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立体网状结构预交联白色电池封装胶膜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5336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为一种非立体网状结构预交联白色电池封装胶膜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运用特有合成改性技术,合成了多官能度线型大分子引发剂,使得白色POE胶膜在预处理过程中内部分子形成非立体网状结构的交联形态。提升预交联封装胶膜在高温高湿高压、湿热、湿热+紫外老化后与电池、背板的粘结能力,降低脱层风险。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立体网状结构预交联白色电池封装胶膜及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封装胶膜,具体为一种非立体网状结构预交联白色电池封装胶膜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非立体网状结构预交联白色电池封装胶膜与传统预交联封装胶膜相比:传统预交联封装胶膜由于其立体网状结构的产生,导致其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电池隐裂率较高;传统预交联封装胶膜预交联程度≥20%,容易引起湿热老化后与背板、电池、玻璃等界面脱层,造成组件失效;传统预交联封装胶膜由于其需要形成立体网状结构解决层压过程中“溢胶”现象的产生,需要加入大量引发剂,导致引发剂大量残留。这些未完全反应的引发剂、氢供体等残留助剂是的产品助剂迁移风险增加、黄变增大等其他性能降低,甚至具有一定毒性;传统预交联封装胶膜使用的引发剂,通常为一步法制备而成,导致其在引发预交联的过程中,其反应活性差异性很大。
[0003]综上,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以上传统预交联胶膜的不足之处,针对开发了更加适应于光伏电池封装的预交联胶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非立体网状结构预交联白色电池封装胶膜,解决传统立体网状结构预交联电池封装胶膜引起的电池片隐裂,提升预交联封装胶膜在高温高湿高压、湿热、湿热+紫外老化后与电池、背板的粘结能力,降低脱层风险。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非立体网状结构预交联白色电池封装胶膜,按照质量份数计算,包括以下组分:基体树脂一43

90份;基体树脂二13

50份;填料0

15份;多官能度线性大分子引发剂0.1

1.5份;助交联剂0.2

1.5份;支化聚硅氧烷0.1

2份;硅烷偶联剂0.05

2份;光稳定剂0.05

0.5份;抗氧剂0.1

0.5份。
[0006]作为优选,基体树脂一为乙烯

丁烯共聚物、乙烯

辛烯共聚物、乙烯

α烯烃共聚物、乙烯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共聚物、乙烯

丙烯酸共聚物、聚乙烯缩丁醛中的其中至少一种树脂或其混合物。
[0007]作为优选,基体树脂二为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共聚物、聚烯烃接枝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熔体流动速率低于5g/10min乙烯

α烯烃共聚物的其中至少一种树脂或其混合物。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填料为无机白色填料,填料的铁含量低于30*10

16
,且其填料的粒径分布处于150

350nm之间。
[0009]作为优选,所述多官能度线性大分子引发剂为双官能度单组分二苯甲酮类引发剂、端羟基超支化聚胺酯引发剂、单组份硫杂蒽酮引发剂、4

(2

(苯并二氧杂环戊烯
‑5‑
乙氧基)乙氧基)二苯甲酮引发剂、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引发剂、超支化聚甘油类引发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0010]作为优选,所述助交联剂为三烯丙基异氧脲酸酯、2,5
‑ꢀ
二甲基

2,5

二(叔丁基过氧化)己烷

3、过氧化

3,5,5

三甲基己酸叔丁酯、二苯甲酰苯醌二肟、异氰酸酯类、乙氧化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酯、乙氧化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0011]作为优选,所述支化聚硅氧烷为以甲醇钠作为催化剂,使用甲基三甲基硅氧烷和1,5

戊二醇在85℃下,反应4h条件下合成;其中,甲基三甲基硅氧烷和1,5

戊二醇的质量分数比可为80%:20%或70%:30%。
[0012]作为优选,所述硅烷偶联剂为双三乙氧硅基丙基胺、γ

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含硫烃基类硅烷偶联剂、自由乙烯基三(β

甲氧乙氧基)硅烷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0013]作为优选,所述光稳定剂为苯并三唑类、二苯甲酮类、受阻胺类、三嗪类紫外光吸收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0014]作为优选,所述抗氧剂为受阻酚类抗氧剂、芳香胺类抗氧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
[0015]一种非立体网状结构预交联白色电池封装胶膜的制备方法,通过精密液体助剂喷涂设备技术、精密挤出过滤技术、BI

LEVEL光源控制技术、预交联技术使得POE胶膜在预处理过程中内部分子形成非立体网状结构的交联形态;预交联处理的设备功率为20

80KV;预交联处理的设备工艺温度为34

50℃条件下,其束流剂量为15

50mA。运用特有合成改性技术,合成了多官能度线型大分子引发剂,使得白色POE胶膜在预处理过程中内部分子形成非立体网状结构的交联形态,此款封装胶膜的预交联度极低,甚至为0%。
[0016]作为优选,此封装胶膜的层数为一层至三层,每层封装胶膜的克重为120

700g/


[0017]解决使用传统预交联电池封装胶膜引起的电池隐裂异常,提升封装胶膜的产品性能,同时提高封装胶膜与背板、玻璃剥离强度保持率。
[0018]技术创新点:运用特有合成改性技术,合成了多官能度线型大分子引发剂,使得POE胶膜在预处理过程中内部分子形成非立体网状结构的交联形态,解决使用传统预交联电池封装胶膜引起的电池隐裂异常;运用多官能度线性大分子引发剂、一定支化程度的硅氧烷偶联剂,进一步抑制及消耗残余微量引发剂,保证残余引发剂、氢供体等物质的产生,进一步提升封装胶膜的产品性能,同时提高封装胶膜与背板、玻璃剥离强度保持率;运用精密液体助剂喷涂技术、精密挤出过滤技术,解决并加强非立体网状结构预交联电池封装胶膜的制程稳定性;运用BI

LEVEL光源控制技术、预交联技术,使得产品在满足防止“溢胶”的同时,提升封装胶膜与电池、背板在老化性能上剥离强度的保持率。
[0019]因此,通过本专利技术制备的非立体网状结构预交联白色封装胶膜优点在于:所述胶膜预交联度为0%~1.5的条件下,能够完全满足太阳能封装组件封装过程的“溢胶”现象,解决电池片隐裂问题。同时使用支化聚硅氧烷解决助剂残留和迁移的风险,减小黄变值,极大的提高了封装胶膜PID、TC400、DH1000后与背板、玻璃剥离强度保持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立体网状结构预交联白色电池封装胶膜,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份数计算,包括以下组分:基体树脂一43

90份;基体树脂二13

50份;填料0

15份;多官能度线性大分子引发剂0.1

1.5份;助交联剂0.2

1.5份;支化聚硅氧烷0.1

2份;硅烷偶联剂0.05

2份;光稳定剂0.05

0.5份;抗氧剂0.1

0.5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立体网状结构预交联白色电池封装胶膜,其特征在于:基体树脂一为乙烯

丁烯共聚物、乙烯

辛烯共聚物、乙烯

α烯烃共聚物、乙烯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共聚物、乙烯

丙烯酸共聚物、聚乙烯缩丁醛中的其中至少一种树脂或其混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立体网状结构预交联白色电池封装胶膜,其特征在于:基体树脂二为甲基丙烯酸甲酯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共聚物、聚烯烃接枝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熔体流动速率低于5g/10min乙烯

α烯烃共聚物的其中至少一种树脂或其混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立体网状结构预交联白色电池封装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为无机白色填料,填料的铁含量低于30*10

16
,且其填料的粒径分布处于150

350nm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立体网状结构预交联白色电池封装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官能度线性大分子引发剂为双官能度单组分二苯甲酮类引发剂、端羟基超支化聚胺酯引发剂、单组份硫杂蒽酮引发剂、4

(2

(苯并二氧杂环戊烯
‑5‑
乙氧基)乙氧基)二苯甲酮引发剂、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引发剂、超支化聚甘油类引发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混合物。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立体网状结构预交联白色电池封装胶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助交联剂为三烯丙基异氧脲酸酯、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龙杨嘉承戚绿秧陈佳彬蔡倩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祥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