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钢丝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6238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丝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钢丝料增强混凝土,采用水泥基细集料混凝土材料作为基料、钢丝料作为增强改性材料,免去钢丝料和基料的搅拌工艺,通过钢丝料铺筑,以及高流动性基料压浆或灌浆,的途径制备得到。本发明专利技术钢丝料与基料的复合工艺,采用钢丝料铺设(或分层铺设)、压浆或灌浆浇筑、渗透、振动技术的免搅拌复合混凝土工艺。将基料充满钢丝间空隙,包裹每根钢丝,形成匀质(或层状)复合钢丝混凝土。这是基于本发明专利技术釆用了高性能的高流动性的基料和压浆(或灌浆)技术,成型工艺便捷,效率高。效率高。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丝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丝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普通水泥混凝土、砂浆的抗压强度高,但抗拉、抗裂、抗弯、抗冲击及韧性却比较差,在其中加入纤维可有效的改善、提高上述性能,形成纤维混凝土。常用的纤维有低弹性模量纤维(如尼龙纤维、聚乙烯纤维、聚丙烯纤维等)和高弹性模量纤维(钢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等)两大类。一般说低弹性模量纤维能提高混凝土抗冲击韧性,但对抗拉强度影响不明显。高弹性模量纤维能显著的提高韧性和抗拉强度,例如:在混凝土中掺入1.2~2%体积比的钢纤维,其抗弯强度可提高1.5~3倍,韧性可提高3~10倍以上,抗拉强度提高20%~50%。
[0003]从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在我国采用碳钢、合金钢和不锈钢等制造成的平直形、压痕形、波形、端沟形、大头形和不规则麻面形等短切钢纤维。工程中常用长度在20~60mm,当量直径在0.3~0.9mm,长径比30~80的钢纤维,掺入混凝土中形成复合钢纤维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在结结构工程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如桥面部分的面层结构、公路地面、飞机跑道、桥面的铺装、隧道衬里、盾构管片工程以及混凝土构件等。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定问题,使其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施工时混凝土和易性差,搅拌、浇筑和振动捣实时会发生纤维成团,分散不均匀等质量问题,粘接性能也有待改进,纤维价格也偏高,影响了钢纤维混凝土的推广应用。我国已有相应的纤维混凝土技术规程,如JGJ/T221—2010纤维混凝土应用技规程、GB/T38901
‑‑
2020纤维混凝土盾构管片等。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钢纤维有四大类,高强钢丝切断型、薄板剪切型、钢锭铣削型和熔抽型。我国纤维增强混凝土技术,主要是短切纤维(短切钢纤维和聚合物纤维)增强水泥混凝土和钢网(片状编织钢筋、钢丝网或焊接钢网)增强水泥混凝土和砂浆(均称为纤维混凝土)。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赋予混凝土不同的应用目的和应用范围,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与现有钢纤维改性混凝土不同构思的钢丝混凝土SWC(steel wire concrete),以钢丝料(形成无规毡、网、云团状)增强改性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以高性能、高流动性的水泥基细集料混凝土为基料,以钢丝形成的(无规毡、网或云团状)钢丝料为增强改性材料,通过免搅拌的压浆或灌浆工艺,而制备出的一种钢丝增强改性的钢丝混凝土。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钢丝混凝土,所述钢丝料增强混凝土采用水泥基细集料混凝土材料作为基料、钢丝料作为增强改性材料,免去钢丝料和基料的搅拌工艺,通过钢丝料铺筑,以及高流动性基料压浆或灌浆的途径制备得到。
[0008]优选地,所述水泥基细集料混凝土材料含高性能砂浆、轻集料的混凝土材料等。
[0009]优选地,所述为钢丝料增强混凝土材料,即钢丝混凝土材料,或钢丝砂浆材料,或钢丝轻集料混凝土材料,或与钢筋混凝土、轻集料混凝土的层状复合材料。
[0010]优选地,所述钢丝料钢丝为直径或当量直径0.3~0.9mm的钢丝制成的毡状、网状或云团状的钢丝料。
[0011]钢丝混凝土可用于各种装配式复合板构件、防震减震复合构件或薄壁混凝土结构、装饰构件、港区道路、桥面铺装等。例如抗震性能要求较高的构件、建筑节能轻质外墙板、防撞击复合构件和其它混凝土制品等。钢丝混凝土也可与钢筋配合形成钢丝钢筋混凝土构件。
[0012]优选地,所述钢丝混凝土选用以下体积份的原料组成:改性组份钢丝料0.25%~1.20%;基料组份99.75%~98.80%。
[0013]改性组份钢丝料含量太高,钢丝用量过大,会减小丝间空隙,不利于基料的渗透,同时增大基料分散性,减少基料的整体连贯性。
[0014]优选地,所述改性组份钢丝料所使用的钢丝为非直线性钢丝,直径(或当量直径)为0.3~0.9mm,长度大于500mm。
[0015]优选地,所述钢丝料为云团状、毡状、网状中的一种,视混凝土的成型要求、含钢率等而定;常选用层厚20

100mm范围,丝间空洞不小于5mm,并控制分布基本均匀。
[0016]优选地,所述基料组份的坍落度不低于180mm,抗压强度不低于20MPa,泵送混凝土扩展度不低于450mm。
[0017]更优选地,所述基料组份按照质量组分(Kg/m3)包括:水泥380~880份,砂200~1400份,轻集料0 520份,掺和料60~1300份,外加剂1~6份,水170~220份。
[0018]优选地,所述轻集料包括陶粒(陶砂)、EPS轻珠中的至少一种;轻集料粒径不大于5mm,多用2.5mm;陶粒密度在900Kg/m3以下,筒压强度3.5Mpa以上,EPS轻珠为阻燃型的密度在3~7Kg/m3。轻集料的目的是配制密度较小的钢丝混凝土,应用于有轻质、节能等要求的建筑构件或部位。
[0019]优选地,所述掺和料包括矿粉、硅灰、粉煤灰、陶瓷抛光渣粉、复合石粉(包含超细粉状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0020]优选地,所述外加剂为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硅烷可再分散乳胶粉中的至少一种。
[0021]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钢丝混凝土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2]步骤1,在密闭条件下,按配料组份计量,先加入砂、轻集料,再加入水泥、掺和料、外加剂和水,充分搅拌均匀;
[0023]步骤2,将改性组份钢丝料和基料组份进行铺设浇筑,钢丝料铺设一次不宜超过二层;
[0024]步骤3,钢丝的分层铺设和基料浇筑完成后,采用震动器进行震实;
[0025]优选地,在步骤1中,配置高性能的基料时,按配料组份计量,先将部分水泥、超细粉掺和料、外加剂和水,充分研磨分散均匀(如胶体磨等)成浆料,再用搅拌机加入砂、轻集料和余下材料充分搅拌均匀。
[0026]优选地,在步骤2中,基料浇筑时,釆用泵浇或机洒;制备匀质钢丝混凝土时,釆用砂浆泵压浆或灌浆方案,将砂浆从模具下方进料孔缓慢压入,或从上方灌入钢丝的空隙中,充满空隙,包裹每根钢丝,并配合震动排出气泡。
[0027]优选地,在步骤2中,视钢丝料品种不同,基料从上部灌浆铺筑时,厚度不宜超过400mm;从下部压灌浆铺筑时,厚度不宜超过500mm。
[0028]优选地,在步骤3中,震动时不得出现丝网上跳、分层、离析现象。
[002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30]本专利技术从混凝土材料的结构构造、材料复合改性原理和制造工艺入手,采用高流动性细集料混凝土、砂浆(含超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砂浆等)作为基料;采用钢丝(直径0.3~0.9mm,长度不等的长钢丝(一般不小于500mm)制成的弹性多维(无规空间毡、网、云团状)钢丝料,作为抗拉、抗裂、抗弯、抗冲击及增韧、增强材料;免去钢丝料和基料的搅拌工艺;通过钢丝料铺筑,高流动性基料压浆或灌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丝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料增强混凝土采用水泥基细集料混凝土材料作为基料、钢丝料作为增强改性材料,免去钢丝料和基料的搅拌工艺,通过钢丝料铺筑,以及高流动性基料压浆或灌浆的途径制备得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丝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基细集料混凝土材料为含高性能砂浆、轻集料混凝土的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丝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料为钢丝制成的毡状、网状或云团状的钢丝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丝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混凝土选用以下体积份的原料组成:改性组份钢丝料0.25%~1.20%;基料组份99.75%~98.8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丝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组份钢丝料所使用的钢丝为非直线性,直径或当量直径为0.3~0.9mm,长度大于500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丝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料为云团状、毡状、网状中的一种,视混凝土的成型要求、含钢率等而定;常选用层厚20~100mm范围,丝间空洞不小于5mm,并控制分布基本均匀。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丝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料组份的坍落度不低于180mm,抗压强度不低于20MPa,泵送混凝土扩展度不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伟张传镁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