蛇形内管(32)的末端其中一个球形内管(31)与蛇形内管(32)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化学需氧量用回流冷凝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形内管(31)为3

5个,多个所述球形内管(31)之间均通过收缩的管口相通,这样使得水汽聚集在该球形内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丰奎罗丽文刘向东柴华孙二芳隋心彭皓韩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安杰智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