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术后辅助仰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6252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术后辅助仰卧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患者在采用仰卧时上半身未被固定,而下肢在进行运动时容易造成损伤,以及患者脊柱受到损伤很难控制下肢进行自主的训练需要旁人帮助的问题;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左侧设有传动室,所述传动室的顶端转动连接有靠背板,所述靠背板的中部两侧设有矩形开口,每个所述矩形开口内部均左右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每个所述滑动板远离靠背板中心的一端均设有弧形导向壳,每个所述弧形导向壳中部靠近靠背板中心的一侧均设有槽口,每个所述弧形导向壳的内部均上下滑动连接有下半部分带齿的弧形板,每个所述弧形板上半部分靠近靠背板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一侧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一侧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术后辅助仰卧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康复设备
,具体是一种术后辅助仰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做完脊柱手术的病人应注意避免使脊柱承受过大的力,这就需要病人长时间卧床,但当病人由于长时间卧床需要起身休息或者吃饭时,就需要由医护人员帮助缓慢起身,采取仰卧姿势进行休息或者吃饭。
[0003]现有的患者在采用仰卧时一般是医护人员对病床进行调节使床头升起,在床头升起时为了避免患者的身体出现倾斜而使脊柱受到二次伤害,通常是在床头升起之前使用绷带先将患者固定,或者是在床头升起的过程中让医护人员或家属一直对患者进行扶持,防止患者在床头升起的过程中发生偏移,而且在脊柱手术后患者下肢也需要进行运动,此时患者采取仰卧位时如果不对上身进行固定的话,在下肢运动时会使得上身沿着倾斜的床板向下滑移,进而使得患者上身蜷缩在一起,使得脊柱承受较大的力,不利于患者术后脊柱的恢复。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术后辅助仰卧装置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术后辅助仰卧装置,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的左侧设有传动室(2),所述传动室(2)的顶端转动连接有靠背板(3),所述靠背板(3)的中部两侧设有矩形开口,每个所述矩形开口内部均左右滑动连接有滑动板(4),每个所述滑动板(4)远离靠背板(3)中心的一端均设有弧形导向壳(5),每个所述弧形导向壳(5)中部靠近靠背板(3)中心的一侧均设有槽口,每个所述弧形导向壳(5)的内部均上下滑动连接有下半部分带齿的弧形板(6),每个所述弧形板(6)上半部分靠近靠背板(3)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7),所述床体(1)右端前后两侧的边缘处均转动连接有支撑壳(8),两个所述支撑壳(8)顶端靠近床体(1)中心的一侧均设有半圆滑槽(9)且两个半圆滑槽(9)的方向相反,每个所述半圆滑槽(9)的内部均滑动安装有伸缩杆(10),每个所述伸缩杆(10)靠近床体(1)中部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固定腿架(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辅助仰卧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滑动板(4)底端靠近弧形导向壳(5)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支座(12),每个所述支座(12)的底端均转动连接有驱动齿轮(13),每个所述驱动齿轮(13)远离靠背板(3)中心的一侧均通过槽口与弧形板(6)啮合,每个所述支座(12)顶端靠近靠背板(3)中心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4),每个所述固定板(14)靠近靠背板(3)中心的一侧均螺纹连接有螺纹丝杆(15),两个所述固定板(14)之间位于靠背板(3)底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变向盒(16),所述变向盒(16)内部前后两侧内壁均转动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7),每个所述螺纹丝杆(15)均伸入变向盒(16)内部并与相应一侧的第一锥齿轮(17)同轴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的驱动齿轮(13)均同轴固定连接有齿轮电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辅助仰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室(2)内部位于床体(1)与靠背板(3)连接处之间同轴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杆(19),所述第一传动杆(19)的中部同轴转动连接有第三锥齿轮(20),所述传动室(2)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杆(21),所述变向盒(16)内部右侧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8),每个所述第一锥齿轮(17)均与第二锥齿轮(18)相啮合,所述第二传动杆(21)的一端伸入变向盒(16)并与第二锥齿轮(18)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21)的另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四锥齿轮(22),所述第四锥齿轮(22)与第三锥齿轮(20)相啮合,所述第一传动杆(19)靠近传动室(2)前侧内壁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23),所述传动室(2)右侧内壁处转动连接有第一蜗杆(24),第一蜗杆(24)伸出传动室(2)右侧内壁并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三带轮(28),所述第一蜗杆(24)底端啮合有第一蜗轮(25),所述第一蜗轮(25)靠近传动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大勇李云朋徐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