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污转换水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4176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清污转换水泵,包括泵壳、底座和泵体,泵体固定在泵壳内,底座滑动连接在泵壳底端,底座具有清水排水位和污水排水位,泵壳和底座围合的腔体内设有清水污水转换机构,底座与清水污水转换机构连接,并在清水污水转换机构控制下在清水排水位和污水排水位间转换,清水污水转换机构的操作端位于泵壳中上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避免沾染脏污的情况下轻松实现水泵清水排水和污水排水工作模式的转换,结构简洁有效,操作方便快捷。操作方便快捷。操作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清污转换水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潜水泵,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清污转换水泵。

技术介绍

[0002]普通潜水泵有清水泵和污水泵之分,如果用户只有清水泵,只适合抽排较清的水,对于水中含有较多大颗粒或杂物的污水,其中的大颗粒无法进入水泵随着水流被抽走,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只能另购可以抽走大颗粒的污水泵。如果客户只有污水泵,由于污水泵要考虑大颗粒或杂物通过,因此进水口高度过高,当水位下降到比进水口低时就无法抽水了,造成较高的残留水位。清污转换泵可以结合这两种泵的优点,一台泵满足两种不同的使用需要。例如公开号为CN211819924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清污两用潜水泵,其采用旋转底座旋转的方式调整叶轮端面与进水口之间的距离实现潜水泵进水口大小的调节,使其能够实现在清水和污水中两用的功能,方便实用。但该专利技术中旋转底座位于潜水泵的较低位置,此处通常会浸入水中,沾染较多污泥,调整时难免弄脏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现有的清污转换水泵上的转换机构位置较低,难以保持洁净,在进行清污转换时需直接接触脏污部位,为克服这一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清污转换水泵,可在避免沾染脏污的情况下完成清水、污水工作模式转换,方便操作。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清污转换水泵,包括泵壳、底座和泵体,泵体固定在泵壳内,底座滑动连接在泵壳底端,底座具有清水排水位和污水排水位,泵壳和底座围合的腔体内设有清水污水转换机构,底座与清水污水转换机构连接,并在清水污水转换机构控制下在清水排水位和污水排水位间转换,清水污水转换机构的操作端位于泵壳中上部。本清污转换水泵通过清水污水转换机构可以进行清水排水和污水排水两种工作模式的转换。底座转换到清水排水位时,无需考虑大颗粒或杂物的通过,进水端可尽量接近水底,降低残留水位;底座转换到污水排水位时,底座与泵壳底端的间隙增大,即扩大进水端的通过面积,使得污水中的大颗粒或杂物通过。由于清水污水转换机构的操作端位于泵壳中上部,在进行清水排水和污水排水两种工作模式转换时无需接触较脏的泵壳底部,因此更便于操作。
[0005]作为优选,所述清水污水转换机构包括按压件、移动块、限位环和底座弹簧,按压件连接在泵壳上并与移动块传动连接,限位环在泵壳上轴向定位,限位环上设有断开部,限位环的两个端头在断开部对接,移动块插接在限位环的两个端头间,限位环受移动块控制在收缩状态和扩张状态间转换,限位环内周面上设有限位卡块,底座处于清水排水位和污水排水位时,限位环处于收缩状态,在清污转换启动状态下,限位环处于扩张状态,底座与限位卡块解锁。按压件即为所述清水污水转换机构的操作端。常态下本清污转换水泵处于清水排水模式,只能进行清水排水,此时底座与限位卡块卡接锁定,底座与泵壳底端处于最接近的位置,底座弹簧也处于压缩蓄力状态;如需转换到污水排水模式,在按压件上加力,作用力传导到移动块上,移动块移动,使限位环扩张,底座与限位卡块解锁,随即底座弹簧
推动底座下移,底座与泵壳底端的间隙拉开到最大,底座到达污水排水位,此时撤除按压件上的压力,限位环恢复收缩状态,限位卡块与底座上其它部位配合,保持底座与泵壳底端的间隙。同样,如需从污水排水模式转换到清水排水模式,仍需再次在按压件上加力,使限位环再次扩张,解除限位卡块与底座的配合,然后再施加作用力使底座靠近泵壳,回复原位。因此,在清污转换启动状态下,限位环处于扩张状态,其余状态下限位环均处于收缩状态。
[0006]作为优选,移动块中部设有对称的压力斜面,移动块底部设有对称的楔形槽,端头设有与压力斜面、楔形槽槽壁适配贴合的斜面。移动块受来自按压件的作用力驱动后下移,端头与压力斜面、楔形槽槽壁通过斜面配合将移动块的轴向推力转换为侧向推力,驱使限位环的两个端头间距扩大,从而实现限位环的扩张。
[0007]作为优选,底座包括底座板、导向柱和锁杆,导向柱和锁杆固定在底座板上,导向柱与泵壳内周面适配贴合,锁杆上设有可容限位卡块嵌入的限位卡口。设置多根导向柱,导向柱与泵壳内周面贴合,这样可使底座靠近或远离泵壳时保持稳定姿态。限位环收缩时,限位卡块嵌入限位卡口,此时底座通过锁杆与限位环形成锁定,底座与泵壳的间隙保持固定。
[0008]作为优选,泵壳上设有提把,按压件滑动嵌置在提把内,按压件与移动块之间设有传动杆,传动杆滑动连接在提把内,按压件与限位环间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套接在移动块上。设置提把便于搬运水泵,提把通常位于泵壳较高部位,将按压件设置于提把内,使得清水污水转换机构的操作端远离较脏的泵壳底部。
[0009]作为另选,所述清水污水转换机构包括转换旋钮和拨块,转换旋钮转动连接在泵壳上并与拨块固定,限位环在泵壳上轴向定位,限位环上设有断开部,限位环的两个端头在断开部对接,拨块位于两个端头间,限位环受拨块控制在收缩状态和扩张状态间转换,限位环内周面上设有限位卡块,底座处于清水排水位和污水排水位时,限位环处于收缩状态,在清污转换启动状态下,限位环处于扩张状态,底座与限位卡块解锁。本技术方案可提供另一种清水污水转换机构控制方式,只需转动转换旋钮,就可通过拨块将两个端头间距撑大,同样实现限位环的扩张。
[0010]作为优选,该清污转换水泵的清水进水端为位于底座的中心孔。此结构可最大程度地消除残留水位。排水时底座触及水底,水直接通过中心孔流入泵壳,底座与水底的间隙可防止大颗粒或杂物进入。中心孔只在仅排水而又过滤大颗粒或杂物的情况下适合作为进水端。
[0011]作为优选,中心孔内设有网状筋。网状筋可进一步减小中心孔通过面积,更好地防止大颗粒或杂物进入。
[0012]作为另选,该清污转换水泵的清水进水端为泵壳底端和底座的间隙。如果采用此结构,无论清水排水还是污水排水模式,进水端都相同,仅仅泵壳底端和底座的间隙大小存在区别。
[001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操作方便,减少接触脏污的机会。使用本专利技术可在避免接触最脏的水泵底部的情况下轻松实现水泵清水排水和污水排水工作模式的转换,操作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在清水排水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移除泵壳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限位环与移动块的配合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限位环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移动块从限位环上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移除底座后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中限位环与拨块、收紧臂的配合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中拨块、收紧臂从限位环上分离后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中按压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

泵壳,2

底座,3

按压件,4

移动块,5

限位环,6

底座弹簧,7

限位卡块,8

压力斜面,9

端头,10

座板,11

导向柱,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污转换水泵,包括泵壳(1)、底座(2)和电机(21),电机(21)固定在泵壳(1)内,其特征是底座(2)滑动连接在泵壳(1)底端,底座(2)具有清水排水位和污水排水位,泵壳(1)和底座(2)围合的腔体内设有清水污水转换机构,底座(2)与清水污水转换机构连接,并在清水污水转换机构控制下在清水排水位和污水排水位间转换,清水污水转换机构的操作端位于泵壳(1)中上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污转换水泵,其特征是所述清水污水转换机构包括按压件(3)、移动块(4)、限位环(5)和底座弹簧(6),按压件(3)连接在泵壳(1)上并与移动块(4)传动连接,限位环(5)在泵壳(1)上轴向定位,限位环(5)上设有断开部,限位环(5)的两个端头(9)在断开部对接,移动块(4)插接在限位环(5)的两个端头(9)间,限位环(5)受移动块(4)控制在收缩状态和扩张状态间转换,限位环(5)内周面上设有限位卡块(7),底座(2)处于清水排水位和污水排水位时,限位环(5)处于收缩状态,在清污转换启动状态下,限位环(5)处于扩张状态,底座(2)与限位卡块(7)解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污转换水泵,其特征是移动块(4)中部设有对称的压力斜面(8),移动块(4)底部设有对称的楔形槽(20),端头(9)设有与压力斜面(8)、楔形槽(20)槽壁适配贴合的斜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污转换水泵,其特征是底座(2)包括底座板(10)、导向柱(11)和锁杆(12),导向柱(11)和锁杆(12)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文伟林荣陈云刚金涛峰
申请(专利权)人:利欧集团浙江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