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飞机防滑刹车系统纠偏与制动协同控制方法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飞机防滑刹车控制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平衡补偿滑模策略的、飞机防滑刹车系统纠偏与制动协同控制方法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飞机着陆滑跑阶段是飞机事故的多发阶段,根据国内外相关数据统计,飞机各种安全事故发生在着陆滑跑阶段的占比高达49.1%。随着航空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飞机逐渐往高可靠性、高速度化以及轻型化的方向发展,对飞机防滑刹车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0003]常见的飞机防滑刹车系统控制设计大多以单轮模型为基础的,认为系统处于负载均衡状态,忽略摩擦力、侧向力、不确定干扰力等横纵向力矩之间的耦合,系统模型过于简单、理想,不能真实反映飞机地面滑跑过程,由此导致飞机防滑刹车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低,控制效率不高、鲁棒性差等。因此有必要针对飞机防滑刹车系统在非对称运动、强耦合、多约束条件下开展相关研究,建立更加符合实际刹车过程的飞机防滑刹车系统模型。
[0004]此外,飞机地面滑跑过程中,系统的非对称会导致飞机发生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机防滑刹车系统纠偏与制动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考虑系统的不确定干扰以及横纵向力矩之间的耦合,对飞机地面滑跑过程进行多方面的受力分析,建立非对称飞机防滑刹车系统模型;S2,设置非对称飞机防滑刹车系统的纠偏与制动复合滑模面;S3,采用自适应RBF神经网络估计系统的不确定干扰;S4,设置滑模控制律,并将干扰估计值作为补偿引入到滑模控制律中,实现飞机防滑刹车系统在非对称条件下高效制动及防滑纠偏控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机防滑刹车系统纠偏与制动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建立的非对称飞机防滑刹车系统模型为:其中,V
x
,V
y
分别为飞机的纵向速度和横向速度,λ
l
,λ
r
分别为飞机左侧主轮、右侧主轮的滑移率,e为飞机左右主轮的角速度差,m为飞机质量,T0为发动机推力,F
x
,F
y
分别为前轮在x轴和y轴方向受到的合力,F
xl
,F
yl
分别为左侧主轮在x轴和y轴方向受到的合力,F
xr
,F
yr
分别为右侧主轮在x轴和y轴方向受到的合力,F
Z
为系统的不确定侧风干扰,F
D
为迎风阻力,N
1l
,N
1r
为左右主轮的支持力,μ
l
,μ
r
分别为左侧主轮、右侧主轮的结合系数,P
l
,P
r
分别为左侧主轮、右侧主轮的刹车力矩,r为机轮半径,ρ为空气密度,δ为尾舵转角,I
c
为机轮转动惯量,Ω为偏航角速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飞机防滑刹车系统纠偏与制动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建立非对称飞机机体动力学模型:中建立非对称飞机机体动力学模型:其中,V
x
,V
y
分别为飞机的纵向速度和横向速度,m为飞机的质量,T0为发动机推力,F
x
为飞机前轮在x轴方向受到的合力,F
xl
,F
xr
分别为左侧主轮、右侧主轮在x轴方向受到的合力,
F
D
为迎风阻力,F
δ
为方向舵作用力,δ为尾舵转角,ρ
δ
为飞机偏航系数,F
y
为飞机前轮在y轴方向受到的合力,F
yl
,F
yr
分别为左侧主轮、右侧主轮在y轴方向受到的合力,F
z
为不确定侧风干扰力,G为重力,F
L
为空气升力,N2为前轮支持力,N
1l
,N
1r
为双侧主轮支持力,Ω为偏航角速度,a,b分别为前轮和左右主轮到飞机重心的投影距离,c为左右主轮之间的投影距离,h为飞机重心到地面的高度;建立非对称飞机机轮动力学模型:其中r为机轮的有效半径,μ
l
,μ
r
分别为左侧主轮、右侧主轮的结合系数,P
l
,P
r
分别为左侧主轮、右侧主轮的刹车力矩,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繁彪,杜城龙,王远飞,吴政,阳春华,彭浩,廖力清,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