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医用膜及其制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7193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双层医用膜及其制法。双层医用膜包括一亲水性物质层以及设置于亲水性物质层上的一疏水性物质层。亲水性物质层包括亲水性纤维、亲水性颗粒或其组合物,亲水性纤维及亲水性颗粒的材料包括一亲水性高分子。双层医用膜的制法包括以下步骤:使用一电纺液,以静电纺丝的方式形成一亲水性物质层或是使用一亲水性溶液形成亲水性物质层;制得包括亲水性物质层的一双层医用膜。其中,亲水性物质层包括亲水性纤维、亲水性颗粒或其组合物,亲水性纤维或亲水性颗粒的材料包括一亲水性高分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双层医用膜具有抗沾黏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双层医用膜具有抗沾黏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双层医用膜具有抗沾黏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层医用膜及其制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层医用膜及其制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抗沾黏效果的双层医用膜及其制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手术过后,患者体内会产生各种伤口。伤口在愈合的过程中,可能会渗出体液或血液,一旦伤口与其他器官接触,便可能导致沾黏(adhesion)。为了避免沾黏的发生,术后医生会于伤口上覆以一抗沾黏膜(anti

adhesion film),以减少沾黏发生的机率。
[0003]现有的抗沾黏膜皆为单层结构,形成抗沾黏膜的成分通常为聚乳酸或是羧甲基纤维素。然而,无论是聚乳酸(polylactic acid)或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材质的抗沾黏膜,目前仍具有一些缺失,而不利于使用。
[0004]聚乳酸本身为疏水性物质,因此,聚乳酸材质的抗沾黏膜具有不易贴附于伤口的问题。医生尚需进行缝合,以将抗沾黏膜固定于伤口处。
[0005]羧甲基纤维素材质的抗沾黏膜虽较易与伤口贴合,但羧甲基纤维素吸水后会膨润,而容易附着于手套或器械。因此,在使用羧甲基纤维素材质的抗沾黏膜时,通常会搭配使用泰维克纸将泰维克纸覆盖于抗沾黏膜上,以利于医生进行缝合或其他治疗步骤。
[0006]根据上述内容可得知,无论是聚乳酸或羧甲基纤维素材质的抗沾黏膜,目前在使用上都存在一些问题,并仍待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层医用膜及其制法。
[0008]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其中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层医用膜。双层医用膜包括一亲水性物质层以及一疏水性物质层。亲水性物质层包括亲水性纤维、亲水性颗粒或其组合物,亲水性纤维及亲水性颗粒的材料包括一亲水性高分子。疏水性物质层设置于亲水性物质层上。
[0009]优选地,亲水性高分子是选自于由下列所构成的群组:玻尿酸(hyaluronic acid)、羧甲基纤维素(carboxymethyl cellulose)、胶原蛋白(collagen)、明胶(gelatin)、海藻酸盐(alginate)及几丁聚醣(chitosan)。
[0010]优选地,亲水性高分子的分子量为2000g/mol至2000000g/mol。
[0011]优选地,亲水性纤维的材料中另包括一赋形剂,亲水性纤维中亲水性高分子与赋形剂的重量比为1:30至5:1。
[0012]优选地,疏水性物质层是由一疏水性纤维所形成,疏水性纤维的直径为200纳米至3000纳米。
[0013]优选地,疏水性物质层是通过静电纺丝方式所形成。
[0014]优选地,双层医用膜的拉伸强度为1.1MPa至5.2MPa。
[0015]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另外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层医用膜的制法。双层医用膜的制法包括:使用一电纺液,以静电纺丝的方式形成一亲水性物质层;制得包括亲水性物质层的双层医用膜。亲水性物质层包括亲水性纤维,亲水性纤维的材料包括一亲水性高分子。双层医用膜还包括设置于亲水性物质层上的一疏水性物质层。
[0016]优选地,亲水性纤维的材料中还包括一赋形剂,电纺液包括:5至75重量百分浓度的酒精、25至95重量百分浓度的水、0.5至5重量百分浓度的亲水性高分子以及2至15重量百分浓度的赋形剂。
[0017]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另外再一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层医用膜的制法。双层医用膜的制法包括:使用一亲水性溶液,以形成一亲水性物质层,制得包括亲水性物质层的一双层医用膜。亲水性物质层包括亲水性纤维、亲水性颗粒或其组合物,亲水性纤维及亲水性颗粒的材料包括一亲水性高分子。双层医用膜还包括设置于亲水性物质层上的一疏水性物质层。
[0018]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双层医用膜及其制法,其能通过“亲水性物质层是由亲水性纤维、亲水性颗粒或其组合物所形成”以及“疏水性物质层设置于所述亲水性物质层上”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以往单层医用膜使用不便的问题。
[0019]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双层医用膜的使用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双层医用膜的剖面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的III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3]图4为一种用以实施本专利技术双层医用膜的制造方法的静电纺丝装置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2的V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实施例的双层医用膜的制法的流程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双层医用膜的制法的流程图。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又另一实施例的双层医用膜的制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所公开有关“双层医用膜及其制法”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效果。本专利技术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专利技术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相关
技术实现思路
,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0029]请合并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双层医用膜包括堆叠设置的一亲水性物质层1与一疏水性物质层2,亲水性物质层1与疏水性物质层2直接接合。其中,亲水性物质层1可
与伤口A接触,并具有良好的附着性。疏水性物质层2可防止伤口A与周围的器官沾黏,且疏水性物质层2不易贴附于医疗器械T或医用耗材上。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双层医用膜具有良好的使用便利性。
[0030]为了方便使用,双层医用膜的总厚度为10微米至100微米。其中,亲水性物质层1的厚度为5微米至50微米,疏水性物质层2的厚度为5微米至90微米。较佳的,疏水性物质层2的厚度大于亲水性物质层1的厚度。更佳的,疏水性物质层2与亲水性物质层1的厚度比为2:1至6:1。如此一来,本专利技术的双层医用膜可具有方便拿取的效果。
[0031]本专利技术的亲水性物质层1可以是由电纺或涂布的方式形成,但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亲水性物质层1包括亲水性纤维、亲水性颗粒或其组合物。
[0032]于一些实施例中,亲水性物质层1是由一条或多条亲水性纤维11所形成(如图3所示)。亲水性纤维11的材料包括一亲水性高分子。亲水性高分子于是与人体具有兼容性的高分子,举例来说,亲水性高分子可以是玻尿酸、胶原蛋白、明胶、海藻酸盐、几丁聚醣或其组合物。并且,亲水性高分子的分子量为2000g/mol至2000000g/mol。较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医用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层医用膜包括:一亲水性物质层,所述亲水性物质层包括亲水性纤维、亲水性颗粒或其组合物,所述亲水性纤维及所述亲水性颗粒的材料包括一亲水性高分子;以及一疏水性物质层,其设置于所述亲水性物质层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医用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性高分子是选自于由下列所构成的群组:玻尿酸、羧甲基纤维素、胶原蛋白、明胶、海藻酸盐及几丁聚醣。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医用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性高分子的分子量为2000至200000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医用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性纤维的材料中还包括一赋形剂,所述亲水性纤维中所述亲水性高分子与所述赋形剂的重量比为1:30至5: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医用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性物质层是由一疏水性纤维所形成,所述疏水性纤维的直径为200纳米至3000纳米。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医用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水性物质层是通过静电纺丝方式所形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医用膜,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德超钟敏帆袁敬尧郑文瑞
申请(专利权)人: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