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电监护仪用无线电极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7256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心电监护仪用无线电极片,包括监护仪本体,监护仪本体外壁的左右两侧均向内凹陷设置有凹槽,每一凹槽均向内开设有多个固定槽,每一固定槽均可拆卸连接有电极片,电极片包括内部中空的装置盒、设置于装置盒外壁前端边缘的吸盘、设置于装置盒前端的心电传感器,每一装置盒内壁的底部均设置有蓄电池,每一装置盒上端的一侧均设置有控制面板,每一控制面板内均设置有集成电路板、无线网络通讯模块,每一固定槽内壁的底部均设置有通电片,每一装置盒上端的另一侧均设置有与对应通电片配合电连的接电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采用导联线连接电极片,不仅不会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还不会影响监测数据的传输。还不会影响监测数据的传输。还不会影响监测数据的传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电监护仪用无线电极片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心电监护仪用无线电极片。

技术介绍

[0002]心电监护仪是一种以测量和控制病人生理参数,并可与已知设定值进行比较,如果出现超标可发出警报的装置或系统,在使用心电监护仪对重症病人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过程中,需要将监测用的电极片贴在病人的身体上。
[0003]而现有的电极片需要用到导线与监护仪进行连接,由于重症病人皮肤非常容易产生水肿,而监测病人生命体征的导线有时候病人一翻身或者烦躁都压到身子底下,就容易在病人的皮肤上形成压疮,会对病人造成很严重的不适感,且由于牵拉、弯折损坏会影响数据传输,导联线的存在还会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心电监护仪用无线电极片,不采用导联线连接电极片,不仅不会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还不会影响监测数据的传输。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心电监护仪用无线电极片,包括监护仪本体,所述监护仪本体外壁的左右两侧均向内凹陷设置有沿其高度方向设置的凹槽,每一凹槽内壁的后端均沿其高度方向向内开设有多个呈等间距分布的固定槽,每一固定槽内均可拆卸连接有与之配合的电极片,所述电极片包括内部中空的装置盒、设置于所述装置盒外壁前端边缘的吸盘、设置于所述装置盒前端的心电传感器,每一装置盒内壁的底部均设置有蓄电池;
[0007]每一装置盒上端的一侧均设置有控制面板,每一控制面板内均设置有集成电路板、无线网络通讯模块,每一固定槽内壁的底部均设置有与所述监护仪本体电连的通电片,每一装置盒上端的另一侧均设置有与对应通电片配合电连的接电片,所述蓄电池、所述控制面板、所述心电传感器、所述无线网络通讯模块及所述接电片均与所述集成电路板电连,每一集成电路板均通过对应的无线网络通讯模块与所述监护仪本体进行网络通讯。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先将本装置的电极片从对应的固定槽内取出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将对应的电极片贴在患者身体上的相应位置并固定,操作控制面板,通过集成电路板控制对应的心电传感器工作,心电传感器监测的数值传递至集成电路板,集成电路板通过无线网络通讯模块将监测的数值信息传递至监护仪本体上进行显示,在监测期间,病人可以自由活动,不受导联线的约束,使用完成后,将电极片放回至凹槽内对应的固定槽内,让通电片与接电片接触电连对装置盒内的蓄电池进行充电。
[0009]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每一固定槽的内壁均设置有永磁铁圈,每一装置盒的外壁均设置有与之配合且可被所述永磁铁圈吸附的固定圈。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让电极片更加牢固的固定在对应的固定槽内,防止丢失影响正常使用。
[0011]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每一控制面板上端的一侧均设置有多个与之电连且用于显示对应蓄电池电量的信号灯。
[0012]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每一吸盘外壁的上端均设置有与之连通的单向阀。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抽取吸盘内的残余气体,降低气压,让电极片与患者的皮肤固定的更加牢固。
[0014]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无线网络通讯模块为蓝牙模块。
[0015]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每一吸盘外壁上端的一侧均设置有与之配合的提耳。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提耳可以快速的将吸盘从患者身上取下,避免用力拉扯造成患者疼痛。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其一、本技术不采用导联线连接电极片,不仅不会限制病人的活动范围,还不会影响监测数据的传输;
[0019]其二、本技术的通电片及接电片在电极片使用完成后将其放回固定槽内就能进行充电操作,保证其电量的充足;
[0020]其三、本技术的单向阀可以尽可能的排出的吸盘内的空气降低气压,提高电极片吸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主要是用于展示通电片于永磁铁圈;
[0023]图3是本技术电极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主要是用于展示电极片各部件的位置连接关系。
[0025]图中:1、监护仪本体;11、凹槽;12、固定槽;13、通电片;14、永磁铁圈;15、电极片;16、装置盒;17、吸盘;18、心电传感器;19、蓄电池;2、控制面板;21、集成电路板;22、无线网络通讯模块;23、信号灯;24、接电片;25、单向阀;26、固定圈;27、提耳。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7]实施例,参照图1

4,一种心电监护仪用无线电极片,包括监护仪本体1,监护仪本体1外壁的左右两侧均向内凹陷设置有一个沿其高度方向设置的凹槽11,每一凹槽11内壁的后端均沿其高度方向向内开设有三个呈等间距分布的固定槽12,每一固定槽12内均可拆卸连接有一个与之配合的电极片15,电极片15包括一个内部中空的装置盒16、一个设置于装置盒16外壁前端边缘的吸盘17、一个设置于装置盒16前端的心电传感器18,每一吸盘17外壁的上端均设置有一个与之连通的单向阀25,每一吸盘17外壁上端的一侧均设置有一个与之配合且柔软的提耳27,每一固定槽12的内壁均设置有一个与之配合的永磁铁圈14,每一装置盒16的外壁均设置有一个与之配合且可被永磁铁圈14吸附的固定圈26。
[0028]每一装置盒16内壁的底部均设置有一个蓄电池19,每一装置盒16上端的一侧均设置有一块控制面板2,每一控制面板2内均设置有一块由控制器、数据处理模块组成的集成
电路板21、一个由蓝牙模块组成的无线网络通讯模块22,每一控制面板2上端的一侧均设置有三个与之电连且用于显示对应蓄电池19电量的信号灯23,每一固定槽12内壁的底部均设置有一块与监护仪本体1电连的通电片13,每一装置盒16上端的另一侧均设置有一块与对应通电片13配合电连的接电片24,蓄电池19、控制面板2、心电传感器18、无线网络通讯模块22及接电片24均与集成电路板21电连,每一集成电路板21均通过对应的无线网络通讯模块22与监护仪本体1进行网络通讯。
[0029]使用方式:使用时,先将本装置的电极片15从对应的固定槽12内取出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将对应电极片15的吸盘17贴在患者身体上的相应位置并固定,然后使用注射器连接单向阀25,抽取吸盘17与患者皮肤之间残余的空气,降低气压的同时还能让心电传感器18紧贴患者皮肤,操作装置盒16上的控制面板2,通过集成电路板21控制对应的心电传感器18工作,心电传感器18监测的数值传递至集成电路板21,集成电路板21通过无线网络通讯模块22将监测的数值信息传递至监护仪本体1上进行显示。
[0030]在监测期间,病人可以自由活动,不受导联线的约束,而且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电监护仪用无线电极片,包括监护仪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护仪本体(1)外壁的左右两侧均向内凹陷设置有沿其高度方向设置的凹槽(11),每一凹槽(11)内壁的后端均沿其高度方向向内开设有多个呈等间距分布的固定槽(12),每一固定槽(12)内均可拆卸连接有与之配合的电极片(15),所述电极片(15)包括内部中空的装置盒(16)、设置于所述装置盒(16)外壁前端边缘的吸盘(17)、设置于所述装置盒(16)前端的心电传感器(18),每一装置盒(16)内壁的底部均设置有蓄电池(19);每一装置盒(16)上端的一侧均设置有控制面板(2),每一控制面板(2)内均设置有集成电路板(21)、无线网络通讯模块(22),每一固定槽(12)内壁的底部均设置有与所述监护仪本体(1)电连的通电片(13),每一装置盒(16)上端的另一侧均设置有与对应通电片(13)配合电连的接电片(24),所述蓄电池(19)、所述控制面板(2)、所述心电传感器(18)、所述无线网络通讯模块(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秀丽刘奇娜罗贵花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龙城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