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包装内衬及薄膜包装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5937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薄膜包装内衬及薄膜包装组件,薄膜包装内衬包括底板及固设于底板的薄膜,底板包括承载部及第一折叠部,承载部具有相对背离的第一面及第二面,薄膜能够与承载部的第一面之间形成容置空间;在展开状态下,薄膜的长度不大于底板的长度,薄膜覆盖至少部分第一折叠部以及至少部分承载部;在第一包装状态下,第一折叠部以及薄膜折叠至第二面,且第一折叠部的折叠长度与薄膜的折叠长度相同;在第二包装状态下,第一折叠部以及薄膜折叠至第二面,且第一折叠部折叠成一个或多个相连的“V”字形。本申请提供的薄膜包装内衬,生产成本低,既能够包装低矮产品,又能够包装较高的产品,通用性好。通用性好。通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膜包装内衬及薄膜包装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包装
,特别是涉及薄膜包装内衬及薄膜包装组件。

技术介绍

[0002]传统的内衬结构通常包括底板和薄膜,其包装方式为将产品放置于底板之上,通过粘于底板上的薄膜将产品紧缚于底板之上,并形成完整包装结构。
[0003]传统的内衬结构中,产品的尺寸大小受限于薄膜的原始长短及伸缩性,只能包装低矮的产品。如果想要实现较高产品的包装,需要将长度大于底板的薄膜粘贴在底板上。然而,普通的内衬贴膜工艺仅能够将长度小于等于底板的薄膜粘贴在底板上,若想将长度大于底板的薄膜粘贴在底板上,需要使用特殊的贴膜设备生产,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薄膜包装内衬及薄膜包装组件。
[0005]一种薄膜包装内衬,包括底板及固设于所述底板的薄膜,所述底板包括承载部及第一折叠部,所述承载部具有相对背离的第一面及第二面,所述第一折叠部可折叠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承载部,所述薄膜能够与所述承载部的所述第一面之间形成容置空间;所述薄膜包装内衬能够通过折叠在展开状态、第一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包装内衬,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0)及固设于所述底板(10)的薄膜(20),所述底板(10)包括承载部(11)及第一折叠部(12),所述承载部(11)具有相对背离的第一面(111)及第二面(112),所述第一折叠部(12)可折叠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承载部(11),所述薄膜(20)能够与所述承载部(11)的所述第一面(111)之间形成容置空间(101);所述薄膜包装内衬(100)能够通过折叠在展开状态、第一包装状态以及第二包装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展开状态下,所述薄膜(20)的长度不大于所述底板(10)的长度,所述薄膜(20)覆盖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折叠部(12)以及至少部分所述承载部(11);在所述第一包装状态下,所述第一折叠部(12)以及所述薄膜(20)折叠至所述第二面(112),且所述第一折叠部(12)的折叠长度与所述薄膜(20)的折叠长度相同;在所述第二包装状态下,所述第一折叠部(12)以及所述薄膜(20)折叠至所述第二面(112),且所述第一折叠部(12)折叠成一个或多个相连的“V”字形,以使更长的所述薄膜(20)与所述承载部(11)相对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包装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部(12)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折叠部(12)分别连接于所述承载部(11)的两侧,所述薄膜(20)的两端分别固设于两个所述第一折叠部(12),且均固设于所述第一折叠部(12)相对远离所述承载部(11)的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包装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包装内衬(100)还具有第三包装状态,在所述第三包装状态下,两个所述第一折叠部(12)以及对应的所述薄膜(20)均折叠至所述第二面(112),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折叠部(12)的折叠长度与所述薄膜(20)折叠的折叠长度相同,另一个所述第一折叠部(12)的折叠长度大于所述薄膜(20)的折叠长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包装内衬,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包装内衬(100)还包括两组第一插舌(30),两组所述第一插舌(30)分别固设于所述第一折叠部(12),且均位于相对远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奕昆周东呈林凯俊傅秋佳董玉杰邓志吉刘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