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贝壳粉均热层锅具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7217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贝壳粉均热层锅具的生产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铸造锅体,该锅体具有锅底以及侧壁,该锅底底部设置有底腔,该底腔具有下开口以及上倾斜腔面,第二步、制作均热层,步骤A、将金属铁研磨成粉末得到铁粉,步骤B、将铁粉与贝壳粉进行充分混合得到混合粉末,步骤C、将混合粉末加热到熔融状态,而后导入模具,步骤D、脱模,得到该均热层,第三步、将若干导热条固定在第二步中的该均热层上,第四步、将第三步中装配有若干导热条的该均热层固定在第一步的该锅体底部。均热层固定在第一步的该锅体底部。均热层固定在第一步的该锅体底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贝壳粉均热层锅具的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锅具的生产方法,特别是指一种结构中具有贝壳粉均热层锅具的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不粘锅就是指做饭时不会粘锅底的锅,它的原理是锅底采用了不粘涂层,常见的性能最好的涂层是特氟龙涂层和陶瓷涂层,不粘锅的表面通常都是覆盖一层涂料,不粘涂料是一种涂层表面不易被其他粘性物质所粘附或粘着后易被除去的特种涂料。此种涂料因其所形成涂层的表面能极低、摩擦系数小、易滑动等防粘性特点大部分的涂层都是特氟龙,也就是所谓的聚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的结构就是主链全碳的高分子,并且每个碳原子都连接两个氟原子。由于氟原子超强的电负性,碳氟键是极其稳定的。所以,聚四氟乙烯表现出很大的反应惰性。食物中的分子也就很难与聚四氟乙烯发生反应。就连最活泼的卤素氟气,都无法与聚四氟乙烯发生反应。氟的超强电负性意味着其他分子遇到聚四氟乙烯的时候都会被排斥开。这些原因就是不粘锅“不粘”的原理。不粘涂料的基本成膜物质为氟树脂与粘结剂。氟树脂的选择对不粘涂料的不粘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氟树脂种类很多,在诸多的氟树脂中,聚四氟乙烯(PTFE)摩擦系数最小,因而PTFE为不粘涂料的首选氟树脂。
[0003]但是目前出现的锅具以及不粘锅上都没有设置火力均衡系统,所以在使用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锅底中央位置温度较高而锅底四周位置温度较低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长时间使用后不但会影响不粘锅涂层的使用寿命,同时,往往造成烹饪使用感受不佳的情况。
[0004]在锅具中增加均热层能够均衡锅具的使用感受,并使烹饪效果更佳,但是现有技术通过简单铸造制作锅具的方法不能够支持具有均热层锅具的生产,而此是为现有技术的主要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贝壳粉均热层锅具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铸造锅体,将铸造锅体的原料加热至熔融状态倒入模具中,冷却后脱模得到该锅体,该锅体具有锅底以及侧壁,该侧壁环设在该锅底四周,该锅底底部设置有底腔,该底腔具有下开口以及上倾斜腔面。
[0006]第二步、制作均热层,步骤A、将金属铁研磨成粉末得到铁粉,步骤B、将铁粉与贝壳粉进行充分混合得到混合粉末,步骤C、将混合粉末加热到熔融状态,而后导入模具,步骤D、脱模,得到该均热层,步骤B中,该铁粉与该贝壳粉的重量比为10:1至17:1,该贝壳粉中碳酸钙的含量大于等于90%。
[0007]制作完成的该均热层具有中央均热部分以及四周均热环,该四周均热环环设在该中央均热部分四周,该中央均热部分的厚度大于该四周均热环的厚度,该中央均热部分具有上倾斜面以及下外凸面,该中央均热部分的厚度从中央向两侧递减,该四周均热环具有
环体上倾斜面以及环体底面,该四周均热环的厚度从中央向两侧递减,该环体上倾斜面与该上倾斜面连接在一起形成一装配面,该四周均热环的该环体底面上凹设有若干装配槽。
[0008]第三步、将若干导热条固定在第二步中的该均热层上,将若干该导热条一一对应的固定在该均热层的该四周均热环的若干该装配槽中。
[0009]第四步、将第三步中装配有若干导热条的该均热层固定在第一步的该锅体底部,使该均热层的该装配面与该锅底的该底腔的该上倾斜腔面贴合在一起。
[00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贝壳粉均热层锅具的生产方法,其利用铁粉以及贝壳粉制作形成了均热层,并采用特殊的方法将均热层加工设置在锅体底部,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所生产的产品在使用的时候,锅具放置在炉头正上方,炉头所生成的火焰强度从中间向两侧递减,其主要通过如下方式对火焰进行均衡。首先,通过该均热层进行受热均衡,由于该均热层的该中央均热部分的厚度大于该四周均热环的厚度,所以在炉头正上方位置通过该中央均热部分能够缓解火焰强度。其次,通过该均热层以及若干该导热条能够引导火焰向锅底四周蔓延,达到对火焰进行均衡的作用。在进行火焰引导的过程中,首先借助该中央均热部分的该下外凸面引导火焰向锅底四周蔓延,而后,蔓延的火焰进入每一个该导热条的该火焰引导腔中,通过该导热条将锅底中央的温度向锅底四周传导,从而达到热量均衡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0012]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生产出产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生产出产品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生产出产品的仰视图。
[0015]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导热条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导热条的倾斜内腔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至6所示,一种具有贝壳粉均热层锅具的生产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18]第一步、铸造锅体100。
[0019]将铸造锅体的原料加热至熔融状态倒入模具中,冷却后脱模得到该锅体100。
[0020]实践中,铸造锅体的原料为传统制作锅具的材料,这里不再累述。
[0021]该锅体100具有锅底110以及侧壁120,该侧壁120环设在该锅底110四周。
[0022]该锅底110底部设置有底腔111,该底腔111具有下开口112以及上倾斜腔面113。
[0023]在具体实施的时候,该锅体100为平底锅,该锅底110为水平锅底。
[0024]第二步、制作均热层200。
[0025]步骤A、将金属铁研磨成粉末得到铁粉。
[0026]步骤B、将铁粉与贝壳粉进行充分混合得到混合粉末。
[0027]步骤C、将混合粉末加热到熔融状态,而后导入模具。
[0028]步骤D、脱模,得到该均热层200。
[0029]步骤A中的该金属铁与传统制作锅具的材料一致,这里不再累述。
[0030]步骤B中,该铁粉与该贝壳粉的重量比为10:1至17:1,该贝壳粉中碳酸钙的含量大于等于90%。
[0031]上述的贝壳粉是用牡蛎、河蚌、蛤蜊、蚝类等去肉后的外壳经粉碎加工而成的粉状物。贝壳粉是指贝壳经过粉碎研磨制成的粉末。
[0032]制作完成的该均热层200具有中央均热部分210以及四周均热环220,该四周均热环220环设在该中央均热部分210四周,该中央均热部分210的厚度大于该四周均热环220的厚度。
[0033]该中央均热部分210具有上倾斜面211以及下外凸面212,该中央均热部分210的厚度从中央向两侧递减。
[0034]该四周均热环220具有环体上倾斜面221以及环体底面222,该四周均热环220的厚度从中央向两侧递减。
[0035]该环体上倾斜面221与该上倾斜面211连接在一起形成一装配面230。
[0036]该四周均热环220的该环体底面222上凹设有若干装配槽240。
[0037]第三步、将若干导热条300固定在第二步中的该均热层200上。
[0038]将若干该导热条300一一对应的固定在该均热层200的该四周均热环220的若干该装配槽240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贝壳粉均热层锅具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铸造锅体,将铸造锅体的原料加热至熔融状态倒入模具中,冷却后脱模得到该锅体,该锅体具有锅底以及侧壁,该侧壁环设在该锅底四周,该锅底底部设置有底腔,该底腔具有下开口以及上倾斜腔面,第二步、制作均热层,步骤A、将金属铁研磨成粉末得到铁粉,步骤B、将铁粉与贝壳粉进行充分混合得到混合粉末,步骤C、将混合粉末加热到熔融状态,而后导入模具,步骤D、脱模,得到该均热层,步骤B中,该铁粉与该贝壳粉的重量比为10:1至17:1,该贝壳粉中碳酸钙的含量大于等于90%,制作完成的该均热层具有中央均热部分以及四周均热环,该四周均热环环设在该中央均热部分四周,该中央均热部分的厚度大于该四周均热环的厚度,该中央均热部分具有上倾斜面以及下外凸面,该中央均热部分的厚度从中央向两侧递减,该四周均热环具有环体上倾斜面以及环体底面,该四周均热环的厚度从中央向两侧递减,该环体上倾斜面与该上倾斜面连接在一起形成一装配面,该四周均热环的该环体底面上凹设有若干装配槽,第三步、将若干导热条固定在第二步中的该均热层上,将若干该导热条一一对应的固定在该均热层的该四周均热环的若干该装配槽中,第四步、将第三步中装配有若干导热条的该均热层固定在第一步的该锅体底部,使该均热层的该装配面与该锅底的该底腔的该上倾斜腔面贴合在一起。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贝壳粉均热层锅具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浩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门市浩盈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