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脱手的渔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7319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渔竿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防脱手的渔竿,包括渔竿主体,所述渔竿主体为伸缩式,所述渔竿主体的尾部连接有防脱机构,所述防脱机构包括固定柱,所述渔竿主体的尾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配有套筒,所述套筒通过插槽活动套接在固定柱上,所述第一弹簧推动抵触块伸入抵触槽内部,所述固定轴上转动连接有线轮,所述线轮和固定轴之间安装有涡卷弹簧,所述线轮上缠绕有拉绳,所述拉绳的两端分别和线轮、固定柱固定连接;渔竿主体为伸缩式,套筒快要抓不住时,抵触块和弧形抵触槽脱离,固定柱和套筒脱离,线轮放出,拉动套筒和拉绳,便可将渔竿主体拉回,从而达到避免渔竿脱手掉入水中不易取回的目的。渔竿脱手掉入水中不易取回的目的。渔竿脱手掉入水中不易取回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脱手的渔竿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渔竿,具体为一种防脱手的渔竿,属于渔竿


技术介绍

[0002]渔竿一般指鱼竿,鱼竿是一种捕鱼工具,外形为细长多节竿状物,通常有一个把手,由把手到后端逐渐变细变尖,要用一根钓线连接带有饵料的鱼钩来使用,伸缩式鱼竿较为常见,携带起来也比较方便。
[0003]目前,钓到较大的鱼时,需要较大的力去提竿,人易被拉入水中,有时往往会选择脱手,而避免被拉入水中,脱手的渔竿掉入水中将不易被取回。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防脱手的渔竿,渔竿主体要抓不住时,固定柱和套筒脱离,线轮放出,拉动套筒和拉绳,便可将渔竿主体拉回,从而达到避免渔竿脱手掉入水中不易取回的目的。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防脱手的渔竿,包括渔竿主体,所述渔竿主体为伸缩式,所述渔竿主体的尾部连接有防脱机构,所述防脱机构包括固定柱,所述渔竿主体的尾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配有套筒,所述套筒内部设有插槽,所述套筒通过插槽活动套接在固定柱上,所述套筒位于插槽内壁滑动连接有抵触块,所述抵触块和套筒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固定柱和抵触块对应处设有弧形抵触槽,所述第一弹簧推动抵触块伸入抵触槽内部,所述套筒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转动连接有线轮,所述线轮和固定轴之间安装有涡卷弹簧,所述线轮上缠绕有拉绳,所述拉绳的两端分别和线轮、固定柱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固定柱呈棱柱状,所述插槽呈棱柱状。
[0007]优选的,所述抵触块伸入抵触槽的一端呈弧形状。
[0008]优选的,所述套筒外壁呈圆柱形结构,所述套筒的外圈直径等于渔竿主体的尾端外圈直径。
[0009]优选的,所述套筒上连接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底塞,所述套筒末端配有底塞,所述插槽贯穿套筒,所述插槽末端呈圆形结构,所述底塞通过插槽的圆形末端插接于套筒上,所述底塞位于插槽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和套筒滑动连接,所述限位杆上设有滑槽,所述抵触块贯穿滑槽并通过滑槽和套筒滑动连接,所述抵触块上设有卡槽,所述限位杆通过卡槽和抵触块插接。
[0010]优选的,所述底塞上连接有抵触机构,所述抵触机构包括橡胶圈,所述底塞上固定连接有橡胶圈,所述套筒位于插槽内壁设有一对凹槽,所述橡胶圈通过凹槽和套筒抵触。
[0011]优选的,所述套筒外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套,所述橡胶套为圆筒状。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渔竿主体为伸缩式,遇到较大的鱼时,鱼拉力太大,套筒快要抓不住时,抵触块和弧形抵触槽脱离,固定柱和套筒脱离,线轮放出,涡卷弹簧将收
缩,拉动套筒和拉绳,便可将渔竿主体拉回,从而达到避免渔竿脱手掉入水中不易取回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的套筒及固定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图2所示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6]图4为图2所示的B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的套筒及橡胶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8]图6为本技术的限位杆及滑槽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渔竿主体;2、防脱机构;201、套筒;202、固定柱;203、插槽;204、拉绳;205、抵触块;206、第一弹簧;207、线轮;208、抵触槽;209、固定轴;210、涡卷弹簧;3、橡胶套;4、限位机构;401、底塞;402、限位杆;403、卡槽;404、滑槽;5、抵触机构;501、橡胶圈;50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

6所示,一种防脱手的渔竿,包括渔竿主体1,所述渔竿主体1为伸缩式,所述渔竿主体1的尾部连接有防脱机构2,所述防脱机构2包括固定柱202,所述渔竿主体1的尾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202,所述固定柱202配有套筒201,所述套筒201内部设有插槽203,所述套筒201通过插槽203活动套接在固定柱202上,所述套筒201位于插槽203内壁滑动连接有抵触块205,所述抵触块205和套筒20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06,所述固定柱202和抵触块205对应处设有弧形抵触槽208,所述第一弹簧206推动抵触块205伸入抵触槽208内部,所述套筒201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轴209,所述固定轴209上转动连接有线轮207,所述线轮207和固定轴209之间安装有涡卷弹簧210,所述线轮207上缠绕有拉绳204,所述拉绳204的两端分别和线轮207、固定柱202固定连接。
[0022]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固定柱202呈棱柱状,所述插槽203呈棱柱状;从而避免套筒201围绕固定柱202转动而影响垂钓。
[0023]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抵触块205伸入抵触槽208的一端呈弧形状;从而保证抵触块205能够和抵触槽208脱离。
[002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套筒201外壁呈圆柱形结构,所述套筒201的外圈直径等于渔竿主体1的尾端外圈直径;从而使套筒201能够和渔竿主体1的尾部对接,保持良好的抓握感。
[002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套筒201上连接有限位机构4,所述限位机构4包括底塞401,所述套筒201末端配有底塞401,所述插槽203贯穿套筒201,所述插槽203末端呈圆形结构,所述底塞401通过插槽203的圆形末端插接于套筒201上,所述底塞401位于插槽203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402,所述限位杆402和套筒201滑动连接,所述
限位杆402上设有滑槽404,所述抵触块205贯穿滑槽404并通过滑槽404和套筒201滑动连接,所述抵触块205上设有卡槽403,所述限位杆402通过卡槽403和抵触块205插接;从而便于限制抵触块205的运动,需要防脱时便可启动,不需时,套筒201将不会与固定柱202脱离。
[002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底塞401上连接有抵触机构5,所述抵触机构5包括橡胶圈501,所述底塞401上固定连接有橡胶圈501,所述套筒201位于插槽203内壁设有一对凹槽502,所述橡胶圈501通过凹槽502和套筒201抵触;从而便于控制底塞401的滑动距离,能够使限位杆402刚好进入卡槽403或与卡槽403脱离。
[002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套筒201外壁固定连接有橡胶套3,所述橡胶套3为圆筒状;橡胶套3起到防滑作用,更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脱手的渔竿,包括渔竿主体(1),所述渔竿主体(1)为伸缩式,其特征在于:所述渔竿主体(1)的尾部连接有防脱机构(2),所述防脱机构(2)包括固定柱(202),所述渔竿主体(1)的尾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柱(202),所述固定柱(202)配有套筒(201),所述套筒(201)内部设有插槽(203),所述套筒(201)通过插槽(203)活动套接在固定柱(202)上,所述套筒(201)位于插槽(203)内壁滑动连接有抵触块(205),所述抵触块(205)和套筒(201)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206),所述固定柱(202)和抵触块(205)对应处设有弧形抵触槽(208),所述第一弹簧(206)推动抵触块(205)伸入抵触槽(208)内部,所述套筒(201)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轴(209),所述固定轴(209)上转动连接有线轮(207),所述线轮(207)和固定轴(209)之间安装有涡卷弹簧(210),所述线轮(207)上缠绕有拉绳(204),所述拉绳(204)的两端分别和线轮(207)、固定柱(202)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脱手的渔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柱(202)呈棱柱状,所述插槽(203)呈棱柱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脱手的渔竿,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触块(205)伸入抵触槽(208)的一端呈弧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脱手的渔竿,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良王丽娜梁志豪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市雅克德温户外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