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传输方向空间可变的双频无线能量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4581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传输方向空间可变的双频无线能量传输装置,属于无线能量传输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发射线圈电路模块、接收线圈电路模块和中继线圈电路模块,通过在发送和接收线圈之间加中继线圈来提升传输距离,用一个系统同时实现双频段的传输以提高接收效率,扩展接收范围,使接收对象在位置发生偏移时依旧保持较高的效率。再通过每相邻两个线圈之间进行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传输方向空间可变的双频无线能量传输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无线能量传输
,尤其涉及一种传输方向空间可变的双频无线能量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无线电力传输越来越受到关注。它不需要电线连接,可以在手机、植入式医疗设备、汽车等无线充电领域发挥强大的作用。非接触式电气连接也意味着设备比连接设备的使用寿命更长,其有效性和便利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致力于这项研究。目前常见的无线能量传输系统多用于单频单向的传输,即一个发射线圈和一个接收线圈组成,在一个谐振频率点上传输。
[0003]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也对无线能量传输的应用场景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比如传输距离不够长和传输方向不能转换,限制了无线能量传输在一些设备上的使用。此外接收线圈在在位置发生偏移时,也会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无线能量传输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输方向空间可变的双频无线能量传输装置,通过在发送和接收线圈之间加中继线圈来提升传输距离,用一个系统同时实现双频段的传输以提高接收效率,扩展接收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输方向空间可变的双频无线能量传输装置,包括发射线圈电路模块、接收线圈电路模块和中继线圈电路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线圈电路模块包括发射激励线圈电路、第一发射线圈电路和第二发射线圈电路;所述中继线圈电路模块包括2N个中继线圈电路,N≥0且N∈R;所述接收线圈电路模块包括接收激励线圈电路、第一接收线圈电路和第二接收线圈电路;所述发射激励线圈电路包括激励源V
s1
和激励源V
s2
、内阻R
s
和激励线圈L
s
;所述第一发射线圈电路包括电路损耗电阻R1、发射线圈L1、补偿电容C1和补偿可调电容C
p1
;所述第二发射线圈电路包括电路损耗电阻R2、发射线圈L2、补偿电容C2和补偿可调电容C
p2
;所述中继线圈电路包括但不限于电路损耗电阻R
X1
、中继线圈L
X1
、补偿电容C
X1
和补偿可调电容C
Xp1
,电路损耗电阻R
X2
、中继线圈L
X2
、补偿电容C
X2
和补偿可调电容C
Xp2
;所述第一接收线圈电路包括电路损耗电阻R3、接收线圈L3、补偿电容C3和补偿可调电容C
p3
;所述第二接收线圈电路包括电路损耗电阻R4、接收线圈L4、补偿电容C4和补偿可调电容C
p4
;所述接收线圈激励电路包括激励线圈L
L
和负载R
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输方向空间可变的双频无线能量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线圈电路轴向偏离0
°‑
30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传输方向空间可变的双频无线能量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电路包括发射线圈电路、接收线圈电路和中继线圈电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传输方向空间可变的双频无线能量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励线圈L
S
与所述发射线圈电路模块的发射线圈L1和发射线圈L2分别通过互感M
S1
和M
S2
进行耦合,将两个不同频率的激励源V
S1
和V
S2
的能量传递到第一发射线圈电路和第二发射线圈电路,并且通过发射线圈L1和接收线圈的L3的互感M
13
进行磁耦合谐振,将第一发射线圈电路中的能量传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艳华吕娅昭杨秦月赵颖涛焦明达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