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进水管保温装置及水质自动监测站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6771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进水管保温装置及水质自动监测站,保温装置包括保温层、电阻丝和阻燃层,保温层包裹进水管;电阻丝设置于保温层上;阻燃层包裹所述保温层;电阻丝为镀锡铜丝,通过控制镀锡铜丝的电流持续产生热量,产生的热量通过保温层传递至进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新型的镀锡铜丝作为电阻丝,不需要外加能源,在显著增加热效率的同时兼具节能的效果,即使是在冬季,尤其是严寒地区,仍然能够保证进水管可以正常使用,并且将加热保温结构与阻燃结构相结合,能够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大提高使用安全性。大大提高使用安全性。大大提高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进水管保温装置及水质自动监测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质监测
,尤其是指一种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进水管保温装置及水质自动监测站。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对水质进行自动监测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了实时了解河流的水质情况,控制突发事件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已陆续在各重点河流、湖泊上建立水质自动监测站,通过水站实时监测水环境质量及其污染变化情况,为水环境的保护、管理及水污染防治提供了重要信息。
[0003]现有技术水质自动监测站进水管以PVC塑料为主,受冬天等寒冷环境的影响,尤其是严寒地区,进水管内的水会结冰,严重时还会冻裂进水管,造成进水管漏水,从而造成水质自动监测站无法抽水测样。为了保护进水管,当前多采用加热的方式对进水管进行保温,主流的加热方式多为远红外加热或热阻丝加热的方式,这两种加热方式的热效率普遍较低,造成了电能的极大浪费,且进水管在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
[0004]因此,迫切需要提供一种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进水管保温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出一种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进水管保温装置及水质自动监测站,其将新型的镀锡铜丝作为电阻丝,不需要外加能源,在显著增加热效率的同时兼具节能的效果,即使是在冬季,尤其是严寒地区,仍然能够保证进水管可以正常使用,并且将加热保温结构与阻燃结构相结合,能够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大提高使用安全性。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进水管保温装置,包括保温层、电阻丝和阻燃层,所述保温层包裹进水管;所述电阻丝设置于所述保温层上;所述阻燃层包裹所述保温层;其中,所述电阻丝为镀锡铜丝,通过控制所述镀锡铜丝的电流持续产生热量,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保温层传递至进水管。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保温层上。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为5

15mm。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外护套层,所述外护套层包裹所述阻燃层。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护套层包括金属编织层。
[0011]此外,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进水管保温装置,包括保温层、电阻丝、阻燃层和外护套层,所述保温层包裹进水管;所述电阻丝设置于所述保温层上;所述阻燃层包裹所述保温层;所述外护套层包裹所述阻燃层;其中,所述电阻丝为镀锡铜丝,通过控制所述镀锡铜丝的电流持续产生热量,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保温层传递至进
水管。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保温层上。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为5

15mm。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护套层包括金属编织层。
[0015]并且,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水质自动监测站,包括如上述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进水管保温装置或如第二实施例所述的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进水管保温装置。
[0016]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进水管保温装置及水质自动监测站,其将新型的镀锡铜丝作为电阻丝,不需要外加能源,在显著增加热效率的同时兼具节能的效果,即使是在冬季,尤其是严寒地区,仍然能够保证进水管可以正常使用,并且将加热保温结构与阻燃结构相结合,能够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大提高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进水管保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进水管保温装置的填埋示意图。
[0021]图中标号说明:11、进水管;12、保温层;13、阻燃层;14、外护套层;15、电阻丝;16、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0023]实施例一
[0024]参照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结构的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进水管11保温装置,包括保温层12、电阻丝15和阻燃层13,所述保温层12包裹进水管11;所述电阻丝15设置于所述保温层12上;所述阻燃层13包裹所述保温层12;其中,所述电阻丝15为镀锡铜丝,通过控制所述镀锡铜丝的电流持续产生热量,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保温层12传递至进水管11。
[002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进水管11保温装置,其将新型的镀锡铜丝作为电阻丝15,不需要外加能源,在显著增加热效率的同时兼具节能的效果,即使是在冬季,尤其是严寒地区,仍然能够保证进水管11可以正常使用,并且将加热保温结构与阻燃结构相结合,能够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大提高使用安全性。
[002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进水管11保温装置,其采用镀锡铜丝作为电阻丝15,其能够显著提高热功率,减少电能损耗,节能效果显著,延长进水管11的使用寿命。
[0027]其中,上述保温层12的厚度为5

15mm,优选地,保温层12的厚度为9mm,通过设置厚度较厚的保温层12来尽量的减少热量的散发,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保温效果,在显著增加热效率的同时兼具节能的效果,即使是在冬季,尤其是严寒地区,仍然能够保证进水管11可以
正常使用。
[0028]考虑到冬季,尤其是严寒地区,通过人为检测进水管11的温度的效率较低,而且无法保证能够对进水管11的温度进行实时检测,难免会出现进水管11冻结开裂的情况。因此本专利技术所提出一种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进水管11保温装置还包括温度传感器16,所述温度传感器16设置于所述保温层12上,温度传感器16和水质自动监测站的控制单元连接,通过温度传感器16实时监测外部温度变化,当外部温度低于零摄氏度时,温度传感器16反馈信息给水质自动监测站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打开开关,给镀锡铜丝通电,通过控制镀锡铜丝的电流进行发热,使镀锡铜丝保持在稳定的功率下工作,从而能够持续产生热量,产生的热量传递给保温层12,保温层12维持整个进水管11道的温度在零摄氏度以上,以保证进水管11道内部不结冰,从而保证整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进水正常工作,其中温度一般控制在零度以上十度以下,以防止温度过高而带来的危害。
[0029]本专利技术所提出一种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进水管11保温装置还包括外护套层14,所述外护套层14包裹所述阻燃层13。作为优选地,所述外护套层14包括金属编织层,即本专利技术最外层包裹了金属编织层作为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进水管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层、电阻丝和阻燃层,所述保温层包裹进水管;所述电阻丝设置于所述保温层上;所述阻燃层包裹所述保温层;其中,所述电阻丝为镀锡铜丝,通过控制所述镀锡铜丝的电流持续产生热量,产生的热量通过所述保温层传递至进水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进水管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保温层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进水管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为5

15mm。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进水管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护套层,所述外护套层包裹所述阻燃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进水管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套层包括金属编织层。6.一种水质自动监测站的进水管保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温层、电阻丝、阻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树青王明明陈佳秋张轩波曾琪邵一奇
申请(专利权)人:南大常熟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