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技术领域。目的在于提供关节微创固定系统,包括三对骨钉、三个骨钉钉夹,以及三根用于连接三个骨钉钉夹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骨钉钉夹共同形成三角式外固定架;所述骨钉钉夹包括第一夹盘、第二夹盘和连接螺栓,所述第一夹盘朝向第二夹盘的表面设置有一对相互平行的钉槽,所述钉槽与骨钉相配合;所述第一夹盘与第二夹盘之间能够通过连接螺栓锁紧,以将骨钉夹紧在钉槽内;所述第二夹盘上设置有用于与连接杆对接的联接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形成关节内外的三角结构固定,固定的稳定性好,且使用方便。且使用方便。且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关节微创固定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
,具体涉及关节微创固定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关节微创固定是利用骨钉与外固定架相互结合的方式,形成对骨折、脱位骨块的内外固定,其具有创口小、感染风险低、术后愈合快等优势。目前传统的固定采用两点式固定形式,这种固定方式虽然固定速度快,但由于稳定性欠佳,患者在恢复过程中,由于外固定架在应力过程中具有变形风险,进而造成软组织牵拉等现象,导致刺痛感、影响恢复和治疗效果。从理论上看,三角固定具有稳定性高、结构性好的特点,同时在实践中,还应当考虑整个微创固定系统的成本,以及操作便捷性,现有技术中对此缺乏有效的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操作便捷、固定效果稳定的关节微创固定系统。
[0004]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关节微创固定系统,包括三对骨钉、三个骨钉钉夹,以及三根用于连接三个骨钉钉夹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与骨钉钉夹共同形成三角式外固定架;
[0005]所述骨钉钉夹包括第一夹盘、第二夹盘和连接螺栓,所述第一夹盘朝向第二夹盘的表面设置有一对相互平行的钉槽,所述钉槽与骨钉相配合;所述第一夹盘与第二夹盘之间能够通过连接螺栓锁紧,以将骨钉夹紧在钉槽内;所述第二夹盘上设置有用于与连接杆对接的联接部。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夹盘和第二夹盘呈圆盘形,第一夹盘的中心设置有供连接螺栓穿过的中心孔,第二夹盘的中心设置有与连接螺栓相配合的螺栓孔,所述连接螺栓穿过第一夹盘上的中心孔伸入第二夹盘的螺栓孔内,并形成对第一夹盘和第二夹盘的锁紧。
[0007]优选的,所述第一夹盘远离第二夹盘一面的中心还设置有与连接螺栓的头部相适配的收纳孔。
[0008]优选的,所述连接螺栓为内六角螺栓。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夹盘和第二夹盘相对一面的边沿均设置有相配合的防滑细齿圈。
[0010]优选的,所述骨钉由头端朝尾端逐渐变小。
[0011]优选的,所述联接部为设置在第二夹盘远离第一夹盘一面的联接柱,所述联接柱位于第二夹盘的中心,所述联接柱为螺纹柱。
[0012]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包括杆体,所述杆体的两端设置有与联接柱相配合的连接端套,所述连接杆还包括垫套和锁紧螺母;所述垫套和连接端套对应套设在联接柱上,并通过锁紧螺母锁紧;所述杆体为伸缩杆。
[0013]优选的,所述杆体两端的连接端套一个为固定端套,另一个为活动端套,每一个骨钉钉夹的联接柱的侧壁上均设置有三对与杆体相适配的第一过杆孔,每一个垫套的侧壁上
设置有一对与杆体相适配的第二过杆孔;所述杆体靠近活动端套的一段为螺纹段,且螺纹段上适配有两个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的端部呈半球形。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集中体现在:能够形成关节内外的三角结构固定,固定的稳定性好,且使用方便。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先根据需要利用三对骨钉对关节骨头形成三角交叉式的固定。然后根据三对骨钉的角度,适应性的将三个骨钉钉夹的第二夹盘上的联接部利用三根连接杆连接起来,也形成三角式结构;接着将第一夹盘用连接螺栓固定在第二夹盘上。连接时,利用顶槽将骨钉夹紧,从而就形成了关节内、关节外的三角固定结构。极大的提高了关节部位固定的稳定性,同时,本专利技术由于骨钉钉夹采用第一夹盘和第二夹盘结合的分体式设计,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实时根据需求对钉槽的延伸角度进行调整,以适应骨钉的延伸方向,使用非常方便,能够快速的对误差进行修正。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6]图2为骨钉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骨钉钉夹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骨钉钉夹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图4中第一夹盘的仰视图;
[0020]图6为图4中第二夹盘的俯视图;
[0021]图7为一种优选的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另一种优选的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如图1
‑
8所示的,关节微创固定系统,采用关节内外的三角式固定结构,如图1中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三对骨钉1、三个骨钉钉夹2,所述固定1采用加压钉,如图2中所示,其由头端朝尾端逐渐变小,方便加压,三个骨钉钉夹2用于对骨钉1位于体外的部分进行固定。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三根用于连接三个骨钉钉夹2的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与骨钉钉夹2共同形成三角式外固定架。
[0024]本专利技术尤为特别之处在于,如图3和4中所示,所述骨钉钉夹2包括第一夹盘4、第二夹盘5和连接螺栓6,所述第一夹盘4朝向第二夹盘5的表面设置有一对相互平行的钉槽7,所述钉槽7与骨钉1相配合。在第一夹盘4和第二夹盘5结合后,能够形成对骨钉1的稳定夹紧。也就是说,所述第一夹盘4与第二夹盘5之间能够通过连接螺栓6锁紧,以将骨钉1夹紧在钉槽7内,所述第一夹盘4和第二夹盘5可以呈圆盘形,方盘形等形状。为了便于连接第一夹盘4和第二夹盘5,第一夹盘4的中心设置有供连接螺栓6穿过的中心孔8,第二夹盘5的中心设置有与连接螺栓6相配合的螺栓孔9,所述连接螺栓6穿过第一夹盘4上的中心孔8伸入第二夹盘5的螺栓孔9内,并形成对第一夹盘4和第二夹盘5的锁紧。
[0025]为了使得连接螺栓6的连接更加稳定,所述第一夹盘4远离第二夹盘5一面的中心还设置有与连接螺栓6的头部相适配的收纳孔10,连接螺栓6的头部可完全收纳至收纳孔10内,或部分收纳至收纳孔10内。一般所述连接螺栓6为内六角螺栓,当然采用外六角形式也是可行的。
[0026]本专利技术由于多个骨钉钉夹2需要通过连接杆3形成连接,所述第二夹盘5上设置有用于与连接杆3对接的联接部。
[0027]本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先根据需要利用三对骨钉1对关节骨头形成三角交叉式的固定。然后根据三对骨钉1的角度,适应性的将三个骨钉钉夹2的第二夹盘5上的联接部利用三根连接杆3连接起来,也形成三角式结构;接着将第一夹盘4用连接螺栓3固定在第二夹盘2上。连接时,利用顶槽4将骨钉1夹紧,从而就形成了关节内、关节外的三角固定结构。极大的提高了关节部位固定的稳定性,同时,本专利技术由于骨钉钉夹2采用第一夹盘4和第二夹盘5结合的分体式设计,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实时根据需求对钉槽7的延伸角度进行调整,以适应骨钉1的延伸方向,使用非常方便,能够快速的对误差进行修正。当然,由于本专利技术在对骨钉1进行夹紧时,主要是利用第一夹盘4和第二夹盘5的挤压,为了进一步提高夹紧稳定性,如图5和6中所示,所述第一夹盘4和第二夹盘5相对一面的边沿均设置有相配合的防滑细齿圈11。
[0028]关于本专利技术骨钉钉夹2的具体连接方式,如图3中所示,所述联接部为设置在第二夹盘5远离第一夹盘4一面的联接柱12,所述联接柱12位于第二夹盘5的中心,所述联接柱12为螺纹柱。
[0029]在上述形式下,本专利技术采用的连接杆3结构如下,如图7中所示,所述连接杆3包括杆体13,所述杆体13的两端设置有与联接柱12相配合的连接端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关节微创固定系统,包括三对骨钉(1)、三个骨钉钉夹(2),以及三根用于连接三个骨钉钉夹(2)的连接杆(3),所述连接杆(3)与骨钉钉夹(2)共同形成三角式外固定架;所述骨钉钉夹(2)包括第一夹盘(4)、第二夹盘(5)和连接螺栓(6),所述第一夹盘(4)朝向第二夹盘(5)的表面设置有一对相互平行的钉槽(7),所述钉槽(7)与骨钉(1)相配合;所述第一夹盘(4)与第二夹盘(5)之间能够通过连接螺栓(6)锁紧,以将骨钉(1)夹紧在钉槽(7)内;所述第二夹盘(5)上设置有用于与连接杆(3)对接的联接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节微创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盘(4)和第二夹盘(5)呈圆盘形,第一夹盘(4)的中心设置有供连接螺栓(6)穿过的中心孔(8),第二夹盘(5)的中心设置有与连接螺栓(6)相配合的螺栓孔(9),所述连接螺栓(6)穿过第一夹盘(4)上的中心孔(8)伸入第二夹盘(5)的螺栓孔(9)内,并形成对第一夹盘(4)和第二夹盘(5)的锁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关节微创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盘(4)远离第二夹盘(5)一面的中心还设置有与连接螺栓(6)的头部相适配的收纳孔(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关节微创固定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螺栓(6)为内六角螺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关节微创固定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水长,胡大蛟,李高磊,黎少言,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