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承重监测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承重监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装配式建筑因为其便利、环保、节省人力和物力等诸多优点,分布越来越广泛,但是相比于传统建筑,装配式建筑需要将各预制件进行组合,在施工过程中,各预制件,尤其是预制柱的位置以及环境因素,会对装配式建筑的承重值产生影响,目前对装配式建筑的检测通常是对其各构件的性能强度进行测试,从而获取装配式建筑的承重值,无法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并报警,保证装配式建筑在施工时的施工安全。
[0003]中国专利CN110940501 B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其技术特征为框架固定在支座上,承重梁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框架上,只能对装配式建筑的各构件性能进行检测,无法实时进行监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承重监测系统,可以解决无法根据预制柱的偏移量和实时环境参数对预制柱的安全性进行判断,从而对装配式建筑的承重值进行实时监测并报警的技术问题。 >[0005]为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承重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采集单元,其用于采集预制板对预制柱的实时压力、预制柱的偏移量以及实时环境参数,其中,实时环境参数包括温度、湿度以及风速;第一调节单元,其用于根据预制柱所在高度对预制柱偏移量的阈值标准值进行调节;第二调节单元,其与所述第一调节单元相连,用于根据与预制柱连接的预制件数量确定预制柱的承重权重,并通过预制柱的承重权重对预制柱偏移量的阈值标准值进行二次调节;判断单元,其与所述采集单元相连,用于根据预制柱的实时偏移量对预制件位置的标准性进行判断;监测单元,其分别与所述采集单元和所述判断单元相连,用以根据预制柱受到的实时压力对预制柱是否处于安全状态进行判断,以及,根据实时环境参数获取的实时环境影响度对预制柱是否处于安全状态进行进一步判断,以及,根据获取的与预制柱相邻的预制墙内不符合预设标准的竖向构件连接节点数量占比和预制柱的实时偏移量获取预制柱所在区域建筑物承重值,并根据所述区域建筑物承重值对预制柱偏移量的阈值标准值进行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承重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单元根据获取的预制柱所在高度h与建筑设计高度H的差值
△
h与预设高度差值
△
H对预制柱偏移量的阈值标准值进行调节,设定
△
h=h
‑
H,若
△
h≤
△
H1,所述第一调节单元判定增大预制柱偏移量的阈值标准值;若
△
H1<
△
h<
△
H2,所述第一调节单元不对预制柱偏移量的阈值标准值进行调节;若
△
h≥
△
H2,所述第一调节单元判定减小预制柱偏移量的阈值标准值;其中,所述第一调节单元预设高度差值记为
△
H,设定第一预设高度差值为
△
H1,第二预设高度差值为
△
H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承重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调节单元获取的高度差值小于等于第一预设高度差值时,第一调节单元将预制柱偏移量的阈值标准值d增大至d1,设定d1=d
×
(1+|
△
H1
‑△
h|/
△
H1),当第一调节单元获取的高度差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高度差值时,第一调节单元将预制柱偏移量的阈值标准值d减小至d2,设定d2=d
×
(1
‑
|
△
H2
‑△
h|/
△
H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建筑承重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节单元获取与预制柱连接的预制件数量n,并将获取的预制件数量n与预设数量N相比较,对预制柱的承重权重进行调节,其中,若n≤N1,所述第二调节单元减小预制柱的承重权重q至q1,设定q1=q
×
(1
‑
(|N1
‑
n|/N1)
1/2
);若N1<n<N2,所述第二调节单元不对预制柱的承重权重进行调节;若n≥N2,所述第二调节单元增大预制柱的承重权重q至q2,设定q2=q
×
(1+(|N2
‑
n|/N2)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恒怀,姚玮,刘四德,吴建华,文奇福,雍智,林立,彭苗,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二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