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那天晓专利>正文

一种半隐藏支撑式贯通植被护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18072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7
一种半隐藏支撑式贯通植被护坡系统。护坡砌块使用的区域对于固定水土性能与植被区域的连续完整性难以兼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外竖板竖直设置,每排固定条体中的多个种植腔依次连通形成贯通植被区;横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外竖板的内壁上,横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插头,多个上竖杆沿横杆的长度方向竖直并列设置在横杆的顶部,多个下竖杆沿横杆的长度方向竖直并列设置在横杆的底部,外竖板沿其厚度方向加工有多个排水孔;一个护坡砌块的外竖板加工有插孔,该护坡砌块的插孔与其下方相邻的一排固定条体上的一个护坡砌块的插头插接配合,该护坡砌块的插头与其上方的相邻的一排固定条体上的一个护坡砌块的插孔插接配合。个护坡砌块的插孔插接配合。个护坡砌块的插孔插接配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半隐藏支撑式贯通植被护坡系统


[0001]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半隐藏支撑式贯通植被护坡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植物护坡砌块能够防止水土流失,降低坡体孔隙水压力、截留降雨、削弱溅蚀、控制土粒流失;植物护坡中的植被的深根有锚固作用、浅根有加筋作用,此外植被还能够具有改善环境的作用,能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降低噪音,减少光污染,保障行车安全,促进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而目前使用的现有植被护坡砌块因框架结构固定且边缘宽度较大,占据水平面积总和较大,导致多个护坡砌块铺设时,形成在地面上形成数个自围合的外露框体结构,形成各个框体的单独区域虽然实现了各自固定其框内土体的作用,减轻坡体的水土流失的程度,但因土层砌块框体位置阻挡了土体,导致仅能够实现框内区域种植植物的效果,框体边缘占据位置无法种植植被,导致护坡砌块形成的护坡区域各自独立,难以形成统一且连续植被区域,植被区域的连续完整性与护坡砌块固定性能难以兼备,不利于护坡植被规模化且生态化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半隐藏支撑式贯通植被护坡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一种半隐藏支撑式贯通植被护坡系统,包括沿坡面方向依次布置的多排固定条体,每排固定条体包括多个护坡砌块,多个护坡砌块沿坡面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每个护坡砌块包括外竖板、围合网片和内芯支撑总成,外竖板竖直设置,围合网片为匚字形网片,围合网片的两端分别与外竖板的两端可拆卸连接,外竖板和围合网片之间围合形成有种植腔,内芯支撑总成设置在种植腔内,每排固定条体中的多个种植腔依次连通形成贯通植被区;
[0005]所述内芯支撑总成包括至少一个内支撑件,内支撑件包括横杆、多个上竖杆和多个下竖杆,横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外竖板的内壁上,横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插头,多个上竖杆沿横杆的长度方向竖直并列设置在横杆的顶部,多个下竖杆沿横杆的长度方向竖直并列设置在横杆的底部,外竖板沿其厚度方向加工有多个排水孔;
[0006]一个护坡砌块的外竖板沿其厚度方向加工有插孔,该护坡砌块的插孔与其下方相邻的一排固定条体上的一个护坡砌块的插头插接配合,该护坡砌块的插头与其上方的相邻的一排固定条体上的一个护坡砌块的插孔插接配合。
[0007]作为优选方案:横杆的端部至外竖板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为D1,上竖杆的高度小于D1,围合网片的顶侧与外竖板的顶面相齐平设置。
[0008]作为优选方案:横杆的端部至外竖板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D2,下竖杆的高度小于D2,围合网片的底侧与外竖板的底面相齐平设置。
[0009]作为优选方案:围合网片为双层复合网片,围合网片包括外网片和内网片,外网片
和内网片均为匚字形网片,外网片和内网片之间形成有配合土体的过渡间隙,内网片的网孔孔径小于外网片的网孔孔径;
[0010]所述外网片包括第一侧部连接片、第一中间连接片和第二侧部连接片,第一侧部连接片、第一中间连接片和第二侧部连接片均沿外竖板的高度方向并列设置,第一侧部连接片通过第一中间连接片和第二侧部连接片固定连接为一体;
[0011]所述内网片包括第三侧部连接片、第二中间连接片和第四侧部连接片,第三侧部连接片、第二中间连接片和第四侧部连接片均沿外竖板的高度方向并列设置,第三侧部连接片通过第二中间连接片和第四侧部连接片固定连接为一体。
[00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网片的一端通过第一条形插块与内网片的一端相连接,第一条形插块与外竖板的一端插接配合,所述外网片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条形插块与内网片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二条形插块与外竖板的另一端插接配合。
[0013]作为优选方案:外竖板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分别倾斜设置在外竖板的两端,第一插槽和第二插槽之间并列设置,第一插槽的长度方向与外竖板的高度方向同向,第一插槽与第一条形插块插接配合,第二插槽与第二条形插块插接配合。
[0014]作为优选方案:插头为双杆插头,插头包括主连接块和两个分插杆,两个分插杆并列设置在主连接块的一端处,主连接块的另一端与横杆可拆卸连接。
[0015]作为优选方案:多个上竖杆和多个下竖杆一一对应设置,每个上竖杆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与其对应的下竖杆中心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当内芯支撑总成包括两个内支撑件时,两个内支撑件沿外竖板的高度方向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两个内支撑件中处于上方的一个所述内支撑件的多个下竖杆与另一个所述内支撑件的多个上竖杆交错设置。
[0016]作为优选方案:横杆为方形杆,横杆沿其厚度方向加工有长孔。
[0017]作为优选方案:插孔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单体通孔,分插杆与单体通孔一一对应插接配合,单体通孔的形状与排水孔的形状相同,相邻两个排水孔的孔距与两个单体通孔的孔距相等。
[001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9]本技术通过外竖板和围合网片之间相互配合形成一面硬质支撑,三面柔性限位的支撑结构形式,外竖板和内芯支撑总成之间形成基本支撑骨架形式,降低外露支撑形式占据顶面的面积,转为内外兼顾的支撑形式,使多个本技术使用时,形成顶面贯通连续的植被种植区域,避免植被区域被隔断,贯通的种植区域利于植被稳定且均匀生长,为生态护坡的推广提供有利位置条件。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外竖板和内芯支撑总成之间连接关系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外竖板、围合网片和内芯支撑总成之间连接关系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外竖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外竖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外网片的一端、第一条形插块与内网片一端之间连接关系的立体结构示意
图;
[0026]图7为多个护坡砌块之间形成两排固定条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多个护坡砌块之间形成阶梯护坡结构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中:1

外竖板;2

围合网片;2
‑1‑
外网片;2
‑1‑1‑
第一侧部连接片;2
‑1‑2‑
第一中间连接片;2
‑1‑3‑
第二侧部连接片;2
‑2‑
内网片;2
‑2‑1‑
第三侧部连接片;2
‑2‑2‑
第二中间连接片;2
‑2‑3‑
第四侧部连接片;3

内支撑件;3
‑1‑
横杆;3
‑2‑
上竖杆;3
‑3‑
下竖杆;4

插头;4
‑1‑
主连接块;4
‑2‑
分插杆;5

排水孔;6

插孔;6
‑1‑
单体通孔;7

第一条形插块;8

第二条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隐藏支撑式贯通植被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坡面方向依次布置的多排固定条体,每排固定条体包括多个护坡砌块(50),多个护坡砌块(50)沿坡面的长度方向依次排列,每个护坡砌块(50)包括外竖板(1)、围合网片(2)和内芯支撑总成,外竖板(1)竖直设置,围合网片(2)为匚字形网片,围合网片(2)的两端分别与外竖板(1)的两端可拆卸连接,外竖板(1)和围合网片(2)之间围合形成有种植腔,内芯支撑总成设置在种植腔内,每排固定条体中的多个种植腔依次连通形成贯通植被区(60);所述内芯支撑总成包括至少一个内支撑件(3),内支撑件(3)包括横杆(3

1)、多个上竖杆(3

2)和多个下竖杆(3

3),横杆(3

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外竖板(1)的内壁上,横杆(3

1)的另一端设置有插头(4),多个上竖杆(3

2)沿横杆(3

1)的长度方向竖直并列设置在横杆(3

1)的顶部,多个下竖杆(3

3)沿横杆(3

1)的长度方向竖直并列设置在横杆(3

1)的底部,外竖板(1)沿其厚度方向加工有多个排水孔(5);一个护坡砌块(50)的外竖板(1)沿其厚度方向加工有插孔(6),该护坡砌块(50)的插孔(6)与其下方相邻的一排固定条体上的一个护坡砌块(50)的插头(4)插接配合,该护坡砌块(50)的插头(4)与其上方的相邻的一排固定条体上的一个护坡砌块(50)的插孔(6)插接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隐藏支撑式贯通植被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横杆(3

1)的端部至外竖板(1)的顶面之间的距离为D1,上竖杆(3

2)的高度小于D1,围合网片(2)的顶侧与外竖板(1)的顶面相齐平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半隐藏支撑式贯通植被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横杆(3

1)的端部至外竖板(1)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D2,下竖杆(3

3)的高度小于D2,围合网片(2)的底侧与外竖板(1)的底面相齐平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隐藏支撑式贯通植被护坡系统,其特征在于:围合网片(2)为双层复合网片,围合网片(2)包括外网片(2

1)和内网片(2

2),外网片(2

1)和内网片(2

2)均为匚字形网片,外网片(2

1)和内网片(2

2)之间形成有配合土体(20)的过渡间隙(30),内网片(2

2)的网孔孔径小于外网片(2

1)的网孔孔径;所述外网片(2

1)包括第一侧部连接片(2
‑1‑
1)、第一中间连接片(2
‑1‑
2)和第二侧部连接片(2
‑1‑
3),第一侧部连接片(2
‑1‑
1)、第一中间连接片(2
‑1‑
2)和第二侧部连接片(2
‑1‑
3)均沿外竖板(1)的高度方向并列设置,第一侧部连接片(2
‑1‑
1)通过第一中间连接片(2
‑1‑
2)和第二侧部连接片(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那天晓冯硕勋吕磊
申请(专利权)人:那天晓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