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载电子系统地面支持多功能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17556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载电子系统地面支持多功能冷却系统,包括压缩制冷模块和负载端,所述负载端包括第一、二负载回液管路、第一、二负载供液管路、第一、二水箱;所述第一负载回液管路经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后分为两路,一路经电磁阀、第二冷凝器后接第一水箱入口,另一路经电磁阀接板式换热器另一热程后送出,送出接第一水箱入口,第一水箱出口接第一负载供液管路;所述第二负载回液管路经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接至第二水箱入口,第二水箱出口接第二负载供液管路,第二负载供液管路经供液泵、设置在第一水箱内的换热器连接至第三负载供液管路。该系统的设置能为机载项目设备提供不同温度、流量、压力的冷却液。压力的冷却液。压力的冷却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载电子系统地面支持多功能冷却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机载冷却装置领域,具体说是一种机载电子系统地面支持多功能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航空航天技术不断发展,机载设备朝向复杂化、集成化和小型化发展,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设备发热量骤增,机载电子设备的发热量呈指数级增长,而温度是关乎电子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参数。在高空环境电子设备冷却领域,电子设备冷却液循环完成后需要进行降温,保证冷却液正常参与循环,维持电子设备在稳定工作温度下运行。
[0003]然而由于不同电子设备对于冷却液的温度、流量、压力要求不同,所以需要多套冷却系统来满足各个部件的冷却需求,这样不利于成本控制以及安装布置。目前一般的冷却装置只能为非机载项目设备,单对单提供相同温度、流量、压力的冷却液。而当需要再提供另一种温度、流量、压力的冷却液时往往需要再额外装备一台冷却装置。造成成本高,安装布置难度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为机载项目设备提供不同温度、流量、压力的地面支持多功能冷却系统。
[0005]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载电子系统地面支持多功能冷却系统,包括压缩制冷模块和负载端,压缩制冷模块和负载端分别接板式换热器的两热程,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端包括第一、二负载回液管路、第一、二负载供液管路、第一、二水箱;所述第一负载回液管路经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后分为两路,一路经电磁阀、第二冷凝器后接第一水箱入口,另一路经电磁阀接板式换热器另一热程后送出,送出接第一水箱入口,第一水箱出口接第一负载供液管路,第一负载供液管路上依次设置供液泵、水过滤器、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负载回液管路经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接至第二水箱入口,第二水箱出口接第二负载供液管路,第二负载供液管路经供液泵、设置在第一水箱内的换热器连接至第三负载供液管路,第三负载供液管路上依次设置水过滤器、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
[0006]进一步地,所述压缩制冷模块包括压缩机、板式换热器,压缩机排气经第一冷凝器、储液器、干燥过滤器、膨胀阀接板式换热器一热程后送出,送出接回压缩机进气。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负载回液管路与第一负载供液管路之间增设带有电磁阀的第一回液管路,第一回液管路一端连接在第一负载回液管路上的温度传感器之后,另一端连接在第一负载供液管路上的水过滤器之后。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负载回液管路与第三负载供液管路之间增设带有电磁阀的第二回液管路,第二回液管路一端连接在第二负载回液管路上的温度传感器之后,另一端连接在第三负载供液管路上的水过滤器之后。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水箱内均设有电加热器。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第二水箱上均设补液口及排空口。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出管在与第三出管连接处之前还连接有排空口。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凝器均为风冷式冷凝器,第二冷凝器为风冷式冷凝器,二者共用风机。
[0013]基于上述方案,本技术取得了如下积极有益效果:
[0014]本冷却系统中设置了压缩制冷模块制冷,当压缩机工作时,从热负载回来的冷却液送往压缩制冷模块中的板式换热器。冷却后的冷却液再回到第一水箱或进行加热处理或直接以一定流量、压力、温度输送至热负载。
[0015]本冷却系统中设置了三种供液模块,这三种供液模块中设置了两个不同的水箱: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第一种的冷却液经第二风冷式冷凝器小幅度降温后进入第一水箱,第一水箱在供液泵的作用下为负载提供一种温度的冷却液;第二种经压缩制冷模块中的板式换热器降温后进入第一水箱,第一水箱在供液泵的作用下为负载提供另一种温度的冷却液;第三种在第一水箱中安装换热器,从第二水箱中出来的冷却液经过换热器时与第一水箱中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为负载提供另一种温度的冷却液。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压缩制冷模块1、压缩机101、第一冷凝器102、储液器103、干燥过滤器104、膨胀阀105、第一水箱2、第二水箱3、板式换热器4、第一负载回液管路5、第二负载回液管路6、第一负载供液管路7、第二负载供液管路8、第三负载供液管路9、水过滤器10、第二冷凝器11、供液泵12、换热器13、电磁阀14、电加热器15、排空口16、补液口17、流量传感器18、温度传感器19、压力传感器20、第一回液管路21、第二回液管路22。
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0019]图1所示:一种机载电子系统地面支持多功能冷却系统,包括压缩制冷模块1、第一水箱2、第二水箱3、板式换热器4、第一负载回液管5、第一负载回液管6、第一负载供液管路7、第二负载供液管路8、第三负载供液管路9、水过滤器10、第二冷凝器11、供液泵12、换热器13、电磁阀14、电加热器15。
[0020]压缩制冷模块1包括压缩机101、板式换热器4,压缩机排气经第一冷凝器102、储液器103、干燥过滤器104、膨胀阀105接板式换热器4一热程后送出,送出接回压缩机101进气;当压缩机工作时,从热负载回来的冷却液送往压缩制冷模块中的板式换热器另一热程。
[0021]负载端第一负载回液管路5经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后分为两路,一路经电磁阀14、第二冷凝器11后接第一水箱2入口,另一路经电磁阀接板式换热器4另一热程后送出,送出接第一水箱2入口;第一水箱2出口接第一负载供液管路7,第一负载供液管路7上依次设置供液泵12、水过滤器10、流量传感器18、温度传感器19、压力传感器20;第一水箱2内设有电加热器15,第一水箱上还设有补液口17及排空口16;冷却液经第一水箱或进行加热处理或直接以一定流量、压力、温度输送至热负载;
[0022]负载端第二负载回液管路6经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接至第二水箱3入口;第二水箱3出口接第二负载供液管路8,第二负载供液管路8经供液泵、设置在第一水箱3内的换热器13连接至第三负载供液管路9,第三负载供液管路9上依次设置水过滤器10、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第三负载供液管路9连接第二负载供液管路8前连接有排空口16;第二水箱3内设有电加热器15,第二水箱上还设有补液口17及排空口16;第二水箱3中的冷却液经过换热器时与第一水箱中的冷却液进行热交换,为负载提供另一种温度的冷却液。
[002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负载回液管路5与第一负载供液管路7之间增设带有电磁阀的第一回液管路21,第一回液管路21一端连接在第一负载回液管路5上的温度传感器19之后,另一端连接在第一负载供液管路上的水过滤器之后。第二负载回液管路6与第三负载供液管路9之间增设带有电磁阀的第二回液管路22,第二回液管路22一端连接在第二负载回液管路6上的温度传感器19之后,另一端连接在第三负载供液管路上9的水过滤器10之后。上述技术为现有常规技术,主要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载电子系统地面支持多功能冷却系统,包括压缩制冷模块和负载端,压缩制冷模块和负载端分别接板式换热器的两热程,其特征在于:所述负载端包括第一、二负载回液管路、第一、二负载供液管路、第一、二水箱;所述第一负载回液管路经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后分为两路,一路经电磁阀、第二冷凝器后接第一水箱入口,另一路经电磁阀接板式换热器另一热程后送出,送出接第一水箱入口,第一水箱出口接第一负载供液管路,第一负载供液管路上依次设置供液泵、水过滤器、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负载回液管路经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接至第二水箱入口,第二水箱出口接第二负载供液管路,第二负载供液管路经供液泵、设置在第一水箱内的换热器连接至第三负载供液管路,第三负载供液管路上依次设置水过滤器、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载电子系统地面支持多功能冷却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压缩制冷模块包括压缩机、板式换热器,压缩机排气经第一冷凝器、储液器、干燥过滤器、膨胀阀接板式换热器一热程后送出,送出接回压缩机进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载电子系统地面支持多功能冷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高鹏孙志红季婷叶婷张德旭石玉颖韩建严健钱文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天江苏防务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