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17281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3
提供一种空气调节器(300),包括:具有第一热交换器(341)的第一主空气通道(331);具有第二热交换器(342、343)的第二主空气通道(332);以及排出通风通道(334)。排出通风通道构造成允许通风排出空气穿过第二热交换器。通风排出空气是已经从回气入口(321)吸入并将要从排气出口(324)排出的空气。出口(324)排出的空气。出口(324)排出的空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气调节系统
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是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9/047566,国际申请日为2019年12月05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申请号为201980077350.9,名称为“空气调节器”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调节系统。

技术介绍

[0002]EP0091643A2提出了一种具有全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器,上述全热交换器构造成在通风进入空气与通风排出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在该空气调节器中,已经穿过全热交换器的通风排出空气与已经穿过室外热交换器的外部空气合并,然后被排出至外部。因此,该空气调节器可以回收通风排出空气的热量以提高空气调节器的性能。
[0003]然而,当外部空气在制冷运转期间相对较高或在制热运转期间相对较低时,难以在室外热交换器中实现良好的热交换效率。因此,即使使用全热交换器,也无法充分地提高空气调节器的性能。
[0004]另外,该空气调节器具有带有室内热交换器的室内主空气通道、带有室外热交换器的室外主空气通道、供给通风通道和排出通风通道。由此,空气调节器可以用作空气调节系统的室内单元、空气调节系统的室外单元和通风器。
[0005]顺便提及,使用二氧化碳制冷剂正在引发人们的关注。二氧化碳制冷剂具有诸如安全、无毒、全球变暖系数小等许多优点。因此,优选的是,将二氧化碳制冷剂应用于上述空气调节器。同时,即使当发生二氧化碳制冷剂泄漏时,也应当将待空气调节和/或通风的空间中的二氧化碳水平保持得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更高性能的空气调节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安全的方式防止二氧化碳水平变高的空气调节器和/或空气调节系统。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空气调节器,包括:回气入口和供气出口,上述回气入口和上述供气出口中的每一个均与预定空间连通;第一主空气通道,上述第一主空气通道构造成允许空气在其中朝向供气出口流动;第一热交换器,上述第一热交换器配置在第一主空气通道中,以便使在第一主空气通道中流动的制冷剂与穿过第一主空气通道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排气出口,上述排气出口与预定空间的外部连通;第二主空气通道,上述第二主空气通道构造成允许空气在其中朝向排气出口流动;第二热交换器,上述第二热交换器配置在第二主空气通道中,以便使在第二主空气通道中流动的制冷剂与穿过第二主空气通道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以及排出通风通道,上述排出通风通道构造成允许空气在排出通风通道从回气入口朝向排气出口流动,其中,上述排出通风通道构造成允许通风排出空气穿过第二热交换器,上述通风排出空气是已经通过回气入口吸入并将要通过排气出口
排放的空气。
[0008]利用上述构造,与使用外部空气时相比,在使用通风排出空气时,穿过第二热交换器的空气的温度与在第二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之间的差较大。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提高包括第二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系统的性能。也可以在制冷运转期间和制热运转期间扩大低负载下的运转范围。
[0009]根据如上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优选实施方式,第二主空气通道构造成基本上仅允许通风排出空气穿过第二热交换器。
[0010]利用这种构造,可以使上述温度差最大化。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空气调节系统的性能。
[0011]根据如上所述的空气调节器中的任一个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上述空气调节器还包括:外气入口,上述外气入口与预定空间的外部连通,其中,上述第二主空气通道构造成允许空气在其中从外气入口朝向排气出口流动。
[0012]利用这种构造,能够对第二穿过空气是否穿过第二热交换器进行切换。因此,例如当外部空气的温度与在第二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之间的差相对较高时,可以减小通风排出空气的流动。
[0013]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空气调节器,包括:回气入口和供气出口,上述回气入口和上述供气出口中的每一个均与预定空间连通;第一主空气通道,上述第一主空气通道构造成允许空气在其中从回气入口朝向供气出口流动;第一热交换器,上述第一热交换器配置在第一主空气通道中,以便使在第一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与穿过第一热交换器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外气入口和排气出口,上述外气入口和上述排气出口中的每一个均与预定空间的外部连通;第二主空气通道,上述第二主空气通道构造成允许空气在其中从外气入口朝向排气出口流动;第二热交换器,上述第二热交换器配置在第二主空气通道中,以便使在其中流动的制冷剂与穿过其中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以及排出通风通道,上述排出通风通道构造成允许空气在其中从回气入口朝向排气出口流动,其中,上述排出通风通道构造成允许通风排出空气穿过第二热交换器,上述通风排出空气是已经通过回气入口吸入并将要通过排气出口排放的空气。
[0014]利用上述构造,通过利用通风排出空气,使穿过第二热交换器的空气的温度与在第二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之间的差增大。因此,可以利用简单的结构来提高空气调节器的性能。
[0015]根据如上所述的空气调节器的优选实施方式,排出通风通道构造成在第二穿过空气穿过第二热交换器之前允许第二穿过空气与通风排出空气混合,上述第二穿过空气是已经通过外气入口吸入并将要通过排气出口排放的空气。
[0016]利用这种构造,可以在制冷运转时和制热运转这两个期间扩大低负载下的运转范围。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空气调节器的性能。
[0017]根据如上所述的空气调节器中的任一个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上述空气调节器还包括:供给通风通道,上述供给通风通道构造成允许空气在供给通风通道中从外气入口朝向供气出口流动。
[0018]利用这种构造,空气调节器允许空气从外部流到预定空间,以执行预定空间的强制空气供给。因此,能够增强预定空间的通风。
[0019]根据如上所述的空气调节器中的任一个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上述排出通风通道构造成允许第一穿过空气在第一穿过空气穿过第一热交换器之前与通风进入空气混合,上述第一穿过空气是已经通过回气入口吸入并将要通过供气出口排放的空气,上述通风进入空气是已经通过外气入口吸入并将要通过供气出口排放的空气。
[0020]利用这种构造,通过利用通风进入空气,使穿过第一热交换器的空气的温度与在第一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的温度之间的差增大。因此,可以利用简单的结构来提高空气调节器的性能。
[0021]根据如上所述的空气调节器中的任一个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上述空气调节器还包括全热交换器,上述全热交换器形成供给通风通道的至少一部分和排出通风通道的至少一部分,以便在通风进入空气与通风排出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
[0022]利用这种构造,通风进入空气的温度通过通风排出空气的温度而得到缓和。因此,即使当通风进入空气被吸入到待空气调节的空间中时,也可以减小空气调节器的空气调节的负载。
[0023]根据如上所述的空气调节器中的任一个的另一优选实施方式,上述空气调节器还包括:空气流量调节器,上述空气流量调节器构造成对至少第一穿过空气、第二穿过空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调节系统(100g),包括:高压气体制冷剂配管(430),所述高压气体制冷剂配管与制冷剂压缩机(411)的排放侧连接;低压气体制冷剂配管(440),所述低压气体制冷剂配管与所述制冷剂压缩机(411)的吸入侧连接;以及多个空气调节器(300g),多个所述空气调节器(300g)中的每一个包括:回气入口(321)和供气出口(322),所述回气入口和所述供气出口中的每一个均与预定空间连通;第一热交换器(341),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构造成使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与穿过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外气入口(323)和排气出口(324),所述外气入口和所述排气出口中的每一个均与所述预定空间的外部连通;第二热交换器(342),所述第二热交换器构造成使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中流动的制冷剂与穿过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供给通风通道(333),所述供给通风通道构造成允许通风进入空气(613)在所述供给通风通道中流动而穿过所述第一热交换器(341),所述通风进入空气是已经通过所述外气入口(323)吸入并将要通过所述供气出口(322)排放的空气;排出通风通道(334),所述排出通风通道构造成允许通风排出空气(614)在所述排出通风通道中流动而穿过所述第二热交换器(342),所述通风排出空气是已经通过所述回气入口(321)吸入并将要通过所述排气出口(324)排放的空气;配管连接机构(370),所述配管连接机构经由所述高压气体制冷剂配管(430)和所述低压气体制冷剂配管(440),将所述第一热交换器(341)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342)中的每一个与所述制冷剂压缩机(411)连接,使得所述第一热交换器(341)、所述第二热交换器(342、343)和所述制冷剂压缩机(411)形成热泵回路;壳体(301),所述壳体对所述供给通风通道(333)和所述排出通风通道(334)进行容纳;以及压缩机单元(410),所述压缩机单元(410)包括:所述制冷剂压缩机(411);以及切换机构(373),所述切换机构构造成在制冷模式连接状态与制热模式连接状态之间对所述空气调节器(300g)的状态进行切换,制冷模式连接状态是所述第一热交换器(341)与所述低压气体制冷剂配管(440)连接且所述第二热交换器(342)与所述高压气体制冷剂配管(430)连接的状态,制热模式连接状态是所述第一热交换器(341)与所述高压气体制冷剂配管(430)连接且所述第二热交换器(342)与所述低压气体制冷剂配管(440)连接的状态,其中,所述高压气体制冷剂配管(430)和所述低压气体制冷剂配管(440)中的每一个与所述制冷剂压缩机(411)和每个所述空气调节器(300g)这两者连接,
所述空气调节器(300g)的所述第一热交换器(341)与所述高压气体制冷剂配管(430)和所述低压气体制冷剂配管(440)中的一者连接,所述空气调节器(300g)的所述第二热交换器(342)与所述高压气体制冷剂配管(430)和所述低压气体制冷剂配管(440)中的另一者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系统还包括液体制冷剂配管(360g),所述液体制冷剂配管的一端朝向所述空气调节器(300g)的所述第一热交换器(341)分支并与该第一热交换器(341)连接,另一端朝向所述空气调节器(300g)的所述第二热交换器(342)分支并与该第二热交换器(342)连接,所述液体制冷剂配管的至少一部分配置在所述压缩机单元(410)内,并且所述压缩机单元(410)还包括副制冷热交换器(414),所述副制冷热交换器与所述液体制冷剂配管(360g)流体地连接,并且构造成对在所述液体制冷剂配管(360g)中流动的制冷剂进行制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器还包括:第一主空气通道,所述第一主空气通道构造成允许空气在所述第一主空气通道中朝向所述供气出口流动;以及第二主空气通道,所述第二主空气通道构造成允许空气在所述第二主空气通道中朝向所述排气出口流动,所述排出通风通道构造成允许空气在所述排出通风通道中从所述回气入口朝向所述排气出口流动,所述排出通风通道构造成允许通风排出空气穿过所述第二热交换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空气通道构造成基本上仅允许所述通风排出空气穿过所述第二热交换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空气通道构造成允许空气在所述第二主空气通道中从所述外气入口朝向所述排气出口流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通风通道构造成允许第二穿过空气在所述第二穿过空气穿过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之前与所述通风排出空气混合,所述第二穿过空气是已经通过所述外气入口吸入并将要通过所述排气出口排放的空气。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给通风通道构造成允许第一穿过空气在所述第一穿过空气穿过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之前与通风进入空气混合,所述第一穿过空气是已经通过所述回气入口吸入并将要通过所述供气出口排放的空气,所述通风进入空气是已经通过所述外气入口吸入并将要通过所述供气出口排放的空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器还包括:全热交换器,所述全热交换器形成所述供给通风通道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排出通风通道的至少一部分,以便在所述通风进入空气与所述通风排出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调节器还包括:空气流量调节器,所述空气流量调节器构造成对至少第一穿过空气、第二穿过空气和所述通风排出空气中的每一个的流量进行调节,所述第一穿过空气是已经通过所述回气入口吸入并将要通过所述供气出口排放的空气,所述第二穿过空气是已经通过所述外气入口吸入并将要通过所述排气出口排放的空气。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流量调节器包括:第一主挡板,所述第一主挡板配置在所述第一主空气通道中;第二主挡板,所述第二主挡板配置在所述第二主空气通道中;以及排出挡板,所述排出挡板配置在所述排出通风通道中。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布置成使得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空气穿过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一主空气通道的延伸方向倾斜;并且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布置成使得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空气穿过方向相对于所述第二主空气通道的延伸方向倾斜。11.如权利要求2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空气通道和所述第二主空气通道布置成基本上平行,并且构造成使得从所述回气入口到所述供气出口的方向与从所述外气入口到所述排气出口的方向基本上相反。12.如权利要求2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空气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空气通道和所述第二主空气通道布置成基本上平行,并且构造成使得从所述回气入口到所述供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口贵弘S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欧洲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