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7659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外换热部,室外换热部具有外换热腔,室外换热部包括设置在外换热腔内的外换热器、变频电器盒和散热器,外换热腔用于供室外的气流进出以对外换热器换热,散热器设置在变频电器盒上,以对变频电器盒进行散热;室内换热部,室内换热部用于对室内的气流进行换热;散热风道,散热风道的一端穿设在外换热腔内并朝向散热器设置,散热风道的另一端和室内连通,以将室内的空气导向散热器。采用该方案,散热风道的两端分别和外换热腔、室内连通,室内的气流通过散热风道流向散热器,实现对变频电器盒、散热器以及散热器周围环境的散热,提高对变频电器盒的散热效果的同时,保证了室内换热部对室内气流的换热效果。流的换热效果。流的换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器


[0001]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技术介绍

[0002]变频空调器的电器盒通过散热器散热降低控制器元器件的温升,现有整体式变频空调器的电器盒散热器多放置于室外侧风道中,通过风冷进行散热。具体地,变频电器盒固定在隔板上,散热器置于室外换热部的进风风道中,通过风冷利用室外环境中的空气进行散热。但为满足淋雨实验要求,避免电器盒被室外雨水淋到,造成安全隐患,通常电器盒及散热器需要远离室外侧进风格栅,这样使得散热效果较差,在室外温度较高时,由于整机负荷加大,散热器周围空气温度较高,无法进行有效散热,导致元器件温升超标、整机无法运行。
[0003]为了提高现有技术中对散热器和变频电器盒的散热效果,专利号CN114087671A的专利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及空调器控制方法,通过设置散热风道将室内换热部内换热产生的冷流导入室外换热部的外换热腔内,对变频电器盒进行散热,达到降低元器件表面温度的目的。但这样设置,会使得室内换热部产生的冷量分流,影响室内换热部对室内的制冷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换热部(10),所述室外换热部(10)具有外换热腔(11),所述室外换热部(10)包括设置在所述外换热腔(11)内的外换热器(12)、变频电器盒(13)和散热器(14),所述外换热腔(11)用于供室外的气流进出以对所述外换热器(12)换热,所述散热器(14)设置在所述变频电器盒(13)上,以对所述变频电器盒(13)进行散热;室内换热部(20),所述室内换热部(20)用于对室内的气流进行换热;散热风道(30),所述散热风道(30)的一端穿设在所述外换热腔(11)内并朝向所述散热器(14)设置,所述散热风道(30)的另一端和室内连通,以将室内的空气导向所述散热器(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部(20)具有用于容纳所述散热风道(30)的放置腔(21),所述散热风道(30)穿设在所述放置腔(21)内并和所述放置腔(21)的内壁限位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道(30)包括风道本体(31)、多个第一安装部(32)和多个第二安装部(33),多个所述第一安装部(32)沿所述风道本体(31)的延伸方向或周向分布在所述风道本体(31)上,多个所述第二安装部(33)分布在所述室内换热部(20)和/或所述变频电器盒(13)的外表面,多个所述第一安装部(32)和多个所述第二安装部(33)一一对应地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32)为安装耳,所述安装耳上具有安装孔,多个所述安装耳沿所述风道本体(3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安装部(33)为螺纹孔,多个所述螺纹孔对应设置在所述室内换热部(20)的外表面,一个所述安装孔通过紧固件和对应的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道(30)包括风道本体(31),所述风道本体(31)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风道(311)、过渡风道(312)和第二风道(313),所述第一风道(311)的轴线和所述第二风道(313)的轴线之间具有夹角,所述过渡风道(312)为圆弧形风道,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秋实薛源潘文彬王敏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