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坡面生态自修复促进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8069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态自恢复技术领域,且公开了矿区坡面生态自修复促进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坡面清理,S2、坡面裂隙注浆,首先对坡面裂隙进行洒水湿润,然后对裂隙内注入生态浆料,直至裂隙注满,在注浆前将裂隙充分湿润,有效提高了生态浆料与坡面的粘合力,S3、坡面铺设防护网,S4、坡面生态喷浆,S5、坡面覆盖椰丝毯,将椰丝毯从坡顶到坡底的顺序铺设于坡面上,并采用锚杆固定,使椰丝毯与坡面紧密贴合,坡面养护;本发明专利技术对坡面进行清理后,在注浆前将裂隙充分湿润,有效提高了生态浆料与坡面的粘合力,而后向裂隙内注入生态浆料,直到裂隙注满,接着在坡面上铺设防护网,既起到护坡作用,又为喷浆层提高附着点。为喷浆层提高附着点。为喷浆层提高附着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矿区坡面生态自修复促进方法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自恢复
,具体为矿区坡面生态自修复促进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生态自恢复是较为经济的一种生态修复措施,掌握生态自然修复的规律及特点,在生态恢复的关键时间点进行适度的人为干预,促进生态系统正向演替,可加快生态修复的进程,提高生态修复的效益,封育、飞播等是较为常见的生态自修复及自修复促进技术措施。
[0003]矿区恶劣环境条件下的自然修复极其困难,一般需施加人工措施来促进生态重建,而由于矿区土壤基质匮乏、工程成本高等不利因素使得人工修复措施难于大面积推广,并且矿区坡面生态自修复过程中通常会利用到洒水装置,从而为促进生态自修复用的植物生长,提供水分,但是一般的洒水装置在使用时存在着各种问题,例如洒水时,不够均匀,并且在前期容易冲出生态自修复用的种子等问题,并且不能够根据坡面坡度调整自身角度,使用效果差,为此需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矿区坡面生态自修复促进方法和装置,解决了上述背景中提出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矿区坡面生态自修复促进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S1、坡面清理;
[0009]S2、坡面裂隙注浆,首先对坡面裂隙进行洒水湿润,然后对裂隙内注入生态浆料,直至裂隙注满,在注浆前将裂隙充分湿润,有效提高了生态浆料与坡面的粘合力;
[0010]S3、坡面铺设防护网;
[0011]S4、坡面生态喷浆;
[0012]S5、坡面覆盖椰丝毯,将椰丝毯从坡顶到坡底的顺序铺设于坡面上,并采用锚杆固定,使椰丝毯与坡面紧密贴合,坡面养护;
[0013]S6、对坡面表面边缘位置按照一定面积比例分散式分布的多个目标位置进行土壤基质改良处理,在改良后的土壤基质中开挖出多个坑穴,坑穴深度在20厘米

50厘米之间,直径在40厘米

100厘米之间;
[0014]S7、采用矿区的废弃物质与挖出的土壤进行掺混,得到混合物质,采用混合物质填充坑穴,并在填充后的坑穴之中播种种子、栽植苗木,以形成种子岛,对种子岛对应的坡面进行截留处理,以促进矿区坡面生态自修复;
[0015]S8、坡面表面每隔10m

12m设有导流槽,坡面顶部设置一条集水沟,导流槽与集水
沟连接。
[0016]优选的,所述生态浆料包括种植土、草炭土、保水剂、生物酶固化剂、复合肥、有机肥、种子和水,所述生态浆料喷到坡面上时,当坡面坡度小于40
°
时的坡面喷浆厚度不小于10cm;坡面坡度为40
°
以上时的坡面喷浆厚度不小于5cm,所述椰丝毯按照从坡顶到坡底的顺序铺设于坡面上,并采用锚杆固定,使椰丝毯与坡面紧密贴合,所述坡面养护采用雾状水喷灌的方式进行,避免种子被冲刷,每次灌水深度以浸透表层上3

5cm为宜,随着苗木的发育,灌水次数相应减少,每次灌水量相应加大,并且土壤封冻期内冻水的浇灌一定要充足,以供坡面植被越冬所需,
[0017]矿区坡面生态自修复促进装置,包括洒水箱,所述洒水箱的前表面下方固定连通有多个洒水管,所述洒水管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有多个雾化喷头,所述洒水箱的后表面上方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前端延伸至所述洒水箱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洒水箱的后表面下方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的输入端右端固定连接有抽水管,所述洒水箱的内部下方开设有水管槽,所述水泵的输出端左端位于所述水管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洒水箱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下表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滚动柱,所述洒水箱的内部位于所述活塞的后方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凸轮,所述凸轮的上表面开设有凸轮槽,两个所述滚动柱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凸轮槽的内侧,且分别与两个所述凸轮槽滑动连接,所述转动杆的外侧壁位于最上方的所述凸轮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所述传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洒水箱的后表面对称开设有出气口。
[0018]优选的,所述洒水箱的下表面前方对称固定连接有凹形连接件,两个所述凹形连接件的内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共同固定连接有一个底板,所述底板的内部开设有转动槽,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与所述转动槽相连通,所述转动槽的内部前方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后端贯穿所述底板的后表面且固定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螺纹杆的外侧壁位于所述转动槽的内侧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顶端与所述洒水箱的下表面相贴合,所述洒水箱的下表面后方固定连接有三角块,所述底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条,所述安装条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安装孔。
[0019]优选的,所述转动块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海绵套。
[0020]优选的,所述洒水箱的前表面位于多个所述洒水管的上方开设有一个竖槽,所述竖槽的内部对称固定连接有一个竖杆,两个所述竖杆的外侧壁位于所述竖槽的内侧共同滑动连接有一个滑动条,所述滑动条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挡条,多个所述挡条与多个所述洒水管一一对应,所述洒水箱的内部上方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后方固定连接有T形柱,所述T形柱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有一个U形杆,所述转动杆的顶端贯穿所述洒水箱的内部上表面延伸至所述空腔的内侧,且与所述U形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U形杆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有一个圆套,所述竖槽的顶部与所述空腔的前表面之间连通有一个过线槽,所述过线槽的内部设置有一个牵引线,所述牵引线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空腔的内侧,且与所述圆套的外侧壁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竖槽的内侧,且与所述滑动条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牵引线的外侧壁位于所述竖槽的内侧套设有一个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动
条和所述竖槽的相对侧固定连接。
[0021]优选的,所述洒水箱的内侧下表面位于所述排水管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密封圈。
[0022]优选的,所述洒水管的后端位于所述洒水箱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漏斗口。
[0023]优选的,所述出气口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过滤网。
[0024](三)有益效果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矿区坡面生态自修复促进方法和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6](1)、本专利技术对坡面进行清理后,在注浆前将裂隙充分湿润,有效提高了生态浆料与坡面的粘合力,而后向裂隙内注入生态浆料,直到裂隙注满;接着在坡面上铺设防护网,既起到护坡作用,又为喷浆层提高附着点,通过浆料的流动性渗入坡面残留的碎石土中形成整体,并在表面固化,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为种子发芽生长提供空间,从而达到恢复植被、改善景观、保护环境的目的,且可以在防护网与坡面之间预留3

5厘米的距离,防护网正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矿区坡面生态自修复促进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坡面清理;S2、坡面裂隙注浆,首先对坡面裂隙进行洒水湿润,然后对裂隙内注入生态浆料,直至裂隙注满,在注浆前将裂隙充分湿润,有效提高了生态浆料与坡面的粘合力;S3、坡面铺设防护网;S4、坡面生态喷浆;S5、坡面覆盖椰丝毯,将椰丝毯从坡顶到坡底的顺序铺设于坡面上,并采用锚杆固定,使椰丝毯与坡面紧密贴合,坡面养护;S6、对坡面表面边缘位置按照一定面积比例分散式分布的多个目标位置进行土壤基质改良处理,在改良后的土壤基质中开挖出多个坑穴,坑穴深度在20厘米

50厘米之间,直径在40厘米

100厘米之间;S7、采用矿区的废弃物质与挖出的土壤进行掺混,得到混合物质,采用混合物质填充坑穴,并在填充后的坑穴之中播种种子、栽植苗木,以形成种子岛,对种子岛对应的坡面进行截留处理,以促进矿区坡面生态自修复;S8、坡面表面每隔10m

12m设有导流槽,坡面顶部设置一条集水沟,导流槽与集水沟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区坡面生态自修复促进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浆料包括种植土、草炭土、保水剂、生物酶固化剂、复合肥、有机肥、种子和水,所述生态浆料喷到坡面上时,当坡面坡度小于40
°
时的坡面喷浆厚度不小于10cm;坡面坡度为40
°
以上时的坡面喷浆厚度不小于5cm,所述椰丝毯按照从坡顶到坡底的顺序铺设于坡面上,并采用锚杆固定,使椰丝毯与坡面紧密贴合,所述坡面养护采用雾状水喷灌的方式进行,避免种子被冲刷,每次灌水深度以浸透表层上3

5cm为宜,随着苗木的发育,灌水次数相应减少,每次灌水量相应加大,并且土壤封冻期内冻水的浇灌一定要充足,以供坡面植被越冬所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区坡面生态自修复促进装置,包括洒水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洒水箱(1)的前表面下方固定连通有多个洒水管(2),所述洒水管(2)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有多个雾化喷头(3),所述洒水箱(1)的后表面上方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4),所述驱动电机(4)的输出轴前端延伸至所述洒水箱(1)的内部,且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5),所述洒水箱(1)的后表面下方固定连接有水泵(6),所述水泵(6)的输入端右端固定连接有抽水管(7),所述洒水箱(1)的内部下方开设有水管槽(8),所述水泵(6)的输出端左端位于所述水管槽(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排水管(9),所述洒水箱(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10),所述活塞(10)的后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块(11),所述固定块(11)的下表面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滚动柱(12),所述洒水箱(1)的内部位于所述活塞(10)的后方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3),所述转动杆(13)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凸轮(14),所述凸轮(14)的上表面开设有凸轮槽(15),两个所述滚动柱(12)分别位于两个所述凸轮槽(15)的内侧,且分别与两个所述凸轮槽(15)滑动连接,所述转动杆(13)的外侧壁位于最上方的所述凸轮(14)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16),所述从动齿轮(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华栋车旭曦王伟毕银丽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