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计算机
,尤其涉及一种调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大规模确定性网络技术通过循环转发机制,实现端到端的确定性服务质量保障。在确定性网络中,所有节点将时间划分为等长的时隙,长度记为Δ
dip
。通过测量邻居节点之间的最大传输时延,建立时隙映射关系,进而确定数据包的转发时隙。通过时隙映射和转发关系,保障确定性的端到端传输。
[0003]然而,大规模确定性网络技术的服务质量严重依赖于系统参数Δ
dip
。其端到端时延与Δ
dip
成正相关关系,时延抖动的上界为2Δ
dip
。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现有的大规模确定性网络技术存在如下两点不足:(1)无法同时支持多种服务质量要求的业务场景,如AR业务要求2毫秒以内的时延,而远程工控要求更严格的500微秒以内的时延,现有的确定性网络技术无法同时满足二者的服务质量需求;(2)无法实现超低时延传输:现有的确定性网络要求(其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调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数据面设备发送的当前时隙负载、连接信息以及传输信息;根据所述当前时隙负载、所述连接信息以及所述传输信息生成目标向量;根据所述目标向量确定数据传输路径和时隙队列分组,并将所述数据传输路径和时隙队列分组发送至所述数据面设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信息包括:业务数据、业务数据的发送端、业务数据的接收端、业务数据对应的时隙索引、业务数据的生成周期、业务数据包大小以及业务数据对应的端到端时延中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目标向量确定数据传输路径和时隙队列分组,并将所述数据传输路径和时隙队列分组发送至所述数据面设备,包括:将所述目标向量输入Q网络模型,得到目标动作值;获取所述目标动作值对应的数据传输路径和时隙队列分组;将所述数据传输路径和所述时隙队列分组发送至所述数据面设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目标向量确定数据传输路径和时隙队列分组之后,还包括:根据所述数据传输路径、所述时隙队列分组以及所述传输信息确定目标传输时延;若所述目标传输时延大于业务数据对应的端到端时延,则确定调度失败;若所述目标传输时延小于或者等于业务数据对应的端到端时延,则根据所述数据传输路径、所述时隙队列分组以及所述传输信息确定所述数据传输路径的每个沿途时隙对应的目标时隙负载;依次将所述每个沿途时隙对应的目标时隙负载分配至对应的沿途时隙。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收数据面设备发送的时隙最大负载;若任一沿途时隙对应的目标时隙负载大于所述时隙最大负载,则确定调度失败;若沿途时隙对应的目标时隙负载均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炜骞,吴斌伟,汪硕,黄韬,
申请(专利权)人: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