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灸穴位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7685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5
一种针灸穴位检测装置包括四个支撑柱,四个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万向轮,四个所述支撑柱底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内部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顶端设置有随升降装置调节而上下移动的升降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电机驱动的传动装置实现了对患者肢体的固定,且在实现对患者肢体固定的过程中实现了对患者平躺高度的调节,通过设置可调节的手臂固定装置与腿部固定装置,满足了对不同患者的使用需求,达到了方便对患者体位调节的目的,通过设置受传动装置驱动的按摩装置,增加了本装置的联动性,且通过设置按摩装置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提升了患者的就诊体验,有利于推广。推广。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灸穴位检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针灸穴位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针灸:针法和的合称。针法是把按一定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等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汉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汉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在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时需要对患者的穴位进行检测,但是在对患者穴位进行检测时根据不同体型的患者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进行检测时,需要用到检测装置,但是现有的检测装置无法实现对患者的位置固定,且在对患者进行位置固定时无法实现对患者的体位进行调节,进而容易造成对患者的穴位的漏检,针对上述的问题,特提出一种新的针灸穴位检测装置,来满足医护人员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针灸穴位检测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针灸穴位检测装置无法实现对患者的体位固定,不能满足不同体型患者的使用需求,无法实现体位调节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针灸穴位检测装置,包括四个支撑柱,四个所述支撑柱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万向轮,四个所述支撑柱底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内部设置有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的顶端设置有随升降装置调节而上下移动的升降板,所述底板前端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传动装置,所述传动装置的前端设置有换挡机构,所述升降板顶端的后侧设置有受传动装置驱动的第一传动机构,所述升降板顶端后侧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按摩传动机构,所述升降板上表面的中心位置与后端设置有受传动装置驱动的第二传动机构与第三传动机构,所述升降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床板,所述床板顶端后侧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受第一传动机构肩部固定装置,所述床板上表面后端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受按摩传动机构驱动的按摩装置,所述床板上表面的中心位置与前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受第二传动机构与第三传动机构驱动的手臂固定装置与腿部固定装置,所述床板顶端外表面后侧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头枕。
[0005]优选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于底板上表面前端中心位置的电机,所述电机的前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组,所述第一锥齿轮组的右端花键连接有可左右移动的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外表面中心位置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后端设置有可与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的左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组,所述第二锥齿轮组驱动升降装置工作,所述第一传动轴的前端设置有可与第三齿轮啮合的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的右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三锥
齿轮组,所述第三锥齿轮组驱动按摩传动机构工作,所述第一传动轴外表面的中心位置套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前端套接有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前端的外表面均匀开设有第一锯齿,所述底板前端上表面的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锯齿啮合的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的底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六齿轮,所述第六齿轮的右端设置有可前后移动的第三传动轴所述第三传动轴的左侧设置有与所述第六齿轮啮合的第二锯齿,所述第三传动轴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拉把。
[0006]优选的,所述第二锥齿轮组的后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第二铰接杆,所述固定箱左右两端的外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限位槽,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铰接杆,升降板底端左右两侧的外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一铰接杆与第二铰接杆的顶端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内壁,所述第一铰接杆与第二铰接杆的中心位置相互铰接。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螺纹杆的后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向锥齿轮组,所述第二转向锥齿轮组的顶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的顶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向锥齿轮组,所述第三转向锥齿轮组的前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四传动轴,所述第四传动轴外表面的中心位置与前端分别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五转向锥齿轮组与第六转向锥齿轮组,所述第五转向锥齿轮组与第六转向锥齿轮组分别驱动手臂固定装置与腿部固定装置工作,所述第四传动轴外表面的后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组,所述第二带轮组驱动肩部固定装置工作。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带轮组后端外表面的左侧同轴固定连接有第四转向锥齿轮组,所述第四转向锥齿轮组的顶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组,所述第一带轮组底端外表面右侧的中心位置同轴固定连接有凸轮,所述凸轮底端外表面的非圆心位置铰接有第一铰接杆,所述第一铰接杆的前端铰接有可前后移动的移动板,所述移动板的顶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支撑轴,床板上表面后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与所述支撑轴适配的第一通槽,两个所述支撑轴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定位套。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五转向锥齿轮组的顶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的顶端转动连接于床板底端外表面的中心位置,所述床板底端外表面中心位置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啮合的第一齿条,两个所述第一齿条远离第一传动齿轮中心位置一端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床板上表面中心位置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与所述连接杆适配的第二通槽,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三定位套,所述床板上表面中心位置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三定位套适配的第二定位套。
[0010]优选的,所述第六转向锥齿轮组的顶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二传动齿轮的顶端转动连接于床板底端外表面的中心位置,所述床板底端外表面前侧的前后两侧分别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与所述第二传动齿轮啮合的第二齿条,两个所述第二齿条远离第二传动齿轮中心位置一端的顶部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床板上表面前侧的左右两端分别开设有与所述连接杆适配的第三通槽,所述连接杆的顶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五定位套,所述床板上表面前侧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五定位套适配的第四定位套。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三锥齿轮组的顶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向锥齿轮组,所述第一转向锥齿轮组的后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七转向锥齿轮组,所述第七转向锥齿轮组的顶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铰接杆,床板底端外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第二铰接杆的底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铰接杆的前端铰接有第三铰接杆,所述第三铰接杆的前端铰接有可移动的连接块,所述连接板的前端设置有可转动的转箱,所述转箱的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螺纹杆,所述第二螺纹杆与连接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螺纹杆的后端固定连接有转块,所述转箱前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扇轮,所述转箱前端外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导杆,所述床板上表面中心位置的后端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转盘,所述转盘上表面的顶端均匀固定连接有按摩球,所述转盘底端外表面的中心位置同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灸穴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支撑柱(1),四个所述支撑柱(1)的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万向轮(2),四个所述支撑柱(1)底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底板(3),所述底板(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箱(46),所述固定箱(46)的内部设置有升降装置(4),所述升降装置(4)的顶端设置有随升降装置调节而上下移动的升降板(5),所述底板(3)前端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传动装置(12),所述传动装置(12)的前端设置有换挡机构(13),所述升降板(5)顶端的后侧设置有受传动装置(12)驱动的第一传动机构(14),所述升降板(5)顶端后侧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按摩传动机构(15),所述升降板(5)上表面的中心位置与后端设置有受传动装置(12)驱动的第二传动机构(16)与第三传动机构(17),所述升降板(5)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床板(6),所述床板(6)顶端后侧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受第一传动机构(14)肩部固定装置(8),所述床板(6)上表面后端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受按摩传动机构(15)驱动的按摩装置(9),所述床板(6)上表面的中心位置与前端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受第二传动机构(16)与第三传动机构(17)驱动的手臂固定装置(10)与腿部固定装置(11),所述床板(6)顶端外表面后侧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头枕(7)。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灸穴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装置(12)包括固定连接于底板(3)上表面前端中心位置的电机(21),所述电机(21)的前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组(22),所述第一锥齿轮组(22)的右端花键连接有可左右移动的第一传动轴(29),所述第一传动轴(29)外表面中心位置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25)与第三齿轮(27),所述第一传动轴(29)的后端设置有可与第二齿轮(25)啮合的第一齿轮(24),所述第一齿轮(24)的左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组(23),所述第二锥齿轮组(23)驱动升降装置(4)工作,所述第一传动轴(29)的前端设置有可与第三齿轮(26)啮合的第四齿轮(27),所述第四齿轮(27)的右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组(28),所述第三锥齿轮组(28)驱动按摩传动机构(15)工作,所述第一传动轴(29)外表面的中心位置套接有连接杆(30),所述连接杆(30)的前端套接有第二传动轴(31),所述第二传动轴(31)前端的外表面均匀开设有第一锯齿(32),所述底板(3)前端上表面的中心位置转动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锯齿(32)啮合的第五齿轮(33),所述第五齿轮(33)的底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六齿轮(34),所述第六齿轮(34)的右端设置有可前后移动的第三传动轴(36)所述第三传动轴(36)的左侧设置有与所述第六齿轮(34)啮合的第二锯齿(35),所述第三传动轴(36)的前端固定连接有拉把(37)。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针灸穴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锥齿轮组(23)的后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螺纹杆(40),所述第一螺纹杆(40)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可前后移动的移动块(41),所述移动块(41)的左右两侧分别铰接有第二铰接杆(43),所述固定箱(46)左右两端的外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一限位槽(47),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槽(47)的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铰接杆(42),升降板(5)底端左右两侧的外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二限位槽(48),所述第一铰接杆(42)与第二铰接杆(43)的顶端分别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槽(48)的内壁,所述第一铰接杆(42)与第二铰接杆(43)的中心位置相互铰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针灸穴位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杆(40)的后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向锥齿轮组(44),所述第二转向锥齿轮组(44)的顶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伸缩杆(45),所述第二伸缩杆(45)的顶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向锥齿轮组(49),所述第三转向锥齿轮组(49)的前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四传动轴(50),所述第四传动
轴(50)外表面的中心位置与前端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廷营张鋆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