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口装置,重复使用的防护服探伤系统及其探伤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6221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28
公开了一种封口装置,重复使用的防护服的探伤系统及其探伤方法,属于无损探伤技术领域。该封口装置包括支撑件和紧固件,支撑件用于填塞至待封口的柔性材质的开口内部,紧固件用于从待封口的柔性材质外部箍紧,使得待封口的柔性材质的开口部位夹持于支撑件和紧固件之间。该探伤系统中,柔性材质的封口装置设置于防护服的各开口处,形成内部封闭的容置腔体,热风生成装置向容置腔体内充入热风,并使得容置腔体内的气体压力高于环境大气压;热成像装置用于得到热成像图像;损伤定位单元用于根据热成像图像定位重复使用的防护服的损伤位置。该探伤方法能够实现探伤。其可有效评估防护服阻隔性能的局部差异和变化,为防护服的安全使用增加新的保障。安全使用增加新的保障。安全使用增加新的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封口装置,重复使用的防护服探伤系统及其探伤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产品无损探伤
,特别是涉及一种封口装置,重复使用的防护服的探伤系统及其探伤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防护服是为在特定环境中工作的人群提供安全防护的服装,主要用于石油、化工、医疗、核电、航天等领域。根据使用特性,防护服分为一次性防护服和可重复使用防护服。
[0003]一次性防护服使用非常方便,但在大规模使用时会带来很大的资源浪费和垃圾处理压力。可重复使用防护服是指具备一定重复使用次数的防护服,其耐用性和主要指标优于一次性医用防护服,但在防护服重复使用前往往需要经过洗涤、消毒等处理,防护服在使用、洗涤、消毒处理等过程中存在因穿刺、磨损等造成损伤的可能,对于有过滤效率、液体阻隔等要求的防护服,一旦发生破损,会给穿着人员带来很大安全隐患。
[0004]有关可重复使用防护服,我国出台的标准非常少,以现行的YY/T 1799

2020 《可重复使用医用防护服技术要求》为例,规定了透湿率、抗合成血液穿透性、断裂强力、阻燃性能、表面抗湿性、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材质的封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件和紧固件,所述支撑件用于填塞至待封口的柔性材质的开口内部,所述紧固件用于从所述待封口的柔性材质外部箍紧,使得所述待封口的柔性材质的开口部位夹持于所述支撑件和所述紧固件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材质的封口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泄压阀,所述泄压阀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封口后的柔性材质内部能够通过所述泄压阀与外界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材质的封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包括第一紧固组件和第二紧固组件,所述第一紧固组件、第二紧固组件通过各自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一紧固组件、第二紧固组件通过各自的自由端可拆卸地紧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材质的封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紧固件中至少其中之一由受压可变形的材质制成。5.一种重复使用的防护服探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风生成装置、气体传输管路、热成像装置、损伤定位单元和权利要求1

4中任一所述的柔性材质的封口装置,所述柔性材质的封口装置设置于所述重复使用的防护服的各开口处,使得所述重复使用的防护服通过所述柔性材质的封口装置形成内部封闭的容置腔体,所述热风生成装置通过所述气体传输管路向所述容置腔体内充入热风,并使得所述容置腔体内的气体压力高于环境大气压;所述热成像装置用于对充入热风后的重复使用的防护服进行热成像,得到热成像图像;所述损伤定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热成像图像定位所述重复使用的防护服的损伤位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重复使用的防护服探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的温度高于环境温度的取值范围为5℃

100℃;作为优选,所述容置腔体内的气体压力大于1.00atm,小于1.50atm;作为优选,所述损伤定位单元包括:热成像图像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热成像图像并显示;比较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热成像图像进行分析,得到所述热成像图像上与其他区域不同的区域的位置;损伤定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热成像图像上与其他区域不同的区域的位置,定位所述重复使用的防护服的损伤位置;作为优选,所述热成像图像获取模块的显示分辨率≥128
×
128,所述热成像图像获取模块的图像帧频≥25Hz,所述热成像图像获取模块的显示器分辨率≥800
×
600,所述热成像图像获取模块的热成像仪在

10℃

100℃的温度范围内的测量精度≤2℃;作为优选,所述重复使用的防护服探伤系统还包括连接框架,所述连接框架用于将设置在所述重复使用的防护服的容置腔体内部,各柔性材质的封口装置通过所述连接框架连接为一体;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框架由弹性材质制成;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框架包括躯体支撑杆、两个上臂支撑杆、两个腿部支撑杆和面部支撑件,
所述两个腿部支撑杆固定连接于所述躯体支撑杆的一端,所述面部支撑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躯体支撑杆的另一端,所述两个上臂支撑杆固定连接于所躯体支撑杆上,并且,所述两个上臂支撑杆与所述躯体支撑杆的连接点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廉志军姜锋马咏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