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饮食诱导的近视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将豚鼠加以不同的饲料饲喂进行建模,并通过对屈光度或眼轴长度评估评判建模的成功与否;通过饲喂使动物模型组内豚鼠的血糖水平升高,诱导眼球局部结构及生理状态变化,形成单纯性近视,从而建立饮食结构变化诱导的近视动物模型,模拟目前高糖或/和高糖高脂饮食模式在青少年近视的形成、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致病机制,为饮食因素导致近视眼发生发展提供更直接的证据;且操作过程易复制、数据易获取,操作简单,从仿生学的视角分析了饮食与近视尤其是青少年近视的相关性,为临床上实现近视的防控和早期干预提供了新思路和实验基础。基础。基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饮食诱导的近视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饮食诱导的近视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视与先天遗传、后天视近负荷、社会环境等因素相关密切,该领域也针对性地研发了诸如单眼的离焦性动物模型、形觉剥夺性动物模型、异常光环境诱导性动物模型、环境因素性动物模型等近视动物模型,但诱发近视的饮食因素却鲜有关注。
[0003]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的饮食水平不断提升,饮食习惯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并逐渐倾向于高糖和高脂的饮食模式发展,据研究表明我国人均食糖、油脂水平正在逐年提高。还有研究发现,饮食因素在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尤其是高糖已成为近视的危险因素。前述传统的四种动物模型虽均可诱导眼轴的被动加长,最终导致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但忽略了饮食因素对近视的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近视的影响。
[0004]目前国内外仅对高糖与近视相关信号通路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如:多元醇途径、胰高血糖素信号通路和胰岛素信号通路等。但是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实验研究较为匮乏,研究结论不明确,很多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加以证实,且其造模方式多为通过直接提高血糖浓度诱导,并无法模拟人类日常生活饮食习惯而引起的近视发生和发展过程,因此目前尚缺乏因饮食因素导致近视发生和发展的近视动物模型。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模拟目前饮食因素在青少年近视的形成、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致病机制,为饮食因素导致近视发生发展提供直接证据的近视动物模型构建方法。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饮食诱导的近视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
[0007]选择断奶后3
‑
4周的豚鼠,利用常规饲料适应性喂养1周后,选体重为350
±
50g的豚鼠,雌雄不限,完成眼部检查,排除患有明显眼部疾病、屈光参差以及近视的豚鼠,并进行随机分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至少一组为动物模型组;
[0008]对动物模型组的豚鼠给予诱导饲料进行饲喂,饲喂量为40
‑
50g/日,在满足豚鼠活动及群居的饲养空间内持续饲喂满12周,并控制饲养空间内环境温度为18
‑
26℃且温差保持在4℃以内,饲养空间内相对湿度为40
‑
70%;
[0009]按照动物模型组的豚鼠饲喂标准,对对照组内的豚鼠给予常规饲料进行同步饲喂,完成对照组的建立;
[0010]在动物模型组开始给予诱导饲料饲喂的第3天、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第6周、第8周、第10周及第12周,分别对各豚鼠实施血糖检测和屈光度进展评估并记录,对对照组内的各豚鼠给予同步屈光度进展评估并记录;
[0011]在动物模型组开始给予诱导饲料饲喂的3天、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第6周、第8周、第10周及第12周,分别对各豚鼠实施眼轴长度进展评估并记录,对对照组内的各豚鼠给予同步眼轴长度进展评估并记录;
[0012]根据动物模型组与对照组的屈光度或眼轴长度的评估结果,评判建模是否成功。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诱导饲料为高糖饲料,所述高糖饲料为在所述常规饲料内添加体积分数10%的蔗糖并均匀搅拌而成。
[001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诱导饲料为高糖高脂饲料,包括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
[0015]常规饲料65%、猪油15%、蛋黄10%、蔗糖10%。
[001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屈光度进展评估包括,
[0017]将豚鼠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进行滴眼麻痹睫状肌,每次滴眼间隔5分钟,共实施滴眼5次,把滴眼后的豚鼠置于暗室内放置1小时,使其瞳孔散瞳到最大;
[0018]将豚鼠在暗室中进行带状光检影验光,取2条子午线屈光度代数平均值为该眼的屈光度值,记录3次检测的平均值,动物模型组与对照组的屈光度相比,屈光度改变在
‑
1.00D及以上的,被评判建模成功。
[001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眼轴长度进展评估包括,
[0020]将豚鼠用0.4%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进行滴眼,每次滴眼间隔1分钟,连续滴眼2次行双眼角膜表面麻醉;
[0021]采用CinescanA/B超声诊断仪专用A超,眼轴长度测量值精确到0.01mm,A超探头发射频率为11MHz;
[0022]A超探头对准豚鼠瞳孔并垂直于角膜顶点平面轻触测量,以手动模式每只眼重复测量5次,测得值为角膜顶点前表面至眼球后极部视网膜前表面的距离,记录稳定波形的数据,取5次检测的平均值,动物模型组与对照组的屈光度相比,眼轴长度增加0.3mm及以上的,评判建模成功。
[0023]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高糖饲料或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动物模型组内的豚鼠,提高其体内血糖水平,诱导眼球局部结构及生理状态变化,形成单纯性近视,从而建立饮食结构变化诱导的近视动物模型,模拟目前高糖或/和高糖高脂饮食模式下对青少年近视的形成、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致病机制,为饮食因素导致近视眼的发生发展提供更直接的证据;且操作过程易复制、数据易获取,操作简单,从仿生学的视角分析了饮食与近视尤其是青少年近视的相关性,为临床上实现近视的防控和早期干预提供了新思路和实验基础。
附图说明
[0024]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5]其中: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建模过程中各组豚鼠的血糖水平变化曲线;
[0027]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各组豚鼠的屈光度变化曲线;
[0028]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动物模型组豚鼠的屈光度变化量曲线图;
[0029]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各组豚鼠的眼轴长度变化曲线;
[0030]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动物模型组豚鼠的眼轴长度变化量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0032]眼是以光作为适宜刺激的视觉生物器官,因此从光学角度可将眼看作一种光学器具,即一种复合光学系统。从角膜到眼底视网膜前的每一界面都是该复合光学系统的组成部分。视觉信息的获得首先取决于眼球光学系统能否将外部入射光线清晰聚焦在视网膜上,如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即称为近视。眼的屈光力与眼轴长度匹配与否是决定屈光状态的关键,屈光度、眼轴长度等为评估屈光状态的常用指标。
[0033]而豚鼠因性情温顺,配合度好,早熟而视觉发育快,在出生时即有了发育完善的视觉系统,眼球结构和功能与人类接近,眼球较大,同时易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饮食诱导的近视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选择断奶后3
‑
4周的豚鼠,利用常规饲料适应性喂养1周后,选体重为350
±
50g的豚鼠,雌雄不限,完成眼部检查,排除患有明显眼部疾病、屈光参差以及近视的豚鼠,并进行随机分组,其中一组为对照组,至少一组为动物模型组;对动物模型组的豚鼠给予诱导饲料进行饲喂,饲喂量为40
‑
50g/日,在满足豚鼠活动及群居的饲养空间内持续饲喂满12周,并控制饲养空间内环境温度为18
‑
26℃且温差保持在4℃以内,饲养空间内相对湿度为40
‑
70%;按照动物模型组的豚鼠饲喂标准,对对照组内的豚鼠给予常规饲料进行同步饲喂,完成对照组的建立;在动物模型组开始给予诱导饲料饲喂的第3天、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第6周、第8周、第10周及第12周,分别对各豚鼠实施血糖检测和屈光度进展评估并记录,对对照组内的各豚鼠给予同步屈光度进展评估并记录;在动物模型组开始给予诱导饲料饲喂的3天、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第6周、第8周、第10周及第12周,分别对各豚鼠实施眼轴长度进展评估并记录,对对照组内的各豚鼠给予同步眼轴长度进展评估并记录;根据动物模型组与对照组的屈光度或眼轴长度的评估结果,评判建模是否成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饮食诱导的近视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诱导饲料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杨,曹景,孙学泉,王锐,栾莉,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青大正大光明眼科医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