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用气动湿式降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5658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煤矿井用气动湿式降尘装置,包括主机,所述主机的输出端通过法兰固定安装有脱水节,所述脱水节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喷水管,所述喷水管的输入端贯穿脱水节,且设置有用于过滤水中固体颗粒和污染物的过滤机构;通过推动刮板将卡在过滤网上的固体颗粒清理下来,当推杆带动刮板向下移动至设定位置时,斜块与滑槽的侧壁滑动,使得传动杆对第一活塞提供推力,第一活塞将过滤壳的输出端阻塞,通过水流对过滤网进行第二次清理,提高了对过滤网的清理效率,通过传动板翻转,使得第二活塞与排污口分离,方便将携带固体颗粒和污染物的水流从排污口排出,此过程不需要人工将过滤机构拆开清理,清理的过程简单,且清理的效率高。且清理的效率高。且清理的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煤矿井用气动湿式降尘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煤矿井下喷洒降尘装置
,具体为煤矿井用气动湿式降尘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煤矿井下喷洒降尘装置一般通过若干个独立小组件组成,喷头内部设一转芯,连接井下工作面的专用水源,为单项水压喷洒装置,用于矿井下工作面降尘,该喷洒降尘装置主要缺陷为:在喷洒降尘过程中,用水量大,雾化效果不佳,且易堵塞,需要提出一种方案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0003]如公开号为CN205495888U的专利文件,该装置通过采用一体套管式喷洒方式代替由若干个独立小组件喷头方式,无需更换喷头,减少了材料消耗;采用气水联动喷洒装置代替传统的单项水压喷洒装置,工作过程利用气水联动提高雾化效果,减少用水量,避免淋湿工作人员衣服;
[0004]由于煤矿井下的静压水中含有固态颗粒和污染物,需要定期对过滤装置进行清理,但是上述的方案中,首先需要阻塞井下的高压气,然后再将过滤装置拆卸下来才能进行清理,使得清理过滤装置的过程较为复杂,降低了清理的效率;同时,由于固体颗粒容易卡在过滤网上,现有对过滤网清理的方式仅通过清水冲洗一次,难以有效将卡在过滤网上的固体颗粒清理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方案解决的技术问题为:
[0006](1)如何通过设置清理单元,通过推动刮板将卡在过滤网上的固体颗粒清理下来,当推杆带动刮板向下移动至设定位置时,斜块与滑槽的侧壁滑动,使得传动杆对第一活塞提供推力,使得第一活塞将过滤壳的输出端阻塞,方便通过水流对过滤网进行第二次清理,提高了对过滤网的清理效率;
[0007](2)如何通过设置排污单元,通过传动板翻转,使得传动板配合连接杆带动第二活塞与排污口分离,方便将携带固体颗粒和污染物的水流从排污口排出,此过程不需要人工将过滤机构拆开清理,清理的过程较为简单,且清理的效率高。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煤矿井用气动湿式降尘装置,包括主机,所述主机的输出端通过法兰固定安装有脱水节,所述脱水节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喷水管,所述喷水管的输入端贯穿脱水节,且设置有用于过滤水中固体颗粒和污染物的过滤机构;
[0009]所述过滤机构包括过滤壳,所述过滤壳的输入端与进水管连通,且过滤壳的输出端与喷水管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过滤壳的内部开设有过滤腔,所述过滤腔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中部设置有用于过滤固体颗粒和污染物的过滤网,所述隔板的顶部活动设置有用于清理卡在过滤网上固体颗粒的清理单元,所述过滤壳的底部连通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清除固体颗粒和污染物的排污单元。
[0010]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清理单元包括活动插设在过滤壳上的推杆,所述过滤壳与推杆之间通过第一密封圈密封,所述推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推板,所述过滤壳上还固定安装有用于限位推杆的限位架,所述限位架与推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推力弹簧,所述推杆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刮板,所述刮板与过滤网接触,所述推杆的中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远离刮板的侧壁倾斜设置。
[0011]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隔板上活动插设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斜块,所述斜块滑动设置在滑槽的内部,且斜块与隔板之间设置有第二推力弹簧,所述传动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用于阻塞过滤壳输出端的第一活塞,所述过滤壳的内壁上还固定安装有用于导向第一活塞的导轨;当长时间使用过滤机构后,通过人工手动按动推板,使得推杆推动刮板将卡在过滤网上的固体颗粒清理下来,当推杆带动刮板向下移动至设定位置时,斜块与滑槽的侧壁滑动,使得传动杆对第一活塞提供推力,使得第一活塞将过滤壳的输出端阻塞,方便通过水流对过滤网进行第二次清理,提高了对过滤网的清理效率。
[0012]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排污单元包括固定安装在排污管中部的挡板,所述挡板的中部开设有排污口,所述挡板上方的排污管内壁还固定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安装有导向套,两个所述导向套的内部均滑动设置有升降杆,两个所述升降杆的底部共同固定安装有用于阻塞排污口的第二活塞,两个所述升降杆的顶部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过滤壳内壁靠近排污管的一侧活动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二活塞的传动模块。
[0013]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传动模块包括两个与过滤壳内壁固定连接的转动座,两个所述转动座之间转动设置有传动板,所述传动板的一端位于连接杆的下方,且传动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座,两个所述支撑座位于刮板的正下方;当刮板移动至设定位置时,刮板与两个支撑座接触,刮板继续向下移动,推动传动板发生翻转,使得传动板配合连接杆带动第二活塞与排污口分离,方便将携带固体颗粒和污染物的水流从排污口排出,此过程不需要人工将过滤机构拆开清理,清理的过程较为简单,且清理的效率高。
[0014]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主机的内部转动设置有井下高压气驱动的叶轮,所述喷水管的输出端朝向叶轮。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当长时间使用过滤机构后,通过人工手动按动推板,使得推杆推动刮板将卡在过滤网上的固体颗粒清理下来,当推杆带动刮板向下移动至设定位置时,斜块与滑槽的侧壁滑动,使得传动杆对第一活塞提供推力,使得第一活塞将过滤壳的输出端阻塞,方便通过水流对过滤网进行第二次清理,提高了对过滤网的清理效率。
[0017]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当刮板移动至设定位置时,刮板与两个支撑座接触,刮板继续向下移动,推动传动板发生翻转,使得传动板配合连接杆带动第二活塞与排污口分离,方便将携带固体颗粒和污染物的水流从排污口排出,此过程不需要人工将过滤机构拆开清理,清理的过程较为简单,且清理的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8]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体内部结构剖面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主机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过滤机构结构剖面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4中A处结构放大图;
[0024]图6为本专利技术排污单元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本专利技术排污单元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0026]图中:1、脱水节;2、过滤机构;3、进水管;4、主机;5、叶轮;6、喷水管;7、消音器;8、油水分离器;201、限位架;202、过滤壳;203、排污单元;204、排污管;205、隔板;206、过滤网;207、第一活塞;208、清理单元;2031、支撑座;2032、传动板;2033、连接杆;2034、导向套;2035、升降杆;2036、挡板;2037、第二活塞;2038、转动座;2081、推杆;2082、滑槽;2083、刮板;2084、斜块;2085、传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煤矿井用气动湿式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机(4),所述主机(4)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脱水节(1),所述脱水节(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喷水管(6),所述喷水管(6)的输入端设置有用于过滤水中固体颗粒和污染物的过滤机构(2);所述过滤机构(2)包括过滤壳(202),所述过滤壳(202)的输入端与进水管(3)连通,且过滤壳(202)的输出端与喷水管(6)的输入端连通,所述过滤壳(202)的内部开设有过滤腔,所述过滤腔的中部固定安装有隔板(205),所述隔板(205)的中部设置有过滤网(206),所述隔板(205)的顶部活动设置有用于清理卡在过滤网(206)上固体颗粒的清理单元(208),所述过滤壳(202)的底部连通有排污管(204),所述排污管(204)的内部设置有用于清除固体颗粒和污染物的排污单元(20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矿井用气动湿式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单元(208)包括活动插设在过滤壳(202)上的推杆(2081),所述推杆(208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推板,所述过滤壳(202)上还固定安装有用于限位推杆(2081)的限位架(201),所述限位架(201)与推板之间设置有第一推力弹簧,所述推杆(208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刮板(2083),所述推杆(2081)的中部开设有滑槽(2082),所述滑槽(2082)远离刮板(2083)的侧壁倾斜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煤矿井用气动湿式降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205)上活动插设有传动杆(2085),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畅戴智明王智东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枣晨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