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包覆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0001]本申请属于发光纳米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包覆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介绍
[0002]镧系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材料是一种能够在吸收长波长、低光子能量的光后辐射出短波长、高光子能量的可见光的发光材料。Auzel等人通过在玻璃基质中掺入Ho
3+
、Er
3+
、Tm
3+
和Yb
3+
,获得了在红外光激发下高强度的可见发光,并提出了“上转换发光”这一发光概念。此后,多种以镧系离子作为发光中心的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UCNPs)被研究者所开发。与传统的需要紫外或者可见光激发的下转换荧光材料相比,UCNPs具有一系列不可比拟的优点,包括具有较强的组织穿透能力,对生物组织损伤小,无背景荧光干扰,具有优异的光稳定性,长达数百纳米的反
‑
Stokes位移和较长的发光寿命,因此在生物医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目前,NCNPs的生物医学应用集中在生物标记物成像、光热光动力治疗和药物递送等方面。
[0003]热分解方法是制备UCNPs的主要方法之一,它利用稀土金属的三氟乙酸盐或卤化盐在OAc或OAm等表面活性剂辅助条件下,快速分解产生单体,进而成核生长,形成表面具有长疏水碳氢链结构的UCNPs。然而这类UCNPs只能在有机溶剂中分散,无法在水或缓冲溶液中分散。因此,提高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的水分散性和生物相容性是使其在生物医学应用的前提条件,然而,目前对于如何同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包覆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包覆剂为两亲性接枝共聚物,且结构如式I所示,其中,1≤x≤400、1≤y≤400、1≤z≤100、12≤w≤230、3≤x+y+z≤500。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包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以羧基为侧基的天然α
‑
氨基酸的衍生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在三光气条件下进行反应,并进行纯化结晶得到N羧酸酐;将所述N羧酸酐和引发剂混合溶解后,进行开环聚合反应,并进行纯化干燥得到的聚羧酸衍生物;将所述聚羧酸衍生物溶解后与溴化氢醋酸溶液混合,进行取代反应,并进行纯化干燥得到油胺
‑
聚羧酸共聚物;将聚乙二醇单甲醚和甲苯混合并进行除水处理后进行溶解,得到聚乙二醇单甲醚溶液,将所述油胺
‑
聚羧酸共聚物、引发剂、二异丙基碳二亚胺、4
‑
二甲基氨基吡啶和所述聚乙二醇单甲醚溶液混合,并进行纯化干燥得到结构如式I所示的两亲性接枝共聚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包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羧基为侧基的天然α
‑
氨基酸的衍生物包括谷氨酸的衍生物或天门冬氨酸的衍生物;和/或,所述有机溶剂包括四氢呋喃;和/或,所述引发剂包括顺式油基伯胺,且所述N羧酸酐和所述引发剂的摩尔比为1~200:1;和/或,所述聚乙二醇单甲醚的分子量为500~10000,且,所述聚乙二醇单甲醚和所述油胺
‑
聚羧酸共聚物的摩尔比为1:1~20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包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谷氨酸的衍生物包括γ
‑
苄基
‑
L
‑
谷氨酸酯、γ
‑
甲基
‑
L
‑
谷氨酸酯中的至少一种;和/或,所述天门冬氨酸的衍生物包括β
‑
苄基
‑
L
‑
天门冬氨酸酯、β
‑
甲基
‑
L
‑
天门冬氨酸酯中的至少一种。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稀土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包覆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
以羧基为侧基的天然α
‑
氨基酸的衍生物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在三光气条件下进行反应的步骤中,包括:将5~5.5g以羧基为侧基的天然α
‑
氨基酸的衍生物溶解于100~110mL四氢呋喃中,并加入3~3.5g三光气进行搅拌反应30~40分钟;和/或,进行纯化结晶得到N羧酸酐的步骤中,包括:提供石油醚依次进行沉降、过滤得到粗产物;再采用四氢呋喃和正己烷的混合溶剂进行三次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明亮,张瑜,邓明虓,王帅,谌厚荣,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赛射光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