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物料运输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输送带及输送系统,所述输送带包括输送带本体,所述输送带本体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布有若干防滑条,所述防滑条的两端设有沿物料输送方向凸设的第一导向条,所述防滑条包括相连接的两个防滑条单元,所述防滑条单元与所述输送带本体的侧面相垂直或相倾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输送带,通过在输送带本体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布防滑条,不仅有效提高了输送带对物料的适应性,避免输送过程中物料打滑;而且有效增加了物料与输送带间的摩擦力,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输送带的输送角度,增加皮带对布置空间的适应性,有效解决了物料在输送过程中存在的打滑、堵塞问题,保证了物料的正常输送。保证了物料的正常输送。保证了物料的正常输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输送带及输送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物料运输
,特别是涉及一种输送带及输送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市场中固体物料输送大部分采用的是皮带输送,皮带输送具有输送物料种类广泛、输送能力范围宽、输送线路适应性强、装卸料灵活、可靠性强、安全性高、费用低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建材工业领域。由于输送带具有一定坡度(坡度过大,超过25
°
,以实际为准),当物料水分较小、粒度较细、摩擦系数小时,物料就会出现打滑、堵塞的情况,严重时会导致皮带输送失效,所以需要对与物料直接接触的输送带进行相应改进,使物料能够在不利情况下仍可进行有效输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输送带及输送系统,解决物料在输送过程中存在的打滑、堵塞问题,保证物料的正常输送。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输送带,包括输送带本体,所述输送带本体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布有若干防滑条,所述防滑条的两端设有沿物料输送方向凸设的第一导向条,所述防滑条包括相连接的两个防滑条单元,所述防滑条单元与所述输送带本体的侧面相垂直或相倾斜。
[0006]优选地,所述防滑条单元与所述输送带本体的侧面之间的夹角为β,β的取值范围为45~90
°
。
[0007]优选地,两个所述防滑条单元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导向条,所述第二导向条沿背向物料输送的方向凸设。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条与所述第二导向条的长度相同,且其长度为L,L的取值范围为40~60mm。
[0009]优选地,所述输送带本体的宽度为B,B的取值范围为700~900mm。
[0010]优选地,所述输送带本体的厚度为H1,H1的取值范围为5~8mm。
[0011]优选地,所述防滑条单元的长度为L1,L1的取值范围为350~500mm。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导向条与所述输送带本体的侧面之间的间距为d,d的取值范围为80~120mm。
[0013]优选地,相邻的所述防滑条的间距为D,D的取值范围为250~350mm。
[0014]一种输送系统,所述输送系统包括上述的输送带。
[0015]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输送带及输送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输送带本体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布防滑条,不仅有效提高了输送带对物料的适应性,避免输送过程中物料打滑;而且有效增加了物料与输送带间的摩擦力,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输送带的输送角度,增加皮带对布置空间的适应性,有效解决了物料在输送过程中存在的打滑、堵塞问题,保证了物料的正常输送。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易于推广使
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输送带的俯视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输送带的主视图。
[0018]其中:1
‑
输送带本体,2
‑
防滑条,3
‑
第一导向条,4
‑
防滑条单元,5
‑
第二导向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0]如图1
‑
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输送带,包括输送带本体1,所述输送带本体1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布有若干防滑条2,所述防滑条2的两端设有沿物料输送方向凸设的第一导向条3,所述第一导向条3在物料输送过程中增加摩擦力的同时也起到阻拦与导向的作用,便于将物料集中。所述防滑条2包括相连接的两个防滑条单元4,所述防滑条单元4与所述输送带本体1的侧面相垂直或相倾斜。
[0021]基于上述技术特征的输送带,通过在输送带本体1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布防滑条2,不仅有效提高了输送带对物料的适应性,避免输送过程中物料打滑;而且有效增加了物料与输送带间的摩擦力,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输送带的输送角度,增加皮带对布置空间的适应性,有效解决了物料在输送过程中存在的打滑、堵塞问题,保证了物料的正常输送。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易于推广使用。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滑条单元4与所述输送带本体1的侧面之间的夹角为β,β的取值范围为45~90度,如50度、60度、70度等。具体地,所述防滑条单元4与所述输送带本体1两侧的夹角与输送机角度相关,输送机水平时,防滑条单元4与输送带本体1两侧的夹角为90
°
,即互相垂直;随着输送机角度的增大,防滑条单元4与输送带本体1两侧的夹角逐渐减小,其最小值为45
°
,当输送机垂直即为大倾角皮带机时,防滑条2与输送带本体1两侧的夹角为90
°
。
[0023]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防滑条单元4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导向条5,所述第二导向条5沿背向物料输送的方向凸设。所述第二导向条5可以提高两个所述防滑条单元4的连接强度,也可以对物料起到导向作用。所述第一导向条3与所述第二导向条5的长度相同,且其长度为L,L的取值范围为40~60mm,如45mm、50mm等。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输送带本体1的宽度为B,B的取值范围为700~900mm,如800mm,850mm等;所述输送带本体1的厚度为H1,H1的取值范围为5~8mm,如6mm、7mm等。
[0025]所述防滑条单元4的长度为L1,L1的取值范围为350~500mm,如400mm、450mm等。所述防滑条单元4与所述第一导向条3及所述第二导向条5的厚度H2随着输送机角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当输送机垂直即为大倾角皮带机时,防滑条单元与导向条的厚度最大,组成一系列物料输送槽垂直输送物料。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条3与所述输送带本体1的侧面之间的间距为d,d的取值范围为80~120mm,如100mm等。相邻的所述防滑条2的间距为D,D的取值范围为250~350mm,如300mm、320mm等。
[0027]皮带输送机的倾斜角度对于皮带输送机输送过程的生产率和功率消耗都有影响,皮带输送机输送能力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同时,皮带输送机布置时倾斜角度也将影响物料的输送效果,角度过大,物料出现打滑甚至无法输送的情况;另外,倾斜角度的大小还会影响物料的填充系数,倾斜角度越大,允许的填充系数越小,皮带输送机的能力越低。常规皮带机输送角度为17
°
左右,此时皮带输送机可以良好的输送适应于皮带输送的物料;当皮带倾斜角度大于20
°
时,物料输送量减小,设备功率增加;当皮带倾斜角度达到30
°
时,物料就会出现打滑的情况。本技术通过设置防滑条的设计可以有效提高皮带机对所输送物料的适应性,适当的提高输送角度,通过调整防滑条间距、高度与布置角度,当皮带倾斜角度达到40
°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输送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带本体,所述输送带本体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布有若干防滑条,所述防滑条的两端设有沿物料输送方向凸设的第一导向条,所述防滑条包括相连接的两个防滑条单元,所述防滑条单元与所述输送带本体的侧面相垂直或相倾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条单元与所述输送带本体的侧面之间的夹角为β,β的取值范围为45~90
°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防滑条单元的连接处设有第二导向条,所述第二导向条沿背向物料输送的方向凸设。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条与所述第二导向条的长度相同,且其长度为L,L的取值范围为40~60mm。5.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之明,李长东,王皓,唐盛贺,赵涛,
申请(专利权)人:宜昌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