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片式自动风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8025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动片式自动风窗,包括支撑框架,气动马达,气阀箱,支撑框架,包括窗扇框和小门门框,窗扇框被隔板分割形成风流通道,风流通道上设置有风窗窗叶,风窗窗叶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短连杆,若干个短连杆另一端通过长连杆连接为整体,小门门框上合页连接有门扇,气动马达设置在窗扇框上部一侧,气动马达固定连接在窗扇框上,气动马达转轴与风扇窗叶的转轴轴连接;气阀箱,设置有防爆电磁阀,PLC控制器,防控电磁阀设置在气动马达的供气管道上,防爆电磁阀与PLC控制器线路连接,PLC控制上设置有网络通讯模块,该风窗可以远程控制,且结构紧凑,同时具备抗火灾灾变能力,从而提高井下生产安全性。高井下生产安全性。高井下生产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片式自动风窗


[0001]本技术属于煤矿通风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动片式自动风窗。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煤矿作为传统能源,依然是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能源供给,我国多数煤矿为地下开采式煤矿,地下开采式煤矿由于环境相对封闭,煤层地质中又含有大量的有害气体,所以必须建立有效的通风系统,将地面上新鲜的空气输送至井下,然后将井下的有害气体收集回收到地面上,同时通风系统还可以调整井下环境,保证工人的处于事宜的工作环境。
[0003]在矿井的通风系统中,通风构筑物是不可或缺的,通风构筑物可以将通风管道的送风进行引导输送到巷道需要的地方,常见的通风构筑物有风门、风窗等,风窗主要用于引导风流、拦截气流和调节风量。传统的风窗都需要人工调整,也较为粗放,现在已经不能满足井下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片式自动风窗,该风窗可以远程控制,且结构紧凑,同时具备抗火灾灾变能力,从而提高井下生产安全性。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片式自动风窗,包括支撑框架,气动马达,气阀箱,
[0006]所述支撑框架,包括窗扇框和小门门框,窗扇框和小门门框并列固定连接为整体框架,所述窗扇框内等间隔平行设置若干隔板,窗扇框被隔板分割形成风流通道,所述风流通道上设置有风窗窗叶,风窗窗叶的中部水平设置有转轴,转轴两端安装在风流通道中部,所述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短连杆,若干个短连杆另一端通过长连杆连接为整体,所述小门门框上合页连接有门扇,
[0007]所述气动马达设置在窗扇框上部一侧,气动马达固定连接在窗扇框上,气动马达转轴与最上端风扇窗叶的转轴轴连接;所述气动马达上设置有旋转编码器,
[0008]所述气阀箱,设置有防爆电磁阀,PLC控制器,防控电磁阀设置在气动马达的供气管道上,防爆电磁阀与PLC控制器线路连接,所述PLC控制上设置有网络通讯模块,网络通信模块与控制中心无线连接,PLC控制器与旋转编码器线路连接。
[0009]还包括减速齿轮箱,减速齿轮箱的输入端连接气动马达,输出轴连接最上端风扇窗叶的转轴。
[0010]所述减速齿轮箱设置有手动驱动轮,用于手动驱动减速齿轮箱输出轴转动。
[0011]还包括一个刻度盘安装在窗扇框上,与任一风窗扇叶同轴设置,用于标识风窗扇叶的打开角度。
[0012]所述门扇,由门型框架及铺设在其上的蒙皮组成,宽640mm,高1580mm,门扇上部设有330mm
×
330mm钢化玻璃观察窗。
[0013]所述门扇与小门门框之间设置有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小门是否关到位,位置传感器与PLC控制器连接,用于向控制中心反馈小门闭合状态。
[0014]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 本申请风窗安装于巷道内,能够通过控制中心上位机软件远程发布命令或者就地手动控制,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完成过风断面的快速精确调节,快速调节有利于在发生火灾等特殊情况下,迅速关闭风窗阻断风流;2. 本申请风窗使用两套动力系统,正常工作条件下,以压缩空气为动力,使用气动马达快速进行过风断面调节;在井下停电、压缩空气中断等异常条件,使用手动驱动轮应急调节风窗过风面积;3. 动片式自动风窗右侧设置了行人小门,方便行人通行。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动片式风窗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动片式风窗图1的右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动片式风窗的风窗扇叶轴相互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动片式风窗小门设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0]如图1

4,一种动片式自动风窗安装于巷道内,包括支撑框架,气动马达2,气阀箱,其中支撑框架包括窗扇框11和小门门框12,窗扇框11和小门门框12并列螺栓连接为整体框架,该框架主要起到固定支撑作用。窗扇框11内等间隔平行设置四个隔板112,形成五个风流通道,风流通道上设置有风窗窗叶113,风窗窗叶113用于利用开合大小,改变风流通道的过风面积,风窗窗叶的转轴上固定连接短连杆114;五个短连杆114与长连杆115同步铰接,气动马达2设置在窗扇框上部一侧,气动马达固定连接在窗扇框11上,气动马达2转轴与最上端风扇窗叶的转轴轴连接;长连杆带动短连杆驱动所有风窗扇叶同步运动,调节过风面积。当风窗扇叶处于完全关闭状态,过风面积为0;风窗扇叶旋转到45
°
位置,此时过风面积为最大调节面积的50%;风窗扇叶处于水平位置,风窗处于完全打开状态,此时过风面积最大为2.40m2。气动马达可以根据巷道环境选择,本实施例中选用兰GLOBE公司生产的VA8PFG1201

03型气动马达,马达工作气压为0.4MPa,耗气量为90L/s,输出功率为2.9kW,额定转速为1000rpm,额定转扭转为27.0Nm。
[0021]气阀箱,设置有防爆电磁阀,PLC控制器,防控电磁阀设置在气动马达的供气管道上,防爆电磁阀与PLC控制器线路连接,实现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完成过风断面的快速精确调节,PLC控制上设置有网络通讯模块,网络通信模块以TCP/IP协议接入井下环网与控制中心上位机软件通信,实现自动风窗的远程就地精确控制,PLC控制器与旋转编码器线路连接,用于提高控制的精准度。
[0022]还包括减速齿轮箱31,减速齿轮箱31的输入端连接气动马达,输出轴连接最上端风扇窗叶的转轴。减速齿轮箱设置31有手动驱动轮32,用于手动驱动减速齿轮箱输出轴转动。还包括一个刻度盘34安装在窗扇框上33,与任一风窗扇叶同轴设置,用于标识风窗扇叶
的打开角度。当因为停电或者压缩空气中断等异常情况下,可以手动控制风窗,通过刻度盘确定开合大小。
[0023]小门门框12上设置有门扇122,门扇122由门型框架及铺设在其上的蒙皮组成,宽640mm,高1580mm,行人稍稍低头即可顺利通过,门扇上部设有330mm
×
330mm钢化玻璃观察窗121,用于观察对面风窗行人情况。
[0024]门扇与小门门框之间设置有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小门是否关到位,位置传感器与PLC控制器连接,用于向控制中心反馈小门闭合状态,提高设备安全性。
[002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片式自动风窗,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架,气动马达,气阀箱,所述支撑框架,包括窗扇框和小门门框,窗扇框和小门门框并列固定连接为整体框架,所述窗扇框内等间隔平行设置若干隔板,窗扇框被隔板分割形成风流通道,所述风流通道上设置有风窗窗叶,风窗窗叶的中部水平设置有转轴,转轴两端安装在风流通道中部,所述转轴上固定连接有短连杆,若干个短连杆另一端通过长连杆连接为整体,所述小门门框上合页连接有门扇,所述气动马达设置在窗扇框上部一侧,气动马达固定连接在窗扇框上,气动马达转轴与最上端风扇窗叶的转轴轴连接;所述气动马达上设置有旋转编码器,所述气阀箱,设置有防爆电磁阀,PLC控制器,防控电磁阀设置在气动马达的供气管道上,防爆电磁阀与PLC控制器线路连接,所述PLC控制上设置有网络通讯模块,网络通信模块与控制中心无线连接,PLC控制器与旋转编码器线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璐李敏李波洪寅峰李瑞强赵杰雷鸣王虎伟易磊戴潇杰李蕾杨慧燕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