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静压轴承组件、压缩机及冷媒循环系统,其中,静压轴承组件包括:轴承体,轴承体具有外环面和内环面,轴承体上设置有多个节流孔;外环面上设置有用于引入外部流体的流体入口,流体入口与节流孔的入口连通,节流孔的出口设置在内环面上;气体管路,气体管路内流通气体,气体管路与流体入口连通;液体管路,液体管路内流通液体,液体管路与流体入口连通;阀门组件,阀门组件用于控制气体管路开闭以及液体管路的开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静压轴承组件、压缩机及冷媒循环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低。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静压轴承组件、压缩机及冷媒循环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静压轴承组件、压缩机及冷媒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离心压缩机多采用滑动轴承,需要采用润滑油对轴承进行润滑,润滑油会进入到系统,导致离心机能效降低。同时润滑油需要定期更换,产生较多的费用,同时更换润滑油时容易破坏现成环境,产生油污。此外,当转速进一步升高时,润滑油的摩擦损失以及温升都会迅速增加,影响机组性能与可靠性。因此,无油轴承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无油轴承有以下几种:
[0003]磁悬浮轴承,其通过电磁力实现转子悬浮,无需润滑油,但是磁悬浮需要电磁轴承、高精度传感器以及轴承控制器,控制复杂、体积大、成本高。此外,磁悬浮轴承由于阻尼小,强扰动工况下的可靠性较差。
[0004]动压气悬浮轴承,其利用气膜旋转形成的压力气膜实现转子悬浮,实现无油、无摩擦运行,但是动压气浮轴承承载力小,起停阶段有摩擦,寿命短。
[0005]静压气悬浮轴承,其利用外部高压气体经过节流器在工作表面形成高压气膜支撑转子悬浮,可以实现无油、无摩擦运行。轴承体积小、承载能力大、无起停摩擦,寿命长,在离心压缩机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0006]离心压缩机采用静压轴承(静压气悬浮轴承),可以实现机组无油、无摩擦运行,静压轴承工作时需要高压气体,但是离心机组在开机前,系统没有高压气体,因此需要一套单独的供气装置,保证静压轴承供气。由于气体密度低,供气装置的体积还非常大,这样导致成本很高。当供气系统零部件损坏情况下,供气系统泄压快,容易导致气体轴承供气异常而损坏,维修导致的成本则更高。
[0007]综上,现有技术中的静压轴承的供气装置体积非常大,结构复杂,导致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静压轴承组件、压缩机及冷媒循环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静压轴承的供气装置体积非常大,结构复杂,导致成本高的问题。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静压轴承组件,包括:轴承体,轴承体具有外环面和内环面,轴承体上设置有多个节流孔;外环面上设置有用于引入外部流体的流体入口,流体入口与节流孔的入口连通,节流孔的出口设置在内环面上;气体管路,气体管路内流通气体,气体管路与流体入口连通;液体管路,液体管路内流通液体,液体管路与流体入口连通;阀门组件,阀门组件用于控制气体管路开闭以及液体管路的开闭。
[0010]进一步地,阀门组件包括:第一阀门,设置在气体管路上以控制气体管路的开闭;第二阀门,设置在液体管路上以控制液体管路的开闭。
[0011]进一步地,阀门组件包括三通阀,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与气体管路连通,三通阀的第
二端口与液体管路连通,三通阀的第三端口与流体入口连通;三通阀具有连通第一端口与第三端口的第一状态,三通阀具有连通第二端口与第三端口的第二状态。
[0012]进一步地,还包括:液体泵,液体泵设置在液体管路上,液体泵用于将液体增压后并泵至流体入口。
[0013]进一步地,气体管路中气体的粘度小于0.01Pa
·
s;液体管路中液体的粘度小于0.01Pa
·
s。
[0014]进一步地,节流孔的孔深与孔径的比例值小于或者等于20。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包括上述的静压轴承组件。
[0016]进一步地,压缩机为离心压缩机。
[0017]进一步地,压缩机包括有与静压轴承组件配合的轴,轴与内环面之间具有工作间隙,工作间隙小于0.02mm。
[0018]进一步地,压缩机上设置有流体通道,流体通道的第一端与流体入口连通;气体管路和液体管路并联后与流体通道的第二端连通。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媒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压缩机为上述的压缩机。
[0020]进一步地,还包括冷凝器;气体管路的第一端与冷凝器的连通,气体管路的第二端与流体入口连通;液体管路的第一端与冷凝器的连通,液体管路的第二端与流体入口连通;冷凝器的气体进入气体管路,冷凝器的液体进入液体管路。
[0021]本专利技术的静压轴承组件可以通入通用气体或液体来达到轴承支撑作用。在刚开机时,关闭气体管路同时打开液体管路,先通过供液装置经过液体管路给轴承体提供流体,供液装置的体积也非常小,结构相对简单,最大化的降低了成本。在开机运行后一端时间后,打开气体管路同时关闭液体管路,通过供气装置经过气体管路给轴承体提供流体,由于气密度低,所以供气装置可以在长时间内持续加压,无需在短时间内达到预定压力,因此不用体积大的供气装置,结构更加简单,最大化的降低了成本。本专利技术的静压轴承组件可以在液体与气体之间切换工作,结构简单,维修方便,维修成本低。因此,相对于现有技术的静压轴承来说,本专利技术的静压轴承组件的体积更小,结构简单,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静压轴承组件的轴承体的立体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静压轴承组件的轴承体的剖面示意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静压轴承组件的轴承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冷媒循环系统的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27]参见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静压轴承组件,静压轴承组件包括轴承体10,轴承体10具有外环面11和内环面12,轴承体10上设置有多个节流孔20;外环面11上设置有用于引入外部流体的流体入口31,流体入口31与节流孔20的入口连通,节
流孔20的出口设置在内环面12上。静压轴承组件还包括气体管路51、液体管路52、和阀门组件,气体管路51内流通气体,气体管路51与流体入口31连通;液体管路52内流通液体,液体管路52与流体入口31连通;阀门组件用于控制气体管路51开闭以及液体管路52的开闭。
[0028]外环面通常固定在轴承座或机器的壳体上,起支承轴承体的作用。内环面通常套设在轴(一般是轴颈)上,内环面与轴之间形成工作间隙以进行轴承支承。静压轴承组件在轴承体上设有节流孔和流体入口,外部高压流体从轴承体上的流体入口流入,并从节流孔流出,在节流孔出口的表面形成高压流体膜,即在内环面的表面上形成高压流体膜,从而形成支撑能力,达到轴承的作用。
[0029]本专利技术的静压轴承组件可以通入通用气体或液体来达到轴承支撑作用。在刚开机时,关闭气体管路同时打开液体管路,先通过供液装置经过液体管路给轴承体提供流体,供液装置的体积也非常小,结构相对简单,最大化的降低了成本。在开机运行后一端时间后,打开气体管路同时关闭液体管路,通过供气装置经过气体管路给轴承体提供流体,由于气密度低,所以供气装置可以在长时间内持续加压,无需在短时间内达到预定压力,因此不用体积大的供气装置,结构更加简单,最大化的降低了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压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轴承体(10),所述轴承体(10)具有外环面(11)和内环面(12),所述轴承体(10)上设置有多个节流孔(20);所述外环面(11)上设置有用于引入外部流体的流体入口(31),所述流体入口(31)与所述节流孔(20)的入口连通,所述节流孔(20)的出口设置在所述内环面(12)上;气体管路(51),所述气体管路(51)内流通气体,所述气体管路(51)与所述流体入口(31)连通;液体管路(52),所述液体管路(52)内流通液体,所述液体管路(52)与所述流体入口(31)连通;阀门组件,所述阀门组件用于控制所述气体管路(51)开闭以及所述液体管路(52)的开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压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包括:第一阀门(61),设置在所述气体管路(51)上以控制所述气体管路(51)的开闭;第二阀门(62),设置在所述液体管路(52)上以控制所述液体管路(52)的开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压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组件包括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第一端口与所述气体管路(51)连通,所述三通阀的第二端口与所述液体管路(52)连通,所述三通阀的第三端口与所述流体入口(31)连通;所述三通阀具有连通第一端口与第三端口的第一状态,所述三通阀具有连通第二端口与第三端口的第二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压轴承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液体泵(70),所述液体泵(70)设置在所述液体管路(52)上,所述液体泵(70)用于将液体增压后并泵至所述流体入口(3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压轴承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辉,刘华,张治平,周宇,钟瑞兴,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