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试剂卡盒及其检测设备,试剂卡盒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通过壳体内的流道依次连通的储液孔、反应室、废液腔,反应室与壳体外的气体环境相通,壳体上还设有吹气孔、连通废液腔的抽气孔;壳体内还设有连通至反应室的吸附腔、混匀室,混匀室连通至废液腔,吸附腔还连通至废液腔,储液孔中的液体可进入反应室,反应室中的液体可进入吸附腔、废液室;壳体内还设有存液孔,存液孔连通至吸附腔,存液孔中的液体可进入吸附腔,吹气孔连通至混匀室,壳体上还设有出流孔,混匀室连通至出流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试剂卡盒至少集成了样品的裂解、吸附、洗脱步骤,可以一步完成,无需在试剂卡盒之外进行,显著提高核酸检测的便利性。著提高核酸检测的便利性。著提高核酸检测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试剂卡盒及其检测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检测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试剂卡盒及其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对于核酸检测,通常至少包括样品的裂解、吸附、洗脱步骤。对于需要预处理的样品,还需要在裂解之前进行预处理步骤,现有技术中,对一个样品中的核酸进行qPCR检测需要在特定的PCR实验室中进行,包括四个独立的房间,每个房间内放置不同的实验仪器,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每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需要4小时以上。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根据第一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试剂卡盒,包括:壳体、控流机构;
[0004]所述壳体内设有通过壳体内的流道依次连通的储液孔、反应室、废液腔,所述反应室与所述壳体外的气体环境相通,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吹气孔、连通所述废液腔的抽气孔;
[0005]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依次连通至所述反应室的吸附腔、混匀室,所述混匀室通过壳体内的流道连通至所述废液腔,所述吸附腔还通过壳体内的流道独立连通至所述废液腔;
[0006]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存液孔,所述存液孔通过壳体内的流道独立连通至所述吸附腔,所述存液孔中的液体可进入所述吸附腔,所述吹气孔通过壳体内的流道连通至所述混匀室,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出流孔,所述混匀室通过壳体内的流道连通至所述出流孔;
[0007]所述控流机构包括阀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流道上的控流孔,所述阀体穿过所述控流孔并可活动地插入对应的流道,所述阀体可打开或关闭流道。
[0008]根据第二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检测设备,所述检测设备包含第一方面所述试剂卡盒。
[0009]依据上述实施例的一种试剂卡盒及其检测设备,本专利技术的试剂卡盒至少集成了样品裂解、吸附、洗脱步骤,可以一步完成,无需在试剂卡盒之外进行,显著提高核酸检测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一种实施例的试剂卡盒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一种实施例的试剂卡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一种实施例的试剂卡盒另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4、图5、图6为一种实施例的试剂卡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4]图7为一种实施例的下壳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8为一种实施例的下壳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16]图9为一种实施例的上壳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10为一种实施例的压塞结构示意图;
[0018]图11为一种实施例的第一堵塞结构示意图;
[0019]图12为一种实施例的第一堵塞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0020]图13为一种实施例的阀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14为另一种实施例的阀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15为一种实施例的第一滤膜、第二滤膜、第二堵塞结构示意图;
[0023]图16为一种实施例的第一滤膜、第二滤膜、第二堵塞另一结构示意图;
[0024]图17为一种实施例的扩增板结构示意图;
[0025]图18为另一种实施例的扩增板结构示意图;
[0026]图19为一种实施例的中板下表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20为图19的A部放大示意图;
[0028]图21为一种实施例的中板侧视图;
[0029]图22为过液件结构示意图。
[0030]标号说明:1、上壳体;101、第一进液孔;102、进液柱;1021、出液口;103、第二滤膜;104、第一堵塞;1041、凹腔;105、第二通气孔;106、第二进液孔;107、第一进液口;108、第三进液孔;109、引流柱;110、引流孔;111、出液孔;112、外壳体;113、中板;114、腔体;115、导向孔;116、凸起部;1161、缺口;117、第三通孔;118、插接部;
[0031]2、下壳体;200、废液腔;201、第一储液孔;202、第二储液孔;203、反应室;204、第一控流孔;205、第二控流孔;206、第一通孔;207、抽气孔;2071、抽气接孔;208、第二通孔;209、第三控流孔;210、吸附腔;211、第四控流孔;212、第三通孔;213、存液孔;214、混匀室;215、第五控流孔;216、第六控流孔;217、第四通孔;218、吹气孔;2181、吹气接孔;219、第七控流孔;220、第八控流孔;221、出流孔;222、出液接头;2221、出液插孔;223、回液接头;2231、回液插孔;224、回流孔;225、底板;226、第一滤膜;227、阀体;2271、过液部;2272、封堵部;228、压塞;2281、第二堵塞;2282、压块;2283、凹孔;2284、堵头;2285、按压面;229、加热腔;230、过液件;2301、过液槽;231、插接孔;3、扩增板;31、流道;32、扩增孔;33、镂空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0033]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同时,方法描述中的各步骤或者动作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中的各种顺序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顺序,除非另有说明其中某个顺序是必须遵循的。
[0034]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0035]实施例1
[0036]请参阅图1、图2、图3,本实施例的试剂卡盒包括上壳体1、上壳体2、扩增板3,上壳体1、上壳体2组合形成壳体,上壳体1、上壳体2可以预先通过模具制成,然后通过机械扣合、粘合、热压、超声等方式形成一体式壳体。
[0037]请参阅图4,本实施例的下壳体2的底部设有底板225,底板225与下壳体2的下边缘配合,形成封闭的废液腔200,用于收集壳体内的流道流出的废弃液体。
[0038]请参阅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上壳体1包括外壳体112、中板113,中板113被夹紧在外壳体112与下壳体2之间,中板113与下壳体2的连接面以及附近区域设有相应的流道、控流机构、腔室等结构,中板113与下壳体2贴合后,形成完整的流道、控流机构、腔室。中板113上表面设有多个向上凸起的凸起部116,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试剂卡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控流机构;所述壳体内设有通过壳体内的流道依次连通的储液孔、反应室、废液腔,所述反应室与所述壳体外的气体环境相通,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吹气孔、连通所述废液腔的抽气孔;所述壳体内还设有依次连通至所述反应室的吸附腔、混匀室,所述混匀室通过壳体内的流道连通至所述废液腔,所述吸附腔还通过壳体内的流道连通至所述废液腔;所述壳体内还设有存液孔,所述存液孔通过壳体内的流道连通至所述吸附腔,所述存液孔中的液体可进入所述吸附腔,所述吹气孔通过壳体内的流道连通至所述混匀室,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出流孔,所述混匀室通过壳体内的流道连通至所述出流孔;所述控流机构包括阀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流道上的控流孔,所述阀体穿过所述控流孔并可活动地插入对应的流道,所述阀体可打开或关闭流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卡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室与所述吸附腔之间的流道为主流道,所述主流道上设有两个所述控流机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试剂卡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控流机构之间的主流道通过一分流道连通至所述废液腔,所述分流道上设有一控流机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卡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匀室与所述废液腔之间的流道上设有两个所述控流机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卡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腔与所述废液腔之间的流道上设有一个所述控流机构;所述混匀室与所述废液腔之间的流道上设有一个所述控流机构;所述吹气孔与所述吸附腔之间的流道上设有一个所述控流机构;所述混匀室与所述出流孔之间的流道上设有一个所述控流机构;所述壳体上还设有连通至所述废液腔的回流孔。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试剂卡盒,其特征在于,各储液孔、存液孔上独立地设有可活动的压塞,所述压塞用于独立地将各储液孔、存液孔中的液体压入反应室或者通过吸附腔压入混匀室;所述反应室设有可截留生物体和/或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且可供生物体和/或生物体的基本单位裂解后释放的核酸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相鑫,蓝丽,杨慧敏,
申请(专利权)人:壹宏深圳基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