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筒式架体和转载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5204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筒式架体和转载机,所述风筒式架体包括筒体、托辊架、上托辊组和下托辊,所述筒体的前后两端敞开设置形成开口,所述托辊架安装在所述筒体的上表面上,所述上托辊组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托辊架上,所述下托辊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筒体的下表面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筒式架体风筒结构作为承重载体,将通风功能和运输功能集成为一体,在掘进时无需额外安装通风管路,也可以保证井下的空气流通,有效提高了巷道掘进的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实用性强。实用性强。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筒式架体和转载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掘进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风筒式架体和转载机。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煤矿井下巷道掘进系统主要包含掘进机,破碎机,转载机和自移机尾等,转载机作为掘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掘进系统高效运行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目前的转载机结构绝大多数都不具备通风的功能,为了保证通风,一般需要在转载机的架体外加装通风管或在巷道上悬挂通风管道,不仅拆装麻烦,每掘进一段距离,都需要再加装通风管道,影响了巷道掘进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将通风功能和运输功能集成一体的风筒式架体。
[0005]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风筒式架体的转载机。
[000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筒式架体包括筒体、托辊架、上托辊组和下托辊,所述筒体的前后两端敞开设置形成开口,所述托辊架安装在所述筒体的上表面上,所述上托辊组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托辊架上,所述下托辊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筒体的下表面上。
[000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筒式架体风筒结构作为承重载体,将通风功能和运输功能集成为一体,在掘进时无需额外安装通风管路,也可以保证井下的空气流通,有效提高了巷道掘进的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实用性强。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筒体包括顶板、第一侧板、底板和第二侧板,所述顶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依次首尾相连形成所述筒体,所述上托辊架安装在所述顶板上,所述下托辊安装在所述底板上。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为瓦楞板,所述顶板的压痕沿所述筒体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侧板的压痕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二侧板的压痕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夹角。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为多个瓦楞板拼接形成,相邻的两个瓦楞板之间的压痕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同,相邻的两个所述瓦楞板之间通过加强筋相连,所述加强筋沿竖直方向设置。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筒体还包括:
[0012]第一连接管,所述顶板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二端均与第一连接管相连;
[0013]第二连接管,所述顶板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一端均与第二连接管相连;
[0014]第三连接管,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二端和所述底板的第一端均与第三连接管相连;
[0015]第四连接管,所述底板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一端均与第四连接管相连。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前端、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前端、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后端和所述第四连接管的后端均设有第一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后端、所述第二
连接管的后端、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前端和所述第四连接管的前端均设有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耳和所述第二连接耳上均设有销孔,所述第二连接耳的至少部分超出所述筒体的前端面或后端面。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顶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的前后两端均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包括相连的第一板段和第二板段,所述第一板段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板段沿所述筒体的前后方向延伸。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段上设有多个连接孔,多个所述连接孔沿所述第一板段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托辊架为格构式托辊架。
[0020]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转载机包括多个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风筒式架体,多个风筒式架体沿其前后方向依次相接。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筒式架体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筒式架体的正视图。
[0023]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转载机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100、风筒式架体;200、转载机;
[0027]1、筒体;101、顶板;102、第一侧板;103、第二侧板;104、底板;105、第一连接管;106、第二连接管;107、第三连接管;108、第四连接管;109、加强筋;110、连接板;1101、第一板段;1102、第二板段;1103、连接孔;111、第一连接耳;112、第二连接耳;
[0028]2、托辊架;
[0029]3、上托辊组;
[0030]4、下托辊。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2]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筒式架体100包括筒体1、托辊架2、上托辊组3和下托辊4,筒体1的前后两端敞开设置形成开口,筒体1可以起到通风的作用,托辊架2安装在筒体1的上表面上,上托辊组3可转动地安装在托辊架2上,下托辊4可转动地安装在筒体1的下表面上,上托辊组3和下托辊4相互配合,可以承载输送带,输送带用于转运物料。
[0033]可以理解的是,筒体1本身不仅具有通风的功能,还作为上托辊组3和下托辊4的承载体,承担起运输的功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筒式架体100为转载机200的单元模块,将多个风筒式架体100依次连接即可形成转载机200的主体部分。
[003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筒式架体100风筒结构作为承重载体,将通风功能和运输功能集成为一体,在掘进时无需额外安装通风管路,也可以保证井下的空气流通,有效提高了巷道掘进的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实用性强。
[0035]托辊架2为格构式托辊架2,即,托管架是由由型钢、钢管或组合截面杆件连接而成的杆系结构,不仅自身重量轻,并且强度高,自身的通风性也比较好。一般得,上托辊组3包括三个托辊,三个托辊互成夹角,从而使输送带形成一凹陷结构,便于输送物料,下托辊4通过轴承和轴承座安装在筒体1的下表面,上托辊组3和下托辊4相互配合,实现输送带的运输功能。
[0036]在一些实施例中,筒体1的纵截面形状为矩形,具体包括顶板101、第一侧板102、底板104和第二侧板103,顶板101、第一侧板102、底板104和第二侧板103依次首尾相连围成筒体1,上托辊架2安装在顶板101的上表面,下托辊4安装在底板104的下表面。
[0037]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筒体1承担承重的功能,需要承受的载荷较大因此对其结构强度要求较高,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风筒式架体100将顶板101、第一侧板102和第二侧板103均设置为瓦楞板,瓦楞板的截面形状类似于波浪形,瓦楞板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的特点,十分适用于作为筒体1的材料,底板104承受的载荷较小,可以使用普通的钢板或者瓦楞板。
[0038]瓦楞板上具有多条压痕,其中,顶板101的压痕沿筒体1的前后方向延伸,由此可以增强顶板101在竖直方向上的载荷能力,防止顶板101承重过高发生变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筒式架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托辊架、上托辊组和下托辊,所述筒体的前后两端敞开设置形成开口,所述托辊架安装在所述筒体的上表面上,所述上托辊组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托辊架上,所述下托辊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筒体的下表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筒式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顶板、第一侧板、底板和第二侧板,所述顶板、所述第一侧板、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依次首尾相连形成所述筒体,所述上托辊架安装在所述顶板上,所述下托辊安装在所述底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筒式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为瓦楞板,所述顶板的压痕沿所述筒体的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第一侧板的压痕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二侧板的压痕与水平面之间具有夹角。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筒式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为多个瓦楞板拼接形成,相邻的两个瓦楞板之间的压痕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不同,相邻的两个所述瓦楞板之间通过加强筋相连,所述加强筋沿竖直方向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筒式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还包括:第一连接管,所述顶板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侧板的第二端均与第一连接管相连;第二连接管,所述顶板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一端均与第二连接管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王梁王洪磊赵嘉宇杜学飞曹云颜晗冯禹廖静平杨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