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菌菜轮作的肥水管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5112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菌菜轮作的肥水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建立肥水浇灌架:选取一定面积的种植区,在菌菜种植区两端挖取固定槽,通过量取固定槽之间的距离建立肥水浇灌架;步骤S2:判断种植周期:在种植区内种上轮作种植的菌菜,根据成熟时间将种植菌菜的种类将菌菜分为培育期、生长期、发育期以及成熟区;步骤S3:肥水分配:根据种植区所需的肥水总量,按0.2:0.4:0.3:0.1的比例分别对培育期、生长期、发育期以及成熟区的菌菜进行浇灌;步骤S4:肥水灌溉:将分配混合后的肥水通过肥水浇灌架体进行浇灌。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菌菜轮作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菌菜种植后在根据菌菜的成熟时间进行控制灌溉,提高菌菜的种植产量。产量。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菌菜轮作的肥水管理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菌菜轮作
,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菌菜轮作的肥水管理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轮作(crop rotation)指在同一田块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如一年一熟的大豆

小麦

玉米三年轮作,这是在年间进行的单一作物的轮作;在一年多熟条件下既有年间的轮作,也有年内的换茬,如南方的绿肥—水稻—水稻

油菜—水稻

小麦—水稻—水稻轮作,这种轮作有不同的复种方式组成,因此,也称为复种轮作,在大棚中对菌菜进行种植时,通常采用轮作式种植方法,肥水管理是指花卉植物的养护管理中,肥料、水分的供应情况。
[0003]现有技术中,菌菜在进行轮作种植时,操作人员在利用肥水进行施肥,通常在菌菜刚刚种植进行施肥,在菌菜幼苗长到一定高度进行施肥,在施肥时,施肥不规律,不能够根据生长周期控制施肥量,不能够对菌菜对的肥水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影响种植效果,降低菌菜种植时的产量,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适用于菌菜轮作的肥水管理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根据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菌菜轮作的肥水管理方法,能够对菌菜种植后在根据菌菜的成熟时间将菌菜分为多个周期,对多个周期分别进行控制灌溉,使菌菜在生长时进行便捷的灌溉,提高菌菜的种植产量。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0006]一种适用于菌菜轮作的肥水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7]步骤S1:建立肥水浇灌架:选取一定面积的种植区,在菌菜种植区两端挖取宽8~15cm之间,深度在12~20cm之间的固定槽,通过量取固定槽之间的距离建立肥水浇灌架;
[0008]步骤S2:判断种植周期:在种植区内种上轮作种植的菌菜,根据成熟时间将种植菌菜的种类将菌菜分为培育期、生长期、发育期以及成熟区;
[0009]步骤S3:肥水分配:根据种植区所需的肥水总量,按0.2:0.4:0.3:0.1的比例分别对培育期、生长期、发育期以及成熟区的菌菜进行浇灌,根据浇灌比例通过肥水浇灌架对肥水进行分别混合;
[0010]步骤S4:肥水灌溉:将分配混合后的肥水通过肥水浇灌架体进行浇灌,肥水浇灌架上喷洒头对肥水进行浇灌。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种植区处设置浇灌架,能够对肥水进行有效的存储,通过浇灌架对种植区域内的菌菜进行浇灌,将菌菜分为多个周期对多个周期的浇灌总量进行求出进行灌溉,提高菌菜在种植时的灌溉规律性,进而提高菌菜种植时的产量。
[0012]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步骤S1中,浇灌架包括支撑架、浇
灌架体、测量件以及混合件,固定槽中插入支撑架,插入支撑架后对固定槽进行培土,在支撑架顶部搭建浇灌架体,浇灌架体内部底端设置有测量件与混合件,测量件对浇灌架体内的混合液体和肥料重量进行测量,混合件对注入其中的混合液体和肥料进行均匀混合,混合后的液体通过浇灌架体下方的菌菜进行浇灌。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通过支撑架对浇灌架体进行支撑,测量件对浇灌架体内部的肥水重量进行测量,混合件对肥水进行搅拌,使肥水混合均匀。
[0014]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测量件由密封隔板以及压力传感器构成,浇灌架体内部底端设置有与其内壁密封连接的密封隔板,所述浇灌架体与密封隔板连接处设置为光滑结构,所述密封隔板底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密封隔板顶部一端设置有安装在浇灌架体上的电控出水阀,混合件设置在密封隔板上方,所述压力传感器与电控出水阀数据连接有中央控制器。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通过密封隔板防止肥水通过密封隔板渗入其底部,压力传感器将压力信息输送至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接收压力传感器的压力信息,得出肥水的重量,肥水重量与对应周期的分配比例相同时,中央控制器控制电控出水阀打开阀门,电控出水阀打开阀门。
[0016]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混合件包括搅拌电机、混合架以及毛刷,所述浇灌架体上安装有搅拌电机,浇灌架体内部安装有与搅拌电机相连的混合架,所述混合架与浇灌架体密封连接,所述混合架上安装有毛刷,混合架上设置有毛刷松紧架以及对毛刷进行收放的收放槽,松紧架对毛刷的长度进行调节,收放槽对毛刷多余出的部分进行收集,所述搅拌电机数据连接有中央控制器。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通过中央控制器控制搅拌电机转动,搅拌电机转动带动混合架转动,混合架转动对肥水进行搅拌,混合架转动带动毛刷转动,毛刷转动与浇灌架体上内壁贴合,对浇灌架体内壁粘附的肥料进行刮起,进行充分的混合,提高混合的均匀性,在进行使用时通过松紧架对毛刷的伸出长度进行调节,通过收放槽对未伸出的毛刷进行便捷放入。
[0018]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步骤S2中,在进行轮作种植时设定菌菜的成熟时间为n天,培育期为菌菜种植后的0~n/2

20(n≥40)天,生长期为菌菜发育时的n/2

20~n/2

10天,发育期为n/2

10~n/2+15天,成熟区为n/2+15~n天,得出菌菜在进行种植时的具体时间,在此期间根据时间周期对肥水进行均匀分配。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通过将菌菜的成熟周期具体到每天,能够根据种植后的时间进行间隔均匀浇灌,使菌菜在种植后均匀的发育成长,在每个时间段都可以得到充足的发育,提高菌菜的产量。
[0020]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培育期中每相隔半天对种植后的菌菜进行观察培育,生长期每相隔2~3天对种植后的菌菜进行培育,发育期每相隔3~5天对种植后的菌菜进行观察培育,成熟期每相隔10~15天对种植后的菌菜进行观察培育。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每个周期的菌菜相隔一段时间进行培育,使肥水均匀吸收后进行再次浇灌,根据每个周期的吸收情况进行间隔浇灌。
[0022]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步骤S3中,设定种植区肥水的总量为s,则培育期的肥水施肥量为0.2s,生长期的肥水施肥量为0.4s,发育期的肥水施肥量为
0.3s,成熟区的肥水施肥量为0.1s,根据得出每个周期的肥水施肥量总量,分别对应各个周期的喷洒间隔进行分别喷洒。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通过每个生长周期的比例以及肥水总量,计算出每个周期所需要的肥水量。
[0024]本专利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步骤S4中,浇灌架内部的肥水通过输出泵顺着导液管经由喷洒头喷出,喷洒头通过设置在浇灌架底部的往复件带动喷洒头往复运动,所述输出泵与中央控制器相连。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通过中央控制器控制输出泵工作,输出泵工作将浇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菌菜轮作的肥水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建立肥水浇灌架:选取一定面积的种植区,在菌菜种植区两端挖取宽8~15cm之间,深度在12~20cm之间的固定槽,通过量取固定槽之间的距离建立肥水浇灌架;步骤S2:判断种植周期:在种植区内种上轮作种植的菌菜,根据成熟时间将种植菌菜的种类将菌菜分为培育期、生长期、发育期以及成熟区;步骤S3:肥水分配:根据种植区所需的肥水总量,按0.2:0.4:0.3:0.1的比例分别对培育期、生长期、发育期以及成熟区的菌菜进行浇灌,根据浇灌比例通过肥水浇灌架对肥水进行分别混合;步骤S4:肥水灌溉:将分配混合后的肥水通过肥水浇灌架体进行浇灌,肥水浇灌架上喷洒头对肥水进行浇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菌菜轮作的肥水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固定槽中插入支撑架,插入支撑架后对固定槽进行培土,在支撑架顶部搭建浇灌架体,浇灌架体内部底端设置有测量件与混合件,测量件对浇灌架体内的混合液体和肥料重量进行测量,混合件对注入其中的混合液体和肥料进行均匀混合,混合后的液体通过浇灌架体下方的菌菜进行浇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菌菜轮作的肥水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件由密封隔板以及压力传感器构成,浇灌架体内部底端设置有与其内壁密封连接的密封隔板,所述浇灌架体与密封隔板连接处设置为光滑结构,所述密封隔板底部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密封隔板顶部一端设置有安装在浇灌架体上的电控出水阀,混合件设置在密封隔板上方,所述压力传感器数据连接有中央控制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菌菜轮作的肥水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件包括搅拌电机、混合架以及毛刷,所述浇灌架体上安装有搅拌电机,浇灌架体内部安装有与搅拌电机相连的混合架,所述混合架与浇灌架体密封连接,所述混合架上安装有毛刷,混合架上设置有毛刷松紧架以及对毛刷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霞杨武杰高中强赵淑芳崔慧张燕安洁尚怀国王芳魏春秀肖春燕高波张淑娟任鹏飞于浩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省农业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