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柱的装配结构、电池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7554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4
本申请是关于一种极柱的装配结构、电池及车辆。该极柱的装配结构包括极柱,所述极柱设于电池壳体顶部的槽口处,且贯穿于电池壳体的内外两侧;其中,所述极柱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设于所述电池壳体的外侧,且与所述电池壳体的外侧限位配合,所述第二限位部设于所述电池壳体的内侧,所述第二限位部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电池壳体的内侧限位配合;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电池壳体外侧之间设有第一绝缘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电池壳体的内侧之间设有第二绝缘件。本申请提供的方案,简化了极柱与电池壳体之间的连接结构,在保证连接可靠性和绝缘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了极柱的整体高度尺寸。低了极柱的整体高度尺寸。低了极柱的整体高度尺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极柱的装配结构、电池及车辆


[0001]本申请涉及新能源
,尤其涉及极柱的装配结构、电池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之一,锂离子电池因其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安全可靠等技术优点,已成为动力电池的应用主流。圆柱电池,尤其是大圆柱电池具有结构简单,成组方便,便于应用高能量密度材料等优势,逐步发展成为主流方向。
[0003]相关技术中,圆柱电池的极柱与电池壳体分别作为电池的正负极输出端,为保证充分的连接可靠性及绝缘性能,极柱通常采用铆接结构固定于电池壳体顶部槽口内,另外通过增加多个固定环以保证连接强度,然而,相关技术中的极柱的装配结构普遍存在尺寸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极柱的装配结构、电池及车辆,简化了极柱与电池壳体之间的连接结构,在保证连接可靠性和绝缘性能的前提下,降低极柱的装配结构整体高度尺寸。
[0005]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极柱的装配结构,包括:
[0006]极柱,所述极柱设于电池壳体顶部的槽口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极柱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极柱,所述极柱设于电池壳体顶部的槽口处,且贯穿于电池壳体的内外两侧;其中,所述极柱包括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设于所述电池壳体的外侧,且与所述电池壳体的外侧限位配合,所述第二限位部设于所述电池壳体的内侧,所述第二限位部设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电池壳体的内侧限位配合;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电池壳体外侧之间设有第一绝缘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电池壳体的内侧之间设有第二绝缘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所述电池壳体及所述固定件在所述极柱的轴向上至少部分重合,所述电池壳体在所述槽口处的侧边夹紧于所述第一绝缘件与所述第二绝缘件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第一圆柱,所述第一圆柱的直径大于所述槽口的内径,所述第一绝缘件设于所述第一圆柱与所述电池壳体的外侧之间;所述固定件在极柱的径向上远离所述极柱的一侧设有限位挡边,所述限位挡边延伸至所述槽口的内侧,所述第二绝缘件至少部分夹设于所述限位挡边与所述电池壳体的内侧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柱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一端在所述极柱的轴向上与所述第一绝缘件抵接;或,所述极柱、所述第一绝缘件、所述第二绝缘件及所述固定件同轴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柱的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柱包括与所述第一圆柱相连的主体,所述主体收容于所述槽口内,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嘉豪苗露周德华仲亮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