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调峰市场的对可调资源主体的间接控制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市场辅助服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调峰市场的对可调资源主体的间接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已有大量研究展开关于聚合体如何调控下层资源主体的讨论。其中按调控方式可简单分为直接控制型集中调控方式以及间接控制型的协商调控方式。直接控制方面,有研究构建售电公司调度模型,将分布式机组和柔性负荷直接纳入售电公司的优化调度。部分现有技术认为用户在签订合同后完全将负荷的控制权让渡给聚合商由其全权调控。显然,直接控制需要全面掌控终端资源主体的设备信息,对具体可控设备下发直接的控制信号,这种方式一方面要求聚合体对下层用户信息的完全掌握,从而无法有效保护用户隐私,另一方面在下层主体数量过大时会造成聚合体计算压力过大。同时博弈理论则被广泛应用于聚合体对下层用户的间接控制方面。有研究利用激励补偿以及电价作为中间信号,建立聚合商与电动汽车用户的博弈模型;也有研究根据上层代理商控制优化特性与下层用户耗能特性构建了多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双层博弈模型。这种间接控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调峰市场的对可调资源主体的间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最大化自身收益为目标,并根据负荷聚合商的储能资源运行成本和所述负荷聚合商的调峰市场收益,建立上层模型;根据可调资源主体的运行成本和所述可调资源主体对应的电量参数,建立下层模型;根据所述上层模型和所述下层模型,建立主从博弈模型;根据启发式算法,对所述负荷聚合商的电价种群和所述可调资源主体的策略种群进行更新,并求解所述主从博弈模型,得到最优用电策略;根据所述最优用电策略,调整可调资源主体的购售电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调峰市场的对可调资源主体的间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启发式算法,对所述负荷聚合商的电价种群和所述可调资源主体的策略种群进行更新,并求解所述主从博弈模型,得到最优用电策略,具体为:初始化电网购售电价、调峰参数、初始最优适应度和迭代次数,并随机生成所述负荷聚合商的初始电价种群;根据所述电网购售电价、所述调峰参数、所述上层模型和所述下层模型,求解并更新所述负荷聚合商的电价种群和所述可调资源主体的策略种群,直至所述迭代次数达到预设值,或者,适应度满足预设条件时,从更新后的电价种群和更新后的策略种群中获取最优用电策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调峰市场的对可调资源主体的间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电网购售电价、所述调峰参数、所述上层模型和所述下层模型,求解并更新所述负荷聚合商的电价种群和所述可调资源主体的策略种群,直至所述迭代次数达到预设值,或者,适应度满足预设条件时,从更新后的电价种群和更新后的策略种群中获取最优用电策略,具体为:S1、根据第一电价种群,求解所述下层模型,得到所述可调资源主体的策略种群;其中,所述第一电价种群,包括:上一次迭代中的更新后的电价种群或所述初始电价种群;S2、根据所述策略种群,求解所述上层模型,得到第二适应度;S3、根据启发式算法,更新所述第一电价种群,得到更新后的电价种群;S4、更新迭代次数,判断所述迭代次数是否达到预设值;根据所述第一适应度和所述第二适应度,计算得到适应度函数差值,并判断所述适应度函数差值是否小于收敛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适应度,包括:上一次迭代中的第二适应度或初始最优适应度;当所述迭代次数达到预设值,并且,所述适应度函数差值小于等于收敛阈值时,执行S5;当所述迭代次数未达到预设值,或者,所述适应度函数差值大于收敛阈值时,返回S1;S5、根据所述更新后的电价种群,求解所述下层模型,得到更新后的策略种群,并根据所述更新后的电价种群和所述更新后的策略种群,求解所述主从博弈模型,得到最优用电策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调峰市场的对可调资源主体的间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根据所述策略种群,求解所述上层模型,得到第二适应度,具体为:以电网购售电价作为所述上层模型的参数,并根据所述策略种群和所述调峰参数,求解所述上层模型,得到与所述策略种群对应的第一收益;计算所述第一收益的相反数,并以所述第一收益的相反数作为启发式算法对应种群的
第二适应度。5.如权利要求1
‑
4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调峰市场的对可调资源主体的间接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模型为:其中,所述可调资源主体的运行成本包括:分布式机组的运行成本、可转移负荷对应的用户满意度成本、可中断负荷对应的用户满意度成本和储能成本;所述可调资源主体对应的电量参数包括:可调资源主体向上层聚合体的售电量、可调资源主体向上层聚合体的购电量、分布式机组的发电量、新能源资源出力量、可转移负荷调整量、可中断负荷调整量、储能充电量和储能放电量;其中,为第i个可调资源主体参与负荷聚合商下的运行成本,i表示第i个可调资源主体,t为时段,为分布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佳乐,蔡新雷,孟子杰,喻振帆,黎可,梁梓均,王志军,郭乾,侯珏,赵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