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电源转换器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5231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智能电源转换器及其使用方法,属于电源转换器领域,其由控制模块以及外壳组成,其中,控制模块由电源模块、显示模块、驱动模块、MCU控制模块以及WIFI模块组成;外壳由壳体和导轨结构组成,其中,导轨结构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任意的外接结构上以实现电源转换器与外接结构的滑动连接,便于维护和维修。护和维修。护和维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电源转换器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转换器
,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电源转换器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当今发达的互联网时代,现有大部分电子产品也跟随着时代的步伐进入智能化时代,也因此出现了电源转换器。
[0003]电源转换器,是一种能够根据不同电源进行优先级设定,在不同的用电环境下自动旋转不同的电源,以达到方便用电的目的。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电源转换器也引来了技术革新,目前,在市场上出现的智能电源转换器一般由电源模块、MCU模块、WIFI模块、显示模块以及驱动模块组成,实现了手动、自动、 WIFI智能等多种控制方式;然而,随着电源转换器的智能化程度的提成,其内部的组件也随之增多,当组件增多时,带给转换器的是散热的负担,而目前的电源转换器的散热效果极差,影响其使用寿命。
[0004]另外,随着电源转换器功能的增多,需要对电源转换器进行维护和维修频率也随之提升,目前的电源转换器通常是“壁挂式”的安装方式,即:通过螺栓等其他任意的安装方式将电源转换器安装在腔壁上,而在维护或维修时,电源转换器的拆装极其麻烦,因此存在不便维护的特点。
[0005]综上,亟需提供一种新的电源转换器,来解决上述这些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电源转换器及其使用方法,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出现的问题。
[000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智能电源转换器,由控制模块以及外壳组成,其中,控制模块由电源模块、显示模块、驱动模块、MCU控制模块以及WIFI模块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至少包括:
[0008]壳体;
[0009]导轨结构,至少由能够相互滑动的轨体和滑道构成;
[0010]其中,导轨结构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任意的外接结构上。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0012]在本专利技术中,设计了导轨结构,导轨结构由轨体和滑道组成,一般的,柜体安装在外接结构(例如:配电柜)上,而本专利技术的电源转换器通过滑道与轨体的配合实现电源转换器与配电柜的滑动连接,在工作时,将电源转换器滑入配电柜内,在维护和维修时,可以单独将电源转换器滑出进行维修和维护,具有更好的便利性。
[0013]优选为:所述导轨结构包括:
[0014]轨体,能够被螺栓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任意的外接机构上;
[0015]滑道,形成于壳体上,且与轨体适配;
[0016]限位轴,设于轨体上;
[0017]限位装置,具有至少两个夹持端;
[0018]其中,所述限位装置的夹持端分开时,形成供限位轴划过的滑动区;当所述限位装置的夹持端靠近时,各夹持端均能够夹持限位轴。
[0019]优选为:所述限位装置包括:
[0020]夹持片,通过转轴与壳体转动连接,并形成所述夹持端;
[0021]限位片,通过活动轴控制,并能够在夹持片夹持限位轴时限制转轴旋转;
[0022]第一电磁铁,在通电时产出磁性,在断电时失去磁性;
[0023]电源控制件,具有导电端和导电槽,设于壳体一侧,且在被按压时,导电端进入导电槽内使得第一电磁铁产生磁性;
[0024]第一复位弹簧,用于驱使导电端离开导电槽,并使得第一电磁铁失去磁性;
[0025]其中,当壳体滑入柜体并使得电源控制件与外接结构接触时,导电端进入导电槽内并使得第一电磁铁产生磁性,并使得限位片朝向转轴的一侧移动。
[00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0027]在本专利技术中,为了确保电源转换器正常的限制在配电柜中,本专利技术还设置了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可以在电源转换器滑入配电柜后,夹持限位轴,从而来对电源转换器进行限位作用。
[0028]优选为:还包括散热装置以及由进气腔和排气腔构成的换气腔,进气腔和/ 或排气腔设有引流器,其中,进气腔的输出端和排气腔的进气端均形成于限位轴上,并形成有出气口和进气口;
[0029]所述散热装置包括:
[0030]第一腔室,形成于夹持片上,且通过软管与壳体连通;
[0031]内管,一端与壳体的侧壁连通,另一端与第一腔室连通,且在夹持片活动时,内管能够缩入第一腔室或伸出第一腔室;
[0032]侧进气装置和侧排气装置,分别以错位的形式滑动的设置在壳体的四个侧壁上,且分别与各内管连通;
[0033]驱动机构,用于控制侧进气装置和侧排气装置以壳体中心为基准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的平行移动;
[0034]其中,侧进气装置和侧排气装置在驱动机构的控制下至少形成第一散热模式和第二散热模式;
[0035]在第一散热模式下,侧进气装置和侧排气装置被驱动机构控制在壳体侧壁的中心位置,当气体自侧进气装置进入壳体内时,气体能够活动至壳体的中心位置再通过侧排气装置排出;
[0036]在第二散热模式下,侧进气装置和侧排气装置被驱动机构控制在壳体侧壁靠角落位置,当气体自侧进气装置进入壳体内时,气体能够在壳体偏离中心位置活动并从侧排气装置排出。
[003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0038]在本专利技术中,为了提高电源转换器的散热效果,在限位装置的基础上设置了散热部分,利用引流器来引导气流进入壳体内,并将壳体内的热气排出,从而达到散热效果;
[0039]另外,为了提高对电源转换器的散热效果,本专利技术还设置了侧进气装置和侧排气
装置在第一散热模式和第二散热模式下进行活动,不同的散热模式能够给予壳体不同位置的散热效果,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源转换器的散热效果。
[0040]优选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0041]传动轮,能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壳体内,且能够被驱动器控制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
[0042]传动带,传动连接于各传动轮之间,且能够带动侧进气装置和侧排气装置在相邻两个传动轮之间往复活动;
[0043]其中,所述传动轮底部还设有能够与转轴适配的联动装置,所述联动装置包括:
[0044]外轴,具有滑动腔;
[0045]内轴,能够伸缩的活动于滑动腔内;
[0046]第二电磁铁,设于滑动腔内,且能够被电源控制件控制通电或断电,当第二电磁铁通电时产生磁性,在第二电磁铁断电时失去磁性;
[0047]第二复位弹簧,设于滑动腔内,并控制内轴向远离第二电磁铁的一侧移动。
[004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
[0049]在本专利技术中,设置的驱动机构不仅能够带动侧进气装置和侧排气装置活动,其也能够被电源控制件控制通电而启动,在启动时,其首先就能够在联动装置的作用下,控制夹持片对限位轴进行夹持,并在夹持后,利用限位片限制夹持片,并且使得联动装置与夹持片的转轴分离,使得驱动机构在此状态下仅能控制侧进气装置和排气装置进行活动,以确保各个装置之间的联动性。
[0050]优选为:所述侧进气装置和侧排气装置均包括:
[0051]主体,滑动于壳体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电源转换器,由控制模块(10)以及外壳(11)组成,其中,控制模块由电源模块、显示模块、驱动模块、MCU控制模块以及WIFI模块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1)至少包括:壳体(20);导轨结构(21),至少由能够相互滑动的轨体(210)和滑道(211)构成;其中,导轨结构(21)能够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任意的外接结构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结构(21)包括:轨体(210),能够被螺栓(212)以可拆卸的方式安装于任意的外接机构上;滑道(211),形成于壳体(20)上,且与轨体(210)适配;限位轴(213),设于轨体(210)上;限位装置(30),具有至少两个夹持端;其中,所述限位装置(30)的夹持端分开时,形成供限位轴(213)划过的滑动区;当所述限位装置(30)的夹持端靠近时,各夹持端均能够夹持限位轴(2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装置(30)包括:夹持片(300),通过转轴(310)与壳体(20)转动连接,并形成所述夹持端;限位片(302),通过活动轴(303)控制,并能够在夹持片(300)夹持限位轴(213)时限制转轴(310)旋转;第一电磁铁(304),在通电时产出磁性,在断电时失去磁性;电源控制件(305),具有导电端(3050)和导电槽(3051),设于壳体(20)一侧,且在被按压时,导电端(3050)进入导电槽(3051)内使得第一电磁铁(305)产生磁性;第一复位弹簧(306),用于驱使导电端(3050)离开导电槽(3051),并使得第一电磁铁(304)失去磁性;其中,当壳体(20)滑入柜体(210)并使得电源控制件(305)与外接结构接触时,导电端(3050)进入导电槽(3051)内并使得第一电磁铁(304)产生磁性,并使得限位片(302)朝向转轴(301)的一侧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装置以及由进气腔(40)和排气腔(41)构成的换气腔,进气腔(40)和/或排气腔(41)设有引流器(42),其中,进气腔(40)的输出端和排气腔(41)的进气端均形成于限位轴(213)上,并形成有出气口(400)和进气口(410);所述散热装置包括:第一腔室(50),形成于夹持片(300)上,且通过软管与壳体(20)连通;内管(51),一端与壳体(20)的侧壁连通,另一端与第一腔室(50)连通,且在夹持片(300)活动时,内管(51)能够缩入第一腔室(50)或伸出第一腔室(50);侧进气装置(52)和侧排气装置(53),分别以错位的形式滑动的设置在壳体(20)的四个侧壁上,且分别与各内管(51)连通;驱动机构,用于控制侧进气装置(52)和侧排气装置(53)以壳体(20)中心为基准进行顺时针或逆时针的平行移动;其中,侧进气装置(52)和侧排气装置(53)在驱动机构的控制下至少形成第一散热模式和第二散热模式;
在第一散热模式下,侧进气装置(52)和侧排气装置(53)被驱动机构控制在壳体(20)侧壁的中心位置,当气体自侧进气装置(52)进入壳体(20)内时,气体能够活动至壳体(20)的中心位置再通过侧排气装置(53)排出;在第二散热模式下,侧进气装置(52)和侧排气装置(53)被驱动机构控制在壳体(20)侧壁靠角落位置,当气体自侧进气装置(52)进入壳体(20)内时,气体能够在壳体(20)偏离中心位置活动并从侧排气装置(53)排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电源转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传动轮(60),能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壳体(20)内,且能够被驱动器(61)控制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传动带(62),传动连接于各传动轮(60)之间,且能够带动侧进气装置(52)和侧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民涛陈雨琪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宝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