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家俊专利>正文

一种碳纤维电热管电极散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4754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碳纤维电热管电极散热结构,包括碳素发热体、引出电极,碳素发热体与引出电极连接,其特征在于,在碳素发热体与引出电极连接处设置有散热圈。散热圈和引出电极连接是分离式或一体式结构。所述散热圈为耐高温金属丝或金属片材料,为螺旋弹簧状、上升螺旋弹簧状或钉扣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热元件,尤其是一种碳纤维电热管电极散热结构
技术介绍
碳纤维电热管以其高效节能无污染等优良特性,已开始在日用和工业电加热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碳纤维电热管是以碳纤维作为发热材料的电热管,由于碳纤维系非金属材料且产生较软,与金属电极连接,通电时会产生电位差,随着温度升高而产生飘移,电阻增大,接点温度继续升高,如此恶性循环,使接点损坏;大电流工作时情况更为严重,所以解决其散热问题是保证稳定工作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技术之不足,提供了一种效果好的碳纤维电热管电极散热结构。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碳纤维电热管电极散热结构,包括碳素发热体、引出电极,碳素发热体与引出电极连接,其特征在于,在碳素发热体与引出电极连接处设置有散热圈。散热圈和引出电极连接是分离式或一体式结构。所述散热圈为螺旋弹簧状。所述散热圈为上升螺旋弹簧状。所述散热圈为钉扣状。所述散热圈为耐高温金属丝或金属片材料。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解决方案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散热圈采用耐高温金属丝或金属片材料,并设置在碳素发热体与引出电极连接处,这种结构简单,成本低,散热效果好,不会使接点损坏,有效保护了碳纤维电热管稳定工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散热圈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散热圈另一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散热圈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的碳纤维电热管电极散热结构,包括碳素发热体1、引出电极2、散热圈3,碳素发热体1与引出电极2连接,所述散热圈3设置在碳素发热体1与引出电极2连接处,所述散热圈3为螺旋弹簧状,是耐高温金属丝或金属片材料,起到散热效果,散热圈3和引出电极2连接可是分离式结构。散热圈3和引出电极2连接也可以一体式结构。如图4、图5所示,散热圈3也可以采用上升螺旋状或钉扣状,同样设置在碳素发热体与引出电极连接处。权利要求1.碳纤维电热管电极散热结构,包括碳素发热体、引出电极,碳素发热体与引出电极连接,其特征在于,在碳素发热体与引出电极连接处设置有散热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电热管电极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散热圈和引出电极连接为分离式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纤维电热管电极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散热圈和引出电极连接为一体式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碳纤维电热管电极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圈为螺旋弹簧状。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碳纤维电热管电极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圈为上升螺旋弹簧状。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碳纤维电热管电极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圈为钉扣状。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碳纤维电热管电极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圈为耐高温金属丝或金属片材料。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碳纤维电热管电极散热结构,包括碳素发热体、引出电极,碳素发热体与引出电极连接,其特征在于,在碳素发热体与引出电极连接处设置有散热圈。散热圈和引出电极连接是分离式或一体式结构。所述散热圈为耐高温金属丝或金属片材料,为螺旋弹簧状、上升螺旋弹簧状或钉扣状。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等优点。文档编号H05B3/03GK2912181SQ200620055750公开日2007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6日专利技术者李家俊 申请人:李家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碳纤维电热管电极散热结构,包括碳素发热体、引出电极,碳素发热体与引出电极连接,其特征在于,在碳素发热体与引出电极连接处设置有散热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家俊
申请(专利权)人:李家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