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组件及其制作方法、烹饪器具和烹饪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714687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发热组件及其制作方法、烹饪器具和烹饪设备。该发热组件包括第一无机层;发热层,所述发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无机层的一个表面上;所述发热层中含有金属粒子和氧化物基质;和第二无机层,所述第二无机层设置在所述发热层远离第一无机层的表面上,其中,所述发热层包括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金属粒子向所述第一区域的远离第一无机层和第二无机层的中间区域富集,所述氧化物基质向所述第一区域的靠近第一无机层和第二无机层的两侧区域富集。该发热组件的加热效率高、加热效果好、安全性高,且可以提升发热组件的整体机械性能。体机械性能。体机械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热组件及其制作方法、烹饪器具和烹饪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烹饪设备
,具体地,涉及发热组件及其制作方法、烹饪器具和烹饪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饮食已成为一项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重要课题。玻璃、陶瓷以及石英等无机材料因其优异的健康属性,备受消费者信赖,陶瓷炖锅、陶瓷内胆、玻璃养生壶、石英茶壶等烹饪器具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但是,玻璃材料本体并不能导磁,不能电磁加热,因此如何将此类产品与现有的感磁加热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成为产品开发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0003]目前,较为成熟的技术是在玻璃、陶瓷等产品上设置发热管、发热盘,但是该技术中发热层与玻璃、陶瓷的接触面积小,传热效率低,导致全玻璃水壶烧水时间长;亦或是在玻璃、陶瓷等产品上印刷厚膜电路、印刷氧化锡导电层或热喷涂发热层。然而,此技术对玻璃、陶瓷等产品的耐高温性能要求较高,并且玻璃、陶瓷等产品发生破裂时产生的电流较大,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用户体验差。
[0004]因而,现有的烹饪器具的相关技术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0006]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加热效率高、加热效果好、安全性高或提升发热组件的整体机械性能的发热组件。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发热组件,该发热组件包括第一无机层;发热层,所述发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无机层的一个表面上;所述发热层中含有金属粒子和氧化物基质;和第二无机层,所述第二无机层设置在所述发热层远离第一无机层的表面上;其中,所述发热层包括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金属粒子向所述第一区域的远离第一无机层和第二无机层的中间区域富集,所述氧化物基质向所述第一区域的靠近第一无机层和第二无机层的两侧区域富集。由此,该发热组件的加热效率高、加热效果好、安全性高,且可以提升发热组件的整体机械性能。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中间区域的所述金属粒子的含量高于所述两侧区域的所述金属粒子的含量,所述中间区域的氧化物基质的含量低于所述两侧区域的所述氧化物基质的含量。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金属粒子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的中间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靠近第一无机层和第二无机层的两侧区域由所述氧化物基质组成。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氧化物基质嵌入所述第一无机层和所述第二无机层中,所述发热层通过所述氧化物基质与所述第一无机层和所述第二无机层连接。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发热层还包括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二区域内,所述第一无机层和所述第二无机层之间通过所述氧化物基质连接。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金属粒子聚集形成多个聚集体,所述聚集体之间通过所述氧化物基质连接。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聚集体沿着与所述第一无机层或所述第二无机层平行的方向设置。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金属粒子和所述氧化物基质中至少之一的熔融温度小于或等于900℃。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金属粒子包括银、铜、铝中的至少一种。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形成所述氧化物基质的材料包括SiO2、Bi2O3、Al2O3、B2O3、ZnO、TiO2和Na2O中的至少一种。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发热层还包括第三区域,在第三区域中,所述发热层与所述第一无机层、所述第二无机层的连接界面处的粗糙度不同。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发热层的方阻为0.1mΩ/sq~19mΩ/sq。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发热层包括第一釉层、加热层和第二釉层,所述第一釉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无机层的一个表面上,所述加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釉层远离所述第一无机层的表面上,所述第二釉层设置在所述加热层远离所述第一釉层的表面上,其中,至少部分所述金属粒子分布在所述加热层中,至少部分所述氧化物基质分布在所述第一釉层、所述第二釉层和所述加热层中。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加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的中间区域,所述第一釉层和所述第二釉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的两侧区域,所述金属粒子在所述加热层中富集,所述氧化物基质在所述第一釉层和所述第二釉层中富集。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金属粒子均富集于在所述加热层中,所述第一釉层和所述第二釉层中由所述氧化物基质组成。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加热层中的所述金属粒子构造成网状结构,所述加热层中的所述氧化物基质分布于所述网状结构中,且所述加热层中的所述氧化物基质与所述第一釉层和所述第二釉层中的至少之一相连接。
[002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加热层与所述第一釉层、所述第二釉层的连接界面处具有孔隙。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一釉层靠近所述加热层的表面和/或所述第二釉层靠近所述加热层的表面具有凸起,所述凸起嵌入所述加热层中,所述凸起与所述加热层中所述金属粒子和所述氧化物基质中的至少之一相连接。
[002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发热层满足以下条件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二釉层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釉层的厚度;所述加热层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釉层和所述第二釉层中的至少之一的厚度。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发热层满足以下条件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釉层的厚度为0.1μm~5μm;所述第二釉层的厚度为0.1μm~5μm;所述加热层的厚度为10μm~25μm。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无机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无机层的厚度。
[002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无机层的厚度为0.3mm~1.5mm;所述第二无机层的厚度为2mm~5mm。
[0029]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制作前面所述的发热组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第一无机层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发热层;在所述发热层远离所述第一无机层的表面上形成第二无机层,以便得到所述发热组件。由此,该方法制作工艺简单、方便,容易实现,易于工业化生产,良率较高,且可以有效制作得到前面所述的发热组件,该发热组件的加热效率高、加热效果好、安全性高,且可以提升发热组件的整体机械性能。
[003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发热层是一体烧结形成的。
[003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第一无机层的一个表面上形成发热层的步骤包括:在第一无机层的一个表面上形成第一釉层;在所述第一釉层远离所述第一无机层的表面上形成加热层;在所述加热层远离所述第一釉层的表面上形成第二釉层,以便得到所述发热层,其中,至少部分所述金属粒子分布在所述加热层中,至少部分所述氧化物基质分布在所述第一釉层、所述第二釉层和所述加热层中。
[0032]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该烹饪器具包括:容器本体;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无机层;发热层,所述发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无机层的一个表面上;所述发热层中含有金属粒子和氧化物基质;和第二无机层,所述第二无机层设置在所述发热层远离第一无机层的表面上;其中,所述发热层包括第一区域,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金属粒子向所述第一区域的远离第一无机层和第二无机层的中间区域富集,所述氧化物基质向所述第一区域的靠近第一无机层和第二无机层的两侧区域富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中间区域的所述金属粒子的含量高于所述两侧区域的所述金属粒子的含量,所述中间区域的氧化物基质的含量低于所述两侧区域的所述氧化物基质的含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金属粒子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的中间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靠近第一无机层和第二无机层的两侧区域由所述氧化物基质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物基质嵌入所述第一无机层和所述第二无机层中,所述发热层通过所述氧化物基质与所述第一无机层和所述第二无机层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层还包括第二区域,在所述第二区域内,所述第一无机层和所述第二无机层之间通过所述氧化物基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粒子聚集形成多个聚集体,所述聚集体之间通过所述氧化物基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集体沿着与所述第一无机层或所述第二无机层平行的方向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1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粒子和所述氧化物基质中至少之一的熔融温度小于或等于900℃。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粒子包括银、铜、铝中的至少一种。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氧化物基质的材料包括SiO2、Bi2O3、Al2O3、B2O3、ZnO、TiO2和Na2O中的至少一种。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层还包括第三区域,在第三区域中,所述发热层与所述第一无机层、所述第二无机层的连接界面处的粗糙度不同。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层的方阻为0.1mΩ/sq~19mΩ/sq。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层包括第一釉层、加热层和第二釉层,所述第一釉层设置在所述第一无机层的一个表面上,所述加热层设置在所述第一釉层远离所述第一无机层的表面上,所述第二釉层设置在所述加热层远离所述第一釉层的表面上,其中,至少部分所述金属粒子分布在所述加热层中,至少部分所述氧化物基质分布在所述第一釉层、所述第二釉层和所述加热层中。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区域内,所述加热层设
置在所述第一区域的中间区域,所述第一釉层和所述第二釉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区域的两侧区域,所述金属粒子在所述加热层中富集,所述氧化物基质在所述第一釉层和所述第二釉层中富集。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兴航曹达华王婷万鹏周瑜杰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