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滤吸阻隔层的矿山固废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4924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采用滤吸阻隔层的矿山固废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固废浸出液的重金属浓度和小试研究结果,配制好预设比例的陶瓷纳米材料;结合固废治理区的污染程度、淋滤渗透作用及周边环境等条件确定用量;依据地形采用人工和机械相结合的方法对固废治理区坡面进行修整;在治理区域内修建排水沟,在固废治理区和外围修建截水沟,在固废治理区下游修建集水沟,在集水沟迎水面设置进水管;在治理区域坡面覆盖一层防水布并固定;覆盖好防水布后摊铺土壤层,其厚度视栽种植物种类而定。效果为:本方法在实现矿山固废生态修复、降低工程治理成本的基础上,原位解决矿山固废重金属污染的问题,改善周边水土环境,恢复原生态系统。复原生态系统。复原生态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用滤吸阻隔层的矿山固废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染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采用滤吸阻隔层的矿山固废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尤其是能够实现矿山固废重金属污染原位处理、源头阻控、生态修复的,具有经济适用、可复制推广、快捷有效等特点。

技术介绍

[0002]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固废堆积,特别是针对重金属矿山,固废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污染物;在淋滤渗透作用后,水体携重金属元素扩散,造成周边的土壤和水体污染,严重影响了原有生态环境恢复和安全。
[0003]现有的矿山固废治理方式主要有:
[0004](1)原位处理:覆盖原有矿山固废并种植绿化,这只是单一的实现外观上生态复绿,对后期因淋滤渗透的作用而产生的重金属污染水体并未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未从实质上解决重金属污染方面的生态治理问题,工程治理效果不全面。
[0005](2)异位处理:主要为钝化处理后集中填埋,但对于体量较大的固废堆,此办法造价较高,堆场选择困难,堆积后还可能存在地质灾害问题。结合矿山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是生态环境保护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任务的社会背景,矿山固废治理及其相关技术的迫切性和系统性要求更加凸显。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滤吸阻隔层的矿山固废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以克服矿山固废治理不全面、重金属污染治理困难、治理成本高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一种采用滤吸阻隔层的矿山固废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步骤S100、根据固废浸出液的重金属浓度和小试研究结果,配制好预设比例的陶瓷纳米材料;结合固废治理区的污染程度、淋滤渗透作用及周边环境等条件确定用量;
[0010]步骤S200、依据地形采用人工和机械相结合的方法对固废治理区坡面进行修整;
[0011]步骤S300、在治理区域内修建排水沟,在固废治理区和外围修建截水沟,在固废治理区下游修建集水沟,在集水沟迎水面设置进水管;
[0012]步骤S400、在治理区域坡面覆盖一层防水布并固定;
[0013]步骤S500、覆盖好防水布后摊铺土壤层,其厚度视栽种植物种类而定。
[0014]进一步地,步骤S100中的陶瓷纳米材料为粉末或颗粒状,陶瓷纳米材料中不含有毒性和腐蚀性物质。
[0015]进一步地,步骤S100中的陶瓷纳米材料投加方式根据固废治理区的坡度、空隙率以及厚度情况调整,采用人工撒布、注浆机灌注、开挖回填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相结合的方式。
[0016]进一步地,步骤S200中的坡面应平顺坚实,不得有凸起、松动块体、虚浮块石的缺陷;清除所有引起防水布顶起的阻碍物。
[0017]进一步地,步骤S200中凹凸严重的坡面在坡面覆盖预设厚度的土层并压实。
[0018]进一步地,步骤S300的集水沟内上部修建石笼挡墙,集水沟内下部填充陶瓷纳米材料滤吸层。
[0019]进一步地,步骤S300集水沟及下游的排水沟坡度应满足滤吸后的水体及时排向下游。
[0020]进一步地,步骤S400中防水布避免被固废块石划破,做好防水布搭接。
[0021]进一步地,步骤S500中土壤层分层摊铺,并进行压实。
[0022]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方法在实现矿山固废生态修复、降低工程治理成本的基础上,原位解决矿山固废重金属污染的问题,改善周边水土环境,恢复原生态系统。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24]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采用滤吸阻隔层的矿山固废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的剖面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采用滤吸阻隔层的矿山固废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的平面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采用滤吸阻隔层的矿山固废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的A处放大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采用滤吸阻隔层的矿山固废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的B处放大图。
[0029]图中:1、截水沟,2、排水沟,3、集水沟,4、进水管,5、覆土种植层,6、防水膜,7、固废渣堆,8、滤吸阻隔层,9、纳米陶瓷材料滤吸层,10、石笼挡墙。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截水沟1、排水沟2、集水沟3、进水管4、覆土种植层5、防水膜6、固废渣堆7、滤吸阻隔层8、纳米陶瓷材料滤吸层9、石笼挡墙10;截水沟1设置在集水沟3的
上方,坡面的矿山山体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滤吸阻隔层8、固废渣堆7、防水膜6以及覆土种植层5;集水沟3中设置有纳米陶瓷材料滤吸层9,纳米陶瓷材料滤吸层9的上部设置有石笼挡墙10,纳米陶瓷材料滤吸层9的前侧设置有进水管4。
[0032]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种采用滤吸阻隔层的矿山固废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3]步骤S100、滤吸层的构建:根据固废浸出液的重金属浓度和小试研究结果,配制好合适比例的陶瓷纳米材料;结合固废治理区的污染程度、淋滤渗透作用及周边环境等条件确定用量。
[0034]其中,陶瓷纳米材料一般为粉末、颗粒状,不含有毒性和腐蚀性物质,并对人体无害,具有良好的靶向吸附效果。
[0035]此外,陶瓷纳米材料投加方式可根据固废治理区的空隙率、厚度情况调整。一般可采用人工撒布、注浆机灌注、开挖回填等方式;陶瓷纳米材料最终在固废治理区底部的原始坡面形成滤吸层。施工完成后,滤吸层应较均匀地分布,使流经原始坡面的水体尽可能与陶瓷纳米材料相接触,以保证滤吸效果。
[0036]步骤S200、坡面整理:依据地形采用人工和机械相结合的方法对固废治理区坡面进行修整。
[0037]其中,修整后坡度应满足稳定要求,坡面应大致平顺坚实,不得有凸起、松动块体、虚浮块石等缺陷;清除所有可能引起防水布(“两布一膜”)顶起的阻碍物,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滤吸阻隔层的矿山固废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0、根据固废浸出液的重金属浓度和小试研究结果,配制好预设比例的陶瓷纳米材料;结合固废治理区的污染程度、淋滤渗透作用及周边环境等条件确定用量;步骤S200、依据地形采用人工和机械相结合的方法对固废治理区坡面进行修整;步骤S300、在治理区域内修建排水沟,在固废治理区和外围修建截水沟,在固废治理区下游修建集水沟,在集水沟迎水面设置进水管;步骤S400、在治理区域坡面覆盖一层防水布并固定;步骤S500、覆盖好防水布后摊铺土壤层,其厚度视栽种植物种类而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滤吸阻隔层的矿山固废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0中的陶瓷纳米材料为粉末或颗粒状,陶瓷纳米材料中不含有毒性和腐蚀性物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用滤吸阻隔层的矿山固废重金属污染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00中的陶瓷纳米材料投加方式根据固废治理区的坡度、空隙率以及厚度情况调整,采用人工撒布、注浆机灌注、开挖回填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相结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桂海韩征月卢尚春李成刚李丽
申请(专利权)人:中地宝联北京国土资源勘查技术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