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沙氏外硫红螺菌及其微生态制剂和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4533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产微生态制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株耐盐耐碱的沙氏外硫红螺菌。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筛选获得一株耐高盐高碱的沙氏外硫红螺菌(Ectothiorhodospira shaposhnikovii Cherni),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095。该菌株具备良好的降解水体环境中亚硝酸盐的效果,具有推广很好的应用价值。有推广很好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沙氏外硫红螺菌及其微生态制剂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态制剂
,具体涉及一株沙氏外硫红螺菌及其微生态制剂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光合细菌(photosynthetic bacteria,PSB)具有固碳、固氮、脱硫、脱氮、产氢等独特的生理功能及丰富的代谢多样性,在生物制氢、环境修复及农业生产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并已在环境治理、水产及禽蓄养殖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0003]目前针对沙氏外硫红螺菌的研究鲜见报道较少,外硫红螺菌能利用乙酸钠、丙酸钠等部分小分子有机物作为碳源和供氢体生长,属于能进行光能自养生长的光合细菌。沙氏外硫红螺菌能在以Na2S和Na2S2O3作唯一光合供氢体的培养基中生长,具有过氧化氢酶活性,也能水解淀粉,不能液化明胶,能以亚硝态氮作氮源生长等特性。
[0004]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检测的碳源利用情况表明,该菌既可利用小分子有机酸盐,也可利用葡萄糖,表明其具有自养和异养的代谢能力。液体培养时,培养物呈深红色。菌体多为短杆状。
[0005]菌株对硫化物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在高浓度硫化物的条件下生长良好,并在培养过程中不断利用硫化物,有较高的去除率。可见该菌对富营养化的养殖水体有较好的净化应用前景。
[0006]根据市场调查,目前市售的光合菌微生态制剂产品数量有限,其中不乏以次充好,无活菌及有效成分,颜色勾兑产品,无耐盐耐碱功能,也有一些生物技术公司正致力于开发此类产品,但远没有满足市场需求。现有的沙氏外硫红螺菌对水体中氨氮亚盐的去除能力高低不一,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强,菌株性状不稳定,易染杂菌,对硫化物的利用能力弱。因此亟需开发对亚硝酸盐有较高的降解能力,对高盐高碱水体的耐受性强,能利用环境中的硫化物,性状稳定的沙氏外硫红螺菌。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株沙氏外硫红螺菌(Ectothiorhodospira shaposhnikovii Cherni)菌株,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095。
[000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沙氏外硫红螺菌的微生态制剂。
[000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的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沙氏外硫红螺菌CGMCC No.40095种子液以体积比1

10%的接种量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中,光照培养2

5天既得。
[00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沙氏外硫红螺菌在水体中降解亚硝酸盐的应用。
[0011]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的微生态制剂在水体中降解亚硝酸盐的应用。
[0012]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0013]本专利菌株盐度适应范围在10
‰‑
70

,耐盐范围广,能适应绝大多数淡水和海水
养殖水体的盐度条件;而pH是水产养殖用水的重要水质指标之一,养殖水体的pH<5.0或者pH>9.0都会使养殖鱼类血液pH异常,血液缓冲系统失衡,影响呼吸甚至引起死亡。我国渔业水质标准规定,养殖用淡水的适宜pH值范围是6.5

8.5,海水pH为7.0

8.5。本专利菌株在pH 6.0

9.5的范围内均可生长,菌株适宜在养殖水体中使用;菌株经过48小时对水体中亚硝酸盐的降解率达到90%以上,有极好的去除水体氮源的潜能。是一株良好的可用于净化养殖水环境的沙氏外硫红螺菌。
[0014]该菌株具有广泛的盐度和pH适应范围,能用于淡水和海水养殖环境有效去除亚硝态氮,在养殖水环境净化中有广阔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沙氏外硫红螺菌菌株平板培养的菌落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沙氏外硫红螺菌的镜检图。
[0017]图3为亚硝酸钠含量标准曲线图。
[0018]图4为光照条件下本专利技术沙氏外硫红螺菌对亚硝酸盐的降解效果。
[0019]图5为黑暗条件下本专利技术沙氏外硫红螺菌对亚硝酸盐的降解效果。
[0020]图6为不同盐度对本专利技术沙氏外硫红螺菌菌株生长影响。
[0021]图7位不同pH对本专利技术沙氏外硫红螺菌菌株生长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3]实施例1沙氏外硫红螺菌(Ectothiorhodospira shaposhnikovii Cherni)的分离鉴定
[0024](1)配置光合细菌培养基
[0025]富集培养基(/L):三水合乙酸钠1.5g,草酸铵2.5g,氯化钠1.0g,磷酸二氢钾0.5g,酵母粉1.5g,碳酸氢钠3g,pH7.0,121℃高压灭菌20min。
[0026]分离培养基在富集培养基基础上添加琼脂,最终质量分为1.5%,pH7.0,121℃高压灭菌20min。
[0027](2)富集
[0028]将采集来的泥水样品放于已加有富集培养基的带螺口的厌氧管中,其中厌氧管盛有15mL培养基及10mL池塘水+底泥,每个覆盖2

3cm石蜡油。光照强度1000lx~2000lx,30℃厌氧培养。
[0029](3)分离纯化
[0030]富集一周后,从培养基变红的厌氧管中取出1mL液体,取稀释度为10
‑3、10
‑4,10
‑5的液体100μL涂板,10天左右观察到有红色菌落长出;挑出红色菌落平板画线至纯菌株。
[0031](4)鉴定
[0032]挑取单菌落进行16SrRNA菌落PCR,送Invitrogen测序,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测得序列在NCBI上进行Blast比对,初步鉴定为沙氏外硫红螺菌(Ectothiorhodospira sp.Rh35),与沙氏外硫红螺菌Ectothiorhodospira sp.B7

7的16SrRNA基因相似性距离为100%。该菌生长缓慢,厌氧培养5天可出现单菌落,大小0.3mm~1.2mm;厌氧状态下为暗红
色菌落,边缘完整,革兰氏阴性菌,菌株形态为短杆状,固体平板培养如图1所示,显微镜下形态如图2所示。
[0033]分离到的沙氏外硫红螺菌(Ectothiorhodospira shaposhnikovii Cherni)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日期为2022年6月23日,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095。
[0034]实施例2沙氏外硫红螺菌菌液制备
[0035](1)沙氏外硫红螺菌种子液制备
[0036]种子培养基配方:氯化铵1.0g/L,磷酸二氢钾0.6g/L,二水氯化钙0.1g/L,氯化镁0.3g/L,醋酸钠4g/L,碳酸氢钠3g/L,氯化钠25g/L。
[0037]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沙氏外硫红螺菌(Ectothiorhodospira shaposhnikovii Cherni)菌株,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40095。2.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沙氏外硫红螺菌的微生态制剂。3.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态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沙氏外硫红螺菌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珺王蕊鲁晏宏汪攀付维来胡婷宋国隆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大北农水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