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传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5776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2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重传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比特序列和重传比特数E,根据该第一比特序列进行第二信道编码,获得第二比特序列,根据该第二比特序列进行重传。其中,第一比特序列根据K个信息比特进行第一信道编码得到,该第一比特序列的长度为N,N、E和K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第二比特序列包括E个重传比特。该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重传比特数E灵活地扩展码长,提高了码长扩展的灵活性。提高了码长扩展的灵活性。提高了码长扩展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重传方法及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重传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兼具了前向纠错编码和自动重传请求的优点,是提高系统吞吐量和数据传输可靠性的关键技术。
[0003]数据信道的信道编码策略需要支持HARQ。一般的,HARQ方案主要有蔡司合并(chase combining,CC)HARQ,增量冻结(incremental freezing,IF)HARQ以及增量冗余(incremental redundancy,IR)HARQ。其中,CC

HARQ实现简单,但不会产生编码增益;IF

HARQ相比于CC

HARQ可以有编码增益,但增加了译码时延和编译码复杂度;IR

HARQ通过扩展编码长度可以拿到逼近长码的性能。然而,IR

HARQ方案中的扩展信息比特可能来自此前任意某次的传输,以及原信息比特和被复制比特的读取和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比特序列和重传比特数E,所述第一比特序列根据K个信息比特进行第一信道编码得到,所述第一比特序列的长度为N,所述N、所述E和所述K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根据所述第一比特序列进行第二信道编码,获得第二比特序列,所述第二比特序列包括E个重传比特;根据所述第二比特序列进行重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比特序列进行第二信道编码包括:根据所述第一比特序列和扩展矩阵进行第二信道编码,所述扩展矩阵包括E行N列,所述扩展矩阵根据扩展基矩阵得到,所述扩展基矩阵包括E0行N0列,所述E0和所述N0都是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基矩阵的扩展因子Z为素数;或者,Z=2
n
,所述Z为所述扩展基矩阵的扩展因子,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0的整数。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Z=N/N0,所述Z为所述扩展基矩阵的扩展因子。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Z=16。6.根据权利要求2

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矩阵的E行是第一矩阵的前E行,所述第一矩阵是所述扩展基矩阵根据扩展因子扩展后的矩阵;或者,所述扩展矩阵的E行是第一矩阵中相邻的E行,所述第一矩阵中相邻的E行是根据第一信道编码的码率确定的,所述第一矩阵是所述扩展基矩阵根据扩展因子扩展后的矩阵。7.根据权利要求2

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矩阵中某一行的行重与所述N、所述K和所述E有关。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展矩阵中某一行的行重满足如下关系中的任一项或多项:与所述E成负相关、与所述K成正相关、与所述N成负相关、与K/N成正相关。9.根据权利要求1

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K个信息比特的位置根据第一可靠度序列确定,所述第一可靠度序列的长度为所述N,所述第一可靠度序列为第二可靠度序列的子序列,所述第二可靠度序列的长度为N
max
,所述N
max
大于或等于所述N。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可靠度序列满足如下关系:
其中,为可靠度序列,其中元素是子信道的序号,表示与可靠度序列对应的可靠度,所述i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N
max
的整数。11.根据权利要求2

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比特序列根据K个信息比特进行第一信道编码得到包括:所述第一比特序列根据所述K个信息比特和内交织器序列进行第一信道编码得到,所述内交织器序列的块的大小等于所述扩展矩阵的扩展因子。12.根据权利要求1

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比特序列进行重传包括:根据所述N和所述K确定循环缓存的初传起点;根据所述初传起点和所述N确定所述循环缓存的重传起点;或者,根据所述初传起点以及所述E确定所述循环缓存的重传起点;根据所述第二比特序列以及所述重传起点进行重传。13.一种重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二待译码序列,所述第二待译码序列包括E个重传比特的信息,所述E为大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康剑李榕张华滋王献斌戴胜辰王俊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